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华英
摘要:目的 分析护生在输液室工作中针刺伤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以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输液室发生针刺伤的30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0%针刺伤是已注射过的输液针,66.7%是发生在拔针后及处理针头时。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护理操作规程,降低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从而有效地保护护生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护生;针刺伤;职业安全防护
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最高危人群。而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熟练、缺乏实践经验及防护知识,更容易发生针刺伤。有文献报道约有36.9%的实习护生在6个月实习期间发生过针刺伤,而这其中约有61.9%的实习护生是被污染的针头刺伤[1]。针刺伤成为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为了提高护生对针刺伤危险因素的认识,降低其针刺伤的发生率,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输液室发生针刺伤的30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其中中专生25名,大专生5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岁。均为女性。
1.2方法 要求每一位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登记填写医院感染科统一制定的《医务人员锐器刺伤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刺伤部位、所刺针头是否被血液体液等污染、做什么操作致针刺伤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2结果
2.1护生发生针刺伤的针头类型 80%的针刺伤是已穿刺过的输液针,见表1。
2.2护生发生针刺伤时的操作 66.7%的针刺伤发生在输液结束拔针后,见表2。
3原因分析
3.1操作不熟练 护生实践经验少、技术生疏,使他们的针刺伤发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如取下注射器针帽时用力不当、配置药液时注射器没有插到安瓿内,针头戳到手、静脉穿刺不成功更换头皮针时、污针头悬垂晃荡戳到手等。
3.2操作规程执行不规范 在拔针后不及时处置,多个输液废弃物堆积一起使胶布与针头粘连一起造成剪下针头困难而针刺伤、处置污染针头时徒手分离针头、针头入锐器盒时未准确完全放入,使针头外露在锐器盒外或掉在地上而刺伤手、脚等。
3.3人力因素 因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拔下的针头来不及处置而忙于更换补液和拔针头,有护生反映:很多呼叫铃一起响,同时要拔多个补液,心理紧张,想要动作快一点而忙中出乱戳到手指。
3.4环境因素 输液室患者多,工作量大,环境嘈杂,工作时极易受外界的干扰。部分患者或家属不会使用呼叫铃,喜欢触碰拉扯护士,使正在进行拔针或处置针头操作时针刺伤。
3.5输液袋 为固定针头,避免输液针悬垂晃荡而刺伤,输液结束拔针后输液针扎回输毕的药物瓶盖。但部分输液袋(百特袋)的瓶盖口面积不足1 cm2,扎回瓶盖时刺到手指。
3.6手套 虽然按照标准预防措施,对有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及组织黏膜等各种操作时,应戴手套。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婴幼儿、肥胖、老年患者及化疗的患者等,他们的血管条件非常差、戴手套之后影响操作的准确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也无法固定胶带;拔补液时如戴手套,固定的胶带粘连在手套上,增加患者的穿刺部位的疼痛感以及延长操作时间,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所以在静脉穿刺和拔补液操作中基本都不戴手套。
4防范措施
4.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标准预防知识培训 护士学校应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医院在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方面,不能因为实习生的身份而将他们忽视,应与其他医护人员同等对待。带教老师应将职业安全及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流程等列入护生的培训细则并作为考核内容。根据本科室的操作特点教会护生操作中如何注意安全,对护生的职业防护做好具体指导,讲解防护措施及发生损伤后的紧急处理等。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性危害的认识,使学生从实习开始即能注意职业防护。
4.2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带教老师督导护生规范操作行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静脉输液操作时,应携带锐器盒,严禁从使用过的输液器上徒手分离针头、禁止携带污染及裸露的针头在科室行走,以免刺伤他人;各种注射、输液针拔出后,针头立即入锐器盒,不能有外露,做到谁使用谁处理的原则。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不要将损伤性废物与其他废物混放,严防造成二次伤害;锐器盒需在装至3/4时封口、更换,避免发生与丢弃锐器有关的损伤。操作后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污染物的污染,降低护生职业暴露的风险。
4.3增加护士的人力资源配置 当护士人力配置不足时,可导致护士超负荷劳动,工作压力和心理紧张度加剧,工作节奏加快以赶时间完成工作,忙中出乱易于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4.4做好针刺伤的登记报告制度 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负责护生针刺伤的报告登记,定期监测和随访。及时做相关病毒血清检查, 明确是否存在隐性感染;若明确被感染患者血清污染的针刺伤,应立即注射相关疫苗并随访,做到早期预防。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2):142-143.
[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06):422-425.
[3]Mccormick RD,Maki DG.Epidemiology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hospital personnel[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1981:928-932.
[4]Kanter LJ,Siegel C. Needle sticks and adverse outcomes in officebescd allergy practices[J].Annals of Allergy,Asthma & Immunology,2003,(04):389-392.
[5]高霞.美国护理人员对注射针刺伤的防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04):153-154.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