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波
摘 要:2006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当前幼儿园采取的主要教研活动形式,园本教研受到专业人员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如果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这样的意图与愿望,研修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提高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集体备课;随机研究
2006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作为当前幼儿园采取的主要教研活动形式,园本教研受到专业人员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八年时间过去了,那么目前园本专题教研活动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如何?幼儿园和教师在园本专题教研活动方面还有哪些需求?这些问题都是研究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现状与问题的关键问题。
一、园本专题教研制度
道格拉斯·斯诺把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说它们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幼儿园教研工作”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幼儿园工作制度,它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途径,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的园内教研活动的总称。我们国家的幼儿园教研工作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园本教研工作的实施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园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各幼儿园在分析以往教研制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园本教研特色,尝试构建一套规范、人本、富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研制度,努力使园本教研走上规范化、常态化之路,从而发挥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在教育教学与研究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园本专题教研制度的执行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幼儿园能够严格按照制度去实施教研活动,而有些幼儿园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实施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开展过程当中缺乏执行力。同时,有的幼儿园专题教研的开展与教研制度的规定有出入,但教研活动的实际开展与规章制度的要求不同步,虽然制定了园本教研制度,但由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条件也比较简陋,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不能按照制度如期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二、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
园本专题教研倡导在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互助、尊重良好学习风气、研究氛围,在团体合作研究中就某个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辨,从而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园本专题教研尤为重视专业引领的指导、服务作用。
由于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是根据幼儿园的特点、由众多的参与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不是某个人的行为。这就要求幼儿园有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一言谈”,更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幼儿园管理者纵向、横向的协调,需要幼儿教师广泛而积极的参与,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社会力量主动而有力的支持。
园本专题教研是一种行动研究,离不开专业的教研人员予以专业引领与有效指导,离不开多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果缺少专业人员的参与和和引领,缺少多种资源的广泛利用,园本专题教研活动就不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
三、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方式
教师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的学习。教师对于教育问题的认识,常常是以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最终又回归到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教师思维的过程是关注应用而不是纯理论化的。这种以问题为驱动的“小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和“随机研究”等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模式,逐渐成为当今园本教研活动的重要途径,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日趋多样化。
1.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以个人的力量,运用基本的科研方法,探索解决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小问题,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研究过程或行为。它具有草根性、真实性、微观性和及时性。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另外,小课题研究有其“微观性”。小课题着眼于“小”,它的门槛较低,切入点及开口较小,所关注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一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逐渐揭开问题的“庐山真面目”,透过现象看清问题背后的本质。
小课题研究有其“草根性”,它出自教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草根式”研究,这种需要既包括教育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的美好憧憬,也承载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成长动机,提升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能够将教师个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的理念和召唤融为一体,这是教师个体一种应对“专业困惑”所反弹出来的积极心态与行为,因此具有鲜明的“草根”性。
2.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园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集体备课不只是教师备课组织形式的一种变革,而是实现教师对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过程。集体备课是目前在多数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种教研工作方式。
总体来看,集体备课组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研讨交流的共同体,是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落实活动目标,开展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基本单元。这种集体备课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各活动环节上协调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促进作用。
3.“随机研究”活动
这类研究活动与小课题研究或专题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没有较强的计划性,而是随着具体的工作需要而“弹性”地进行;它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当前工作中正在面临的工作需要和困惑,而不是像专题研究那样侧重于一些比较“长远”的工作问题。
除以上幼儿园园内专题教研的活动方式,个别幼儿园还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园际间成立了“手拉手帮扶结对”联谊单位,如省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校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等都分别与其他不同层面的幼儿园建立帮扶关系,定期举行园本专题教研的研讨、交流活动,有些幼儿园还探索尝试定期派教师进行置换培训、交流,互相参与对方幼儿园的园本专题教研活动,交换思想、借鉴经验,通过这些非常贴近教师实际、来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草根性”教育学术交流与沟通,使教师的教育个性得到彰显,又使自身的理论底蕴、科研意识、教学业务等都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园本专题教研活动,这一形式本身就会给教师带来成长的动力,使其自觉地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对待,促使教研更为有效。
另外,伴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部分幼儿园凭借互联网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强大特点,为教师的园本专题教学研讨提供新的平台,如某些幼儿园建立了网络“园本专题研究论坛”,鼓励教师在论坛上发帖、研讨,与同伴、教研引领者隔空对话,真正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跨越时空的优势,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科研研究意识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在网络中寻找展示自己的机会,抓住自身专业发展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陈里霞.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