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众所周知,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可阅读的儿童文学越来越少
由于电脑网络、电视及音像制品的普及,儿童的阅读行为和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更让我们失落的是,即使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也是一些带有功利色彩和浅层阅读的阅读。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把一些作文书、教辅书等看成“合法”读物向学生推荐,变相地把阅读改成练习。这种与儿童阅读趣味、儿童阅读心理及儿童阅读习惯相去甚远的阅读内容和形式,只会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其本质和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一样。
2.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渐渐减少
新课程标准给每个年级段的学生都要求了课外阅读量。然而回看我们身边的儿童,他们课外的阅读量是多少?阅读习惯是怎样的?阅读的内容又是些什么?以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为例,新课程标准要求他们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而在实际阅读活动中,我们却发现大部分学生每天只能坚持阅读300至500字,双休日也只能坚持每天阅读500至1000字。每天的阅读量达到2000至5000字的学生几乎没有。而他们的阅读大多是浅层次的纯娱乐阅读,如漫画书等,很少有较高层次的深层阅读。
3.学生阅读的欲望不高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观看世界的方法和思维,而原有的天真童稚却消失殆尽。由于阅读内容、阅读形式的改变,在给学生带来迅捷学习和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使他们的阅读心理变得急躁,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更不会有丰富浪漫的想象。这种失去了童稚的思维对儿童阅读习惯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阅读问题的产生是由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共同造成的。客观原因可以通过改变客观环境来改善,而主观原因就需要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
二、教师通过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1.教师应首先学会阅读,并且要多层次、多角度阅读
小学生的知识层次、经验积累与求知欲、好奇心之间的矛盾是巨大的。如果处理的好,矛盾能转化为动力。那么就要求教师不断扩大视野,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但就小学教师而言,集中面授的继续教育毕竟是短暂的,知识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小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自己得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同时,将读作品与读作者、分析作品相结合。
2.教师应有“儿童嘴巴”
“儿童嘴巴”是指教师在进行阅读后,将之内化后的外化过程。即教师将自己阅读后的理解、感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说出来。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年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教师的阅读理解和学生往往不同。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学生理解起来往往难以理解,达不到引导的效果。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理解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才有可能产生共鸣,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养成“儿童嘴巴”的习惯。
3.教师更应有“童真”意识
李镇西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是啊,每个教师心中其实都有一颗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如果教师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不是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