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清时期徽商“贾而好儒”现象

2015-03-18 00:32洪虹
关键词:徽商经商徽州

洪虹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39)

浅析明清时期徽商“贾而好儒”现象

洪虹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39)

明清时期的徽商秉承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宗旨和教条,将三纲五常思想与经商实践相结合,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儒商文化,形成了所谓的贾道儒行,使徽商逐渐形成了“贾而好儒”的特点。而徽商这一特点对于徽商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又为徽商的衰落埋下了伏笔。通过对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现象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具体体现和内涵﹑利与弊等方面来解释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现象,从而阐明徽商“贾而好儒”特征对于徽商发展的重要性。

徽商;儒商;儒贾;贾而好儒

徽州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出现了无数徽州英才,创造出了灿烂的徽州文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除此之外,徽州的商业自古以来就十分发达,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这和徽商背后的徽州文化息息相关,而徽州文化又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徽州人大都“弃农从商”或“弃儒服贾”,使徽商具有了“贾而好儒”的独特魅力。但是,“贾而好儒”并不是明清时期徽商原先就具有的特点,而是在具体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和演变后所形成的结果。

一 徽商“贾而好儒”的历史文化渊源

明朝徽人汪道昆将徽商的“贾而好儒”概括为“左儒右贾”或“左贾右儒”。有的徽商不仅好儒,还弃贾业儒,这是徽州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也是社会现实被迫的产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方面。

清代诗人黄终则在《新安滩》这首诗中这样形容徽州的典型地理特征:“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反映了徽州地区地理落差非常大,山多地少,加上徽州四面环山,使得它很少受到战争战乱的破坏,是一避难的安全地,隋末、唐末不少北方或中原的士家大族为了躲避农民起义的危害,大批迁入徽州,给儒家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对徽州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徽州得以保持浓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另一方面,由于徽州严峻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徽州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徽州人民在从事农活的同时大批外出做生意或业儒入仕,故而“其业诗书礼乐修正者十二三,大半以贾代耕”。①而且在徽州有一首民谣唱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可见,现实生活的窘迫,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徽州人把出外经商作为谋生的途径,竭尽全力地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②的社会功用。

2.儒贾良性互动的需要。

徽商认为“贾者力生,儒者力学”,可见“贾而好儒”既可以光宗耀祖,又可以辅佐商业经营,儒与贾相互结合,形成了儒贾之间的良性互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激烈,作为商人,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市场形势,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作出正确的决策来谋取厚利。徽商由于受到很好的儒家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善于从中学到经商致富的经验和进行商业决策的方法。如明代黄镰,年少时就开始学习儒家思想文化,立志要治理国家,后来弃儒从商,往来于齐、闽、越与鲁间,因擅长经商之道,懂得进退,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徽商不仅以儒术行贾事,还在经商之余,追求文化精神生活,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即是徽商“贾而好儒”的重要原因。

3.寻求政治庇护的需要。

尊儒重仕、崇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所奉行的基本政策,重农抑商、轻商的传统观念至明清时期也没有根本改

变。徽商要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和尊重,在商界站稳脚根,以期达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唯有转变其商人的身份,开始习儒,跻身官僚士大夫行列。[1]这是徽商“贾而好儒”或是“弃贾业儒”的最重要原因。他们以风雅的姿态和官员交往,倚靠政治势力与种种特权,减免商税徭役,为商业活动谋求便利,撰取商人得不到的利益。就是由于官府的庇护,徽州盐商才能够垄断淮南和淮北地区的盐业,然后他们将自己手中倚靠封建特权所得的一部分高额利润又花费在官员身上,进而借官吏手中的权势来袒护自己,形成了徽商与官员之间的“钱势之交”。徽商不只巴结官员,倚靠政治势力,还通过花钱捐官或科举考试等各种途径自己做官,这既可光耀祖宗,同时又为他们把生意做大做强铺平了道路。此外,徽商为了提高声望也必须与封建政治势力保持良好的关系,取得与经济地位相等的社会地位,提高自身美誉度,打破人们关于“无商不奸”的误解。但是,徽商倚靠封建社会的政治庇护,奠定了清朝后期徽商的悲剧命运。

4.“程朱阙里”的影响。

徽州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故乡,文风昌盛,素有“文献之国”“东南邹鲁”的美称。徽商有儒的成分,主要是受当地朱熹的思想影响比较大,由朱熹培养了一大批新安理学家,学术氛围活跃。再加上在当地强大的宗族势力影响下,徽州人“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恃,而以邹鲁之风传之子若孙也。”③此外,徽州人还世代敬奉朱子,不管是作官、经商还是务农都把朱子家礼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比如在婺源县的一些家族中,每年都要定期召集本族的子弟一同聚集在祠堂,“申以孝悌姻睦之义”,并且处罚那些违反儒家传统道德规范的人,使徽州成为人才辈出、儒风昌盛之地,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徽商自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崇尚、信仰儒学。大部分徽商在下海经商之前便是儒生,他们从小就开始读经读史,拥有深厚的儒家思想文化底蕴和素养,如徽州歙县的盐商吴鈵,“经史子集,环列几前,至老未尝释卷”。④看得出他毕生是非常发奋的,白天学习和研究经商策略,夜晚研读书籍,学习历史,之后取得了一些成就。在徽州的方志和文书中,关于徽商“贾而好儒”的例子有很多,连一代大儒戴震都称“虽为贾者,咸近士风。”⑤

二 徽商“贾而好儒”的具体体现及内涵

1.以仁为本,以义为利。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包括孔子的“仁者爱人”“仁政”及孟子的“人性善”等思想。徽商就把“仁”和“善”贯彻到了经商实践过程中,讲求儒道。而在明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徽商又摒弃了传统奸商的做法,在儒家的义利之辨中,崇尚信义、以义为利、义利相兼获得了成功。清黟县商人舒遵刚说:“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他认为“钱,泉也,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今之以狡诈求生财者,自塞其源也。”⑥徽商尊尚儒道,重视信义的案例很多,比如:清代婺源县商人洪辑五,“轻货财,重然诺,义所当为,毅然为之,不挠于俗论。”⑦在徽州,见利忘义的人被称为“徽狗”,但是绝大多数的徽商还是坚守儒道,做到先义后利,宁可失利,不可失义。至于在经商地遇到灾荒,毅然捐资捐粮赈济的徽商更是比比皆是,如被称为“休宁吴善人”的吴光祖等。贾而好儒,义字当头,为徽商赢得了良好的声望,使其誉满天下,为徽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诚实守信,童叟无欺。

诚实守信是重要的儒家伦理道德,也是儒家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2]在商业活动中,徽商便严格地遵守商业准则,讲求商业信誉,注重商业承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们以诚信对待同行,加强了商帮的内部团结。清代婺源人江恭埙,“婺源德清有陈万年者,与埙合贾,年死仁和,子才四岁,埙检市籍,并年应得子母千八百余金,亲致其家,谢以金弗受。”⑧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他经营的胡庆余堂药店中高悬着“货无二价”的匾额,徽商从不搞价格欺诈,所售商品“贸易无二价,不就盈余,取给朝夕而已。”⑨第二,他们以诚信对顾客,诚实经营,坚决抵制假冒伪劣,赢得了顾客,赢得了市场。歙县商人吴南坡,一直恪守着“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⑩的准则,赢得了顾客的信任,致使四方顾客都到吴南坡的店铺购物,使吴南坡获利颇丰。诚信不仅是做人之本,也是为商之本,更是徽商获利之源,他们强调货真价实,所以虽不言利却获利颇丰。

3.善观时变,出奇制胜。

明清时期,徽商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对手众多,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使得徽商在商业活动中,分析市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们把儒家的五常思想“仁、义、礼、智、信”中的“智”发挥到了极致,在经营过程中善观时变,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出奇制胜。比如南宋时期徽州的木材商人和茶商的崛起,明朝初年徽州盐商群体的形成都说明了这一点。潘汀洲世代亦儒亦贾,其文化素养远过众商,从商后,他根据市场变化,时而业盐,时而贩布,时而卖药材,“务协地宜”,几年间就成为了巨富。还比如明代婺源县商人李大鸿,他先是在河南濮阳经营,一段时间后,他进行了市场调研,发现濮阳人口少,商机不大,而江宁蕴藏着无限商机,于是他毅然撤销濮阳的店铺,将经商中心转向江宁,获得了成功,可是十年之后,他又果断地把经营中心转到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苏州,取得了巨大的财富。

4.富而儒化。

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为富而儒化。第一,谋求政治地位。明代,商人能花钱捐银买官,商人子弟也能业儒求仕,参加科举考试,以此进入官场,利于在政治活动中代表和保护商人的利益。因此徽商在成功后,有的人便花个数千万两银子去买个一官半职;有的便培养子弟,业儒为士。鲍志道广延名师,以资财培养子弟读书,以长子继承父业,次子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加一级兼军机行走,成为了封建士大夫。

第二,重教兴学。徽州由于是朱熹故里,受其影响较大,形成了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黟县西递村履福堂有这样一幅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还有徽州民谣称“三代不读书,活似一窝猪”,徽州古民居西递的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可见徽州人重文兴教,大都恪守古训,徽商做生意获得成功,并发家致富后,不但非常重视投资自己子孙的教育,而且还不忘回报家乡和社会,在徽州举办学校,资助书院,重视智力投资,培养文化精英,以致“十家之村,不废诵读”。⑪据统计,乾嘉两朝,扬州歙商捐给书院的银两共计7万余两,其中担任两淮总商的鲍志道共捐银达11000两。据康熙朝的《徽州府志》记载,当时徽州府社学共计562所,各家族的塾学不计其数,“一村一家,亦各有书屋。”⑫叶显恩教授曾统计过明清徽州的书院共有54所。重视教育,必出人才,因徽商对人才的重视培养和所具政治远见,明清时期考取进士、状元的徽州人数不胜数。《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地区明代中进士425人,清代中进士645人,而其中的休宁县,仅清代就有19位状元,被称作“中国第一状元县”,也留下了许多徽州的科举佳话,如“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同胞翰林”等。

第三,富而好施,热心家乡公益和慈善事业,扶危济困。清代祁门木商倪望铨,他在江西经商时,突然遭遇洪涝灾害,他舍弃自己在江西的经营,将自己船上的米给当地的百姓。徽商认为“取之有道”,也应“用之有道”,“取之四方,则博施于四方”,通过回报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徽州文化、教育、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 徽商“贾而好儒”的利与弊

1.积极方面。

徽商“贾而好儒”的积极作用。第一,使其善于从历史上汲取丰富的从商经验,增强了经商的理性认识,如徽商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而且对传统的商业经典也很下工夫,进行阅读和体会,如:《史记·货殖列传》,范蠡的《生意纪》等,就这一点说,徽商不愧是一代儒商,他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也善于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写成书,如《路程图》《生意经》《商贾便览》《生意手册》等,这都是徽商在实践中一点点总结出的经商经验。第二,徽商“贾而好儒”还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提高了自己的美誉度,便于与文人结交,得到他们的认同,还有前文提到的徽商的好儒使之重视文教,致使徽州成为文风昌盛之地。第三,徽商以儒道经商,于是形成了良好的商业道德,如以义为利,诚信经营,勤俭节约等。第四,徽商结交权势,有利于改变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于商人的偏见,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第五,徽商将儒注入徽派建筑,使“理”与“情”相融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徽派建筑。

2.消极方面。

徽商“贾而好儒”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必然有其局限性。第一,程朱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思想理论,以“存天理、灭人欲”的核心理念维护着逐渐衰落的封建制度,徽商所生活的徽州,封建伦理又异常浓厚,“三纲五常”等传统道德思想及儒家思想严重地禁锢人们的思想观念。第二,徽商的“义利”思想对于徽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王廷元、王世华两人合著的书——《徽商》中提到过,徽商所奉行的“以义为利”的这样一种儒家的义利观,违背了资本主义萌芽下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需不断谋取利润的要求,它迟滞了徽商资本的原始积累,非常不利于徽州的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第三,徽商“贾而好儒”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人在发财致富后“由贾入儒”,一心投身于科举,很多人没有精力再从事商业,而是热衷于业儒,致使其对于商业疏于管理,导致贾事不断衰落,阻碍了徽商精神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第四,徽商与官府结交,决定了徽商的悲剧命运,清道光后,徽商一蹶不振,红顶商人衰落,都受到了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也反映了自身的缺陷。

四 晋商与徽商关于儒贾思想方面的对比

徽商与晋商是明清时期的两大著名商帮,对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甚至是近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徽商与晋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具有不同的儒贾思想,不同于徽商的“贾而好儒”,晋商则表现为“学而优则贾”。徽商崇尚儒学,“儒贵贾贱”的思想浓厚,牢不可破,徽商原多为儒生,由于“困于场屋”“家计维艰”“承祖父之遗业”等原因被迫“弃儒从贾”,所谓“本为儒,去而从贾,非其志也。”⑬而晋商却把经商视为一项崇高的事业,以经商为荣,他们对习儒仕进却毫无兴趣。所以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晋商子弟科场中的胜者寥寥无几,清代科举中共有状元114人,而其中没有一人属于山西,据统计,清顺治朝山西每科中进士33人,康熙朝16人,乾隆、嘉庆时每科不足12人,咸丰、同治时每科不足10人,光绪时每科10人。其中商人子弟更少,此与徽州科考优胜者辈出简直有天差地别。而且徽商

重文兴教,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例如竹木砖三雕、绘画、医学、戏剧等,从而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三雕、徽剧也风靡一时。而晋商却很少支持除山西梆子戏外的其他文化事业。

徽商和晋商关于儒贾思想方面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是由于两地所处的民俗民风和文化传统的不同,晋商活跃于商界500多年,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逐渐形成了重商崇商的浓厚思想。此外,经商与为官相比,获利极大,吸引山西人民“弃仕从贾”,“日升昌”票号的经理程大佩曾说过,山西商号一个普通掌柜的收入都比当官的高,所谓“家中有个票号郎,胜过七品空堂皇”。所以晋商通常让自己儿子选择经商,不会鼓励他们业儒入仕。《雍正朱批谕旨》中记载“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尤肯为农,最下者方令读书”。⑭[3]而徽州是“程朱阙里”,徽商自然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认为只有读书做官,才能光宗耀祖。第二是徽商、晋商与官府的关系不同。在封建社会中晋商一直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饷的工具,如明朝开中法的实行,就是为了解决北方边镇军队的粮饷问题,鼓励商人运送粮食到边塞地区换取盐引,明政府通过实施这一办法,既筹集了北方边镇的军饷,又获得了盐税,山西商人也得以兴起。清政府更是重视山西的商贾,把山西看作“财赋有出”之地,因此晋商一开始便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不被看做是结交官府的重要手段。而徽商则不同,他们没有如晋商一般与封建政权有着牢固的关系,只有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从而为徽商的发展提供便利。

然而通过对比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势力的消长情况,更能说明徽商“贾而好儒”对于徽商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性。在明代,晋商和徽商不相上下,但到了明后期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在两淮盐业中,晋商便每况愈下,徽商却迅猛发展,其中山西商帮不看重教育是重要因素之一,他们的做法与徽商截然不同,这给晋商的商业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无法与拥有较高文化修养和素质的徽商相比。多才善贾,向来如此。

五 结论

明清时期徽州是一个以贾代耕,商人遍布的经济活跃地区,同时徽州人才辈出,文风昌盛,“贾而好儒”成为了徽商的重要特色,徽商以业儒出身者众多,这是徽商不同于其他商帮之处,也是徽商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由之一。张海鹏、唐力行于1984年就在《论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一文中提出“贾而好儒”是明清徽商的特色,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这一论点产生质疑,有人认为“贾而好儒”具体是指徽商崇尚儒家文化,还是指徽商以儒道经商,指意模糊,不太明确;有人认为“贾而好儒”并不是徽商独有的特色,而是明清时期一般商人群体中都普遍具有的特征,张明富就主要通过考察明清时期江浙、广东、山西的商帮,发现在这些商帮中,好儒者不在少数,因此认为除徽商外的商帮也存在“贾而好儒”的特征,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张明富借所举的个别商帮中的个别商人“贾而好儒”的例子,从而推断出整个明清商帮普遍具有,未免过于草率和片面。笔者认为,“贾而好儒”虽并非只在徽商中出现,但是只是个别,徽商的“贾而好儒”是受徽州当地尊崇儒学、崇文重教的文化氛围影响,徽州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传统,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由于受“贾而好儒”的影响,使徽商从明清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超过晋商而称霸商界数百年,它所反映的儒家“仁”的学说、义利观及“人和”思想也值得当代商人学习,发扬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具有很大的现代价值。除此之外,由于徽商“贾而好儒”,独特的徽商也罕见地将商业资本转化为了文化资本,创造了独立而丰富的徽州文化,为徽州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至今仍薪火相传。当然,“贾而好儒”也使越来越多的徽商的注意力由商转移到儒,逐渐削弱了徽商群体的势力,最终走向衰落。可见,徽商“贾而好儒”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该辩证看待。

注释

①[明]汪道昆:《太函集》,转引自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第128,131页。

②[明]汪道昆:《太函集》卷17《寿域篇为长者王封君寿》,转引自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第265页。

③[清]吴翟辑撰、刘梦芙点校:《茗州吴氏家典》,李应乾“序”,转引自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第38页。

④吴吉祜:《丰南志》第5册《皇清附贡生诰授资政大夫候选道加四级恩加顶带一级又恩加六级显考嵩堂府君行述》,抄本,转引自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第460页。

⑤[清]戴震:《戴震集》上编,《文集》卷12《戴节妇家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7页。

⑥同治《黟县三志》卷15《艺文·人物类·舒君遵刚传》,转引自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第276页。

⑦嘉庆:《敦煌洪氏统宗谱》卷59《辑五先生传》,转引自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第279页。

⑧汪正元,吴鶚:《婺源县志》卷33《人物志·义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081页。

⑨汪正元,吴鶚:《婺源县志》卷36《人物志·义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725页。

⑩康熙:《古歙岩镇东墈头吴氏族谱·吴南坡公行状》,转引自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第279页。

⑪汪正元,吴鶚:《婺源县志》卷三《风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68页。

⑫婺源《董氏宗谱·凤游山书屋记》,转引自陈瑞,方英:《徽州古书院》,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7页。

⑬歙县:《溪南江氏族谱·故处士沙南江公墓志铭》,明隆庆刻本,转引自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第469页。

⑭鄂尔泰等:《雍正朱批谕旨》第47册,雍正二年五月十二日朱批,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第77页。

[1]李琳琦,赵忠仲.贾而好儒:徽州商帮的主要特色[J].金融博览,2010(1):69.

[2]黄兆宏,雷兴鹤.明清时期徽商的儒学精神及其现代性探析——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4):6.

[3]芦笙.“学而优则贾”与“贾而好儒”——明清晋商与徽商不同价值观之探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12.

Study of Confucian Hui Merchants in th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ong Hong
(Center for Hui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9,China)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Huizhou merchant took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onfucian thought,creating a unique Huizhou culture.Huizhou culture has great impact on Huizhou merchant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izhou culture and Hui merchants,while but it still has some bad effects.By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origin of Huizhou culture,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ros and cons of Confucian Hui merchan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nfucian Hui merchants.

Huizhou merchant;scholarly businessman;Confucian merchant;Hui merchant’Confucianization

K248:K249

A

1672-6758(2015)09-0022-5

(责任编辑:郑英玲)

洪虹,在读硕士,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2014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藏600年徽州归户文书的调查、整理与研究(1368—1949)”(编号:14BZS013),立项单位: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Class No.:K248:K249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徽商经商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从部队到经商,从员工到老板,从200万到2个亿,看好润刘爱民三十载奋斗史
徽州春雪
论“新徽商”的定义
徽州绿荫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