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语文阅读积累教学的策略分析

2015-03-17 03:48福州市金城小学马仨淼
海峡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读物词汇课外阅读

福州市金城小学 马仨淼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质量与数量都制定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突出了对阅读积累的重视。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阅读是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最基本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产生情感、表现情感的必备阶段,从词汇到句子,再到段落,最后到文章,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必须靠不断吸收不同的内容,并将这些知识慢慢记在脑中,最终转化成小学生自己的认知,形成阅读技巧和表达能力。语文阅读积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学生在接触大量的语文词汇、阅读材料之后,在教师引导下会自主形成对语言知识运用的认知和技巧,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在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上突破自我,即使最开始是“照葫芦画瓢”,最终这些知识被运用到熟练的时候也会被学生自主参透,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能。本文从课内和课外两大方面对加强小学语文阅读积累教学的措施进行分析,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建议和经验。

1 小学语文阅读课内积累教学的实施方法

1.1 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水平基础

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学生阅读一切文章的基础要求,只有识字,才有可能读出词语、句子,才可以看懂文章的注释,直到了解句意、段意,才能逐渐将文字升华成情感,体会作者的用意和文章主旨。词汇量的增长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推动作用,因此,必须从最基础的字、词、句积累做起。在语文课上,教师要为学生仔细讲解文章中的字词句,保证学生明白每一个词汇的意思,要求学生仔细完成语文教材中每一课优秀词汇、句子和段落的背诵和默写任务,每天课上要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铺筑坚实的道路。

1.2 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完成对知识的积累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字里行间透露的作者情感的领悟能力也有限,采用朗读的形式能够帮助小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文字优美、充满感情、画面感丰富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将这些文章在语文课堂上大声朗诵出来,不仅能够使朗诵者本身切身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调,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调也能带动其他学生共同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内容。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有感情的大声诵读,也可以背下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文知识,加深记忆并促进阅读积累量的提升。

1.3 促使学生在表达中调动并运用积累的知识

积累下来的知识如果长时间不被运用,就会加大其被学生遗忘的几率,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创造能够让学生发言的机会。例如,学习景色描写的文章后,会出现“壮美河山”、“袅袅炊烟”、“风景秀丽”等四字词语,要求学生记住这些词语后,教师要找机会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生活的城市或者去过的名胜古迹,采用这些词汇来描述,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记忆,更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

1.4 脱离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主要知识内容,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充分理解掌握后,教师应该适当带领小学生走出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深入思考,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例如,阅读并学习了一篇人物传记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哪些品质值得大家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主人公那样的人,为了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大家该怎么去做。这些问题都能够帮助学生将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促进语文知识乃至人生知识的积累。

2 小学语文阅读课外积累教学的实施方法

2.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小学生还是个孩子,其好奇心和爱玩的特性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提供给学生喜欢的阅读材料,学生才能够自主、积极地去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普遍爱好,推荐受欢迎的课外读物,比如,《鲁宾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等等,这些读物最好充满魔幻、情节丰富,足以调动小孩子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也可以找一些分上下册的读物,先给学生提供上册,在激起学生阅读欲望之后,留下悬念,这样学生就会极大地提升阅读兴趣,促进课外材料的阅读积累。

2.2 推荐给学生优质且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源

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没有绝对的判断能力,不能判断哪种读物才是适合自己的。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引领者的作用,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兴趣个性为学生量身定制课外阅读材料。在读物的选择上既要注意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领悟能力,又要注意充分体现优秀读物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启发。在选择的范围上可以是古今中外优秀的少儿读物,可以是体现科学探索精神的《昆虫记》,也可以是体现坚强意志的各种名人小故事。

2.3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积累习惯

课外阅读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上,更体现在对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的培养。在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中,由于课外读物不像教材那样拥有明确的针对性,因此学生很可能经常遇到自己不懂的词汇、句子,如果生词量超过小学生的承受范围,就会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要求小学生随身准备好生词本,将自己读到的陌生词汇以及对学生启发深刻的优秀语句记录在生词本上。小小的本子日积月累后,就会变成学生珍贵的宝贝,增加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量。

2.4 开展读书交流会,开阔学生眼界

对于兴趣不同的小学生,教师会推荐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材料,那么每个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就会受自己兴趣的限制而变得相对狭窄,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可以让每一名小学生都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说出推荐这本读物的理由;还可以按照读物类型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就该类读物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读书的感想,不同的组之间也要进行交流。这不仅提升了小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阅读量的进一步积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积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必须从小做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结合课内与课外两大方面,为学生搭建展现自己的舞台。课内,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提供充分的条件,课后则为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提供合适的阅读资源,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与学生共同进步。

[1] 陈少国, 郝建英.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 155-156.

[2] 简小芳.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学周刊:C. 2011(9): 116.

[3] 刘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摭谈[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2).

[4] 蒋碧野. “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 王昌荣. 利用课文“空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6): 142.

[6] 庄忠琼.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可行性途径[J]. 语文学刊: 高等教育版, 2014(2): 167-168.

猜你喜欢
读物词汇课外阅读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