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自答

2015-03-17 06:33胡晶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研修解决问题教师

胡晶

自从我校开始研究《提高青年教师有效研修》这个课题后,我发现很多老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缺乏“问题意识”。在开学初的教研会上,学校要求教师都把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学校针对教师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给每个教研组下发“问题”填报单后,却迟迟收不回来,问其原因,却是教师想不出该提什么问题。这时,又让我想起很多教师都说自己对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很感兴趣,但提起笔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感觉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特别难。对于教师来说,这到底难在哪儿呢?我认为让教师感到困难的是找不到“问题”和不会主动学习这两个方面。如何提高教师的研修能力呢?教师又如何养成主动研修的好习惯呢?我想应该从“自问自答”开始。

一、自问——做一个有“问题”的教师

“问题”是教师研修的起点,没有“问题”,研修就失去了方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指出: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计划—行动—反思”铺设的“问题式”教学研究的旅程。可见一个人如果想取得进步,有“问题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问题从哪来?问题最基本的生长点就在我们的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基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达成一定目标。课堂教学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好观察地点,从宏观上看,这里最容易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展与遭遇到的困难。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过程,不仅容易发现学生在即时学习中产生的困难,而且容易发现学生既往学习中积累的困难。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需要求教室粉刷面积,学生总是不能正确解决此类问题,不是计算错误,就是求了六个面的面积,或是忘记减去扣除门窗的面积。这时教师就要反思为什么学生会出错,再联系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为起点,在具体工作中找问题,在具体活动中找问题,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是有效研修的基础。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大多比较零散,有教学中的个性问题,也有共性问题,这就需要将问题进行提炼。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将每天的问题及时地收集、罗列出来,过一段时间,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将各种问题分门别类,按照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分为几大块进行整理。为了能快捷地、有效地将问题逐一解决,还可以将这几大块的问题,按照解决的时间先后、问题的严重性等因素,进行问题序列化,由此,我们就建立了问题库。

二、自答——做一个“好学”的教师

教师的自我研修始于教学问题。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问题为对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实现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找到问题的基础,解决问题是关键。为了能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通过阅读一些和“问题”有关的文章,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清晰,视野变得开阔;还可以借助于网络来寻找同行与此相关的思考和见解,从中有所收获或反思;我们还可以读一些教育教学的报刊和杂志,将有价值的文章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整理,在有相关问题时,可以再次重温这些文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和同事一同探究问题,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自我学习的方式很多,也很自由,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能通过问题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行之有效的研修学习,使自己从“教学问题”向“教研主题”发展,帮助自己实现科研型教师的转变:从研究教材教法转变到全面研究学生;由重在组织活动转变为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的经验转变为关注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教学由强调技术熟练的取向转变为生态教学取向。

猜你喜欢
研修解决问题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最美教师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