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沈 迪
我国食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及对策分析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沈迪
摘要:我国作为传统的食品生产、贸易大国,但食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在不断缺失,食品要素资源不断减少,食品质量、附加值难以应对国际市场需求,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能与国际完全接轨。本文通过对我国食品出口竞争力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得出我国食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弱化,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 食品出口 国际竞争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世界总人口约为72亿,中国的人口数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9.36%。联合国统计司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土地总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却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0%左右。中国用仅有的占世界6.5%左右的耕地和园地养育了占世界20%的人口,决定了其在食品生产和食品贸易中的大国地位。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与所有进出口贸易一样,食品贸易同样参与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在遇到机遇的同时,中国的食品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视自身问题,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是大部分食品企业不断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食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增长缓慢。自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进出口贸易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随着农产品、食品出口的部分歧视性规定的逐渐取消,我国产品在出口上获得贸易机会逐趋均等。据《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13》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食品出口总额78.68亿美元,到2012年,我国食品出口总额达563.18亿美元,年均增长8.93%。1990年世界食品出口总额为3155.59亿美元,2012年世界食品出口总额为13752.55亿美元,年均增幅仅为6.61%。1990年我国食品出口占世界食品出口比重为2.49%,到2012年我国食品出口比重占世界食品出口比重为4.10%,我国食品市场占有缓慢增长,虽然贸易机会均等,但伴随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出台的市场准入条件,使得贸易壁垒在价格和数量上双重限制我国食品出口,再加之自身条件薄弱、食品产业链发展跟不上国际更新速度。例如我国在2010年颁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生乳的菌落总数小于等于2*106CFU/ML,而美国2004年出台的新乳制品测试标准则要求生乳菌落总数小于等于105CFL/ML,英、法要求菌落总数在5*104CFL/ML以下。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选用以下几个指标来测算我国食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
3.1 我国食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曲折上升
国际市场占有率,即PRIM指数,主要用来测算我国食品出口额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根据2000年至2013年的数据分析,我国食品出口额呈现逐年上升状态,年均增长速度为12.34%,这与我国入世前后的政策调整也有一定关系。2000年至2013年,我国食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波折上升,其中2002年为一个高峰值,2008年为一个低谷值,2002年出现峰值,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12%,但由于2003年世界范围遭受非典型性肺炎影响,国际食品进出口遭遇不可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抗力影响。2008年美国引发全球次贷危机,阻碍国际商品的正常交易。从2000年至2013年,我国食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由4.93%下降到2.52%,同期世界食品出口占世界商品出口的比重曲折上升,而且占比为我国占比的三倍左右。我国食品出口产品以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加之食品工业本身基础薄弱,使得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弱化。
3.2 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降幅显著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常用的测量指标之一,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指标从-1到1竞争力逐渐增强,到1时,表明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从2000年的0.4415下降到2013年的0.1440,十四年的平均数为0.3712,表明我国食品的出口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这也与这些年人民币升值、食品出口产品本身竞争力不足有关,特别随着入世步伐的跟进,许多保护性大门逐渐敞开,商品尤其是食品出口的竞争力遭受世界其他大国挑战,竞争力不断弱化。
3.3 我国食品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缓慢下降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一国产品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可以定量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相对出口的表现。该指标的值小于1,说明国际竞争力弱,大于1说明该国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我国食品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2000年至2013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7248下降到2013年的0.3105,平均数字在0.4400,但从2008年开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徘徊在0.3附近,且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我国食品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比较优势转化为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
4.1 传统要素平均优势不足,专业要素基础薄弱
在生产要素中,较好的要素是获得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基础。在食品出口贸易中,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和土地要素作为国际贸易的一般要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今世界市场上,一般要素缺失的国家可以凭借专业要素的能力来获取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通过剪刀差来获取比较优势。我国的劳动力人数庞大,但整体劳动力报酬国际比较较低,且劳动力后劲增长不足,新颁发的生育政策由于时间效应暂时达不到改善水平。在资金要素上,虽然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日趋显著,来源也不断广泛,外资企业对食品出口的贡献不断加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差距,尤其食品工业发展融资困难,资金需求集中度高、利润微薄。土地要素上,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世界排位第四,但是人均耕地仅有巴西的1/3,阿根廷的1/6。由于受我国人口因素干扰,一般要素的比较优势发挥受阻,影响我国食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4.2 食品企业以小微型为主,难以满足国际需求
我国食品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其中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占到所有企业的比例达到90%左右,而企业自身规模大小把握着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效应。我国食品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由作坊式家庭企业发展而成,生产方式、经营管理、储运流通、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使得企业在应对风险、人才和技术把握上能力不足,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容易遭受影响,缺乏品牌意识、缺乏企业创新意识、缺乏企业文化培育发展,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例如饮料制造业中,美国十大饮料公司产量占全国饮料总产量的96.90%,而我国相应的大型饮料公司年产总量占全国的39.50%;美国的猪肉加工4强企业达到全国加工量的一半以上,荷兰的三大猪肉企业加工能力占全国加工能力的74%,而我国的猪肉4强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仅占全国的8%左右。
4.3 贸易壁垒提高准入门槛,安全标准与国际脱节
我国食品在出口过程中时有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限制案件,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台限制别国食品进口政策,保护本国相关企业发展。由于产品本身品质问题、农兽残不合格、相关添加剂不合规定、包装标签不合格、企业员工福利未达标等一系列严苛的标准使得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产品被扣留或者退回,仅2012年,我国遭美国FDA通报的出口不合格食品就有1100余批。例如2012年12月31日,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包括冷冻小松菜、冷冻海参、活甲鱼等在内的十八类食品进行扣留,扣留原因多是不符合成分规格或不符合使用标准;2012年初,美国FDA对中国出口的蘑菇罐头和香菇罐头进行扣留,原因是生产商没有按照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信息,错贴标签,标签未能包含所需的营养信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没有完全接轨,而且差距还比较大,一些技术和指标都相对落后。不仅标准本身低于国际水平,而且实施性较差。
5.1 不断创新,增强产品附加值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很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把食品安全质量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食品出口企业加强对产品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严格制定质量标准,推广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政府和行业协会推动、支持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行深加工,提高研发投入,并注重产品的加工储运技术。
5.2 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市场机制
需求作为食品出口的显著影响因素,国内外需求对食品行业发展不容忽视。国外需求有直接的作用,而国内需求的间接影响也较为直观。国内市场机制在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生产经营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尤其近几年人工费用的不断提高,降低生产成本的出路只有提高产品附加值,适应需求导向。食品出口企业应该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指引下,完善国内食品标准体系法制建设,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
5.3 促进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产业集群建设,便于要素资源的统一配备,高效的产业链有助于产品包括原材料、生产、包装、仓储、装卸、运输、出口通关、国外市场开拓等各项成本支出的降低,实现利润有效增长。
5.4 提升品牌培养,拓宽国际知名度
政府和行业协会要深化企业品牌意识,尤其鼓励本土企业与知名品牌企业加强合作,优化产权结构,政府和行业协会也要培植企业进行品牌的策划和推广,尤其参加国际一些展会、国际性行业协会会议,提升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国际形象。
5.5 把握机遇,防患未然
食品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会遇到壁垒、汇兑、不可抗力等风险的影响,对于升值压力,企业、行业、政府也难以控制,企业要敢于接受风险挑战,通过创新、产品差异化、提高附加值来应对各种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食品出口国际市场竞争力优势缺失,食品的安全质量对内对外都任重道远,企业、社会、政府需要互相监督支持,重正食品大国昔日风范。
参考文献
[1] 周星,范燕平.我国食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3).
[2] 高松.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我国食品出口[J].财经分析,2009(2).
[3] 黄蓉,吴丹妮,李晓钟.食品安全对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13(5).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c)-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