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3-18 06:55方学超琼台师范高等专科科学校海南海口57112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设置

□ 方学超(琼台师范高等专科科学校 海南 海口 571127)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整个高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必须予以重视。做好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一方面能为教师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促使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它极大提升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全方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及问题

1.1、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近年来,很多院校也逐渐意识到体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开始着力开展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的工作,经过院校的不断尝试与努力,体育教学管理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就,暂时化解了社会发展给予高校体育教育的危机,推动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不可否认是,在光鲜成就背后,很多教学管理的弊端与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又使体育教学管理重新陷入困境,故必须解决与改善这些问题。

1.2、体育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1)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设置有欠缺。

管理组织结构设置单一、管理权限交叉重叠、过分集中等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学工作在具体实践中缺乏灵活性与科学性,很难使体育教学工作基于自身发展实际进行个性化开展,同时也极大削弱了体育教学的一些功能。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与灵活性特点,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应凸显此点,多元化管理机构与管理主体,不断迎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2)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缺乏执行力。

健全完善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强有效的执行力是确保体育教学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与前提。虽然部分高校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及时下发一些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工作,但由于制度不规范、不完善,且可操作性差,故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获得支持,困难重重。再者,即使有制度作保障,部分教师也很难按照规定认真贯彻落实。

(3)不能基于学生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因此,其未能真正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需要。例如,将课程设置仅仅定位于锻炼学生体质,并未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就业等实际需求,即课程设置未能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无论是在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具有趋同性,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①体育教学缺乏规范、科学的计划性

首先,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主体单一,且受教学管理行政因素的干预过多。教学计划应基于体育教学目标与师生具体实际情况与执行力,但由于主体的单一性,学校教学管理的部分人员一手制定,未能考虑师生需求,致使教学计划不科学、不合理。再者,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程度上受行政因素制约,未能做到灵动活泼、科学高效。其次,教学计划缺乏规范性,影响其具体执行力。

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备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健全成为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结果,忽视其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完全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能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地展示学生真实身体素质与体育学习水平。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以形成性评价为基,制定完善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改善对策

2.1、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众所周知,如果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构在设置上存在问题,势必会影响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故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构建设很有必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多元化管理机构与主体。单一的管理机构、管理主体严重制约着教学管理的高效性,故要强化机构建设,拒绝单一性,发挥教育机构、高校、教师学生等多种机构和主体,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确保管理目标更契合教育部要求。(2)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促使各组织结构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高校要基于自身发展实况以及体育教学管理特点,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促使教育部门、高校、体育教师等各组织、团体等相互监督,互为制约,共同推动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2.2、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高校应建立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服务于体育教学发展。应从两方面做起:(1)强化体育教学档案建设。高校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是不规范、不健全,容易被忽视。鉴于此,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体育教学档案管理有利于及时储存与传递体育教学信息,并基于各方反馈信息构建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并优化体育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2)建立健全监督惩戒制度,确保相关制度与条例顺利执行。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有赖于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的妥善执行,故建立监督惩戒机制,能有效提高制度的执行性。

2.3、基于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各高校教师应基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学习认知、学习期待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科学设置体育教学课程,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课程。首先,高校应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职业性强、专业性强的体育教学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设置凸显学生专业、有利于学生职业化发展的特色体育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升职业素质与能力。其次,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法上应符合高校体育教学要求。例如,在内容上,既要满足锻炼学生体质的要求,又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方法上,应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展示自我,自由发展的空间,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4、强化团队建设,确保教学计划规范可行

在体育教学管理中,教学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确保体育教学按照顺序、有条不紊进行的基础。因此,高校应强化教学技术制定的团队建设,确保教学计划规范可行,可做到以下方面:(1)强化体育教学计划设计者团队建设。体育教学的设计权不应掌握在少数教学管理者手中,应促使设计主体多元化,发挥体育教师、学生代表、教学评价小组人员以及教学管理人员作用,广泛吸纳各方意见,确保教学计划符合教育部所发布的体育教学目标,更符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规律。(2)充分调动所有设计者和执行者的积极性,确保计划顺利进行。特别是执行者,更应克服一切困难,认真执行体育教学计划,推动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基于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要体现灵活性与多变性。

2.5、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的“学”,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者应致力于科学公平教学体系的建立。首先,要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形成性评价旨在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进步幅度等的考察,拒绝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是目前较为实效、科学的评价方式。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科学、客观性。最后,教师应善于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体育学校的兴趣与信心,促使其主动参与。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日渐增多,其对体育锻炼场地与器材的需求也成倍增长,这使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压力与挑战,必须优化体育教学管理。但在具体实践中,高校管理人员并没有将体育教学管理置于重要地位,更没有采取高效、科学的模式展开教学管理工作,这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基于目前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多途径改善教学管理,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1]方静.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2]李春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方论刊,2015,02.

[3]符万忠.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管理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