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溧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高校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的途径探析
袁 溧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高校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对于高校自身和地域文化来说都意义重大,地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高校文化自觉构建和谐校园,亦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文化自信。本文对高校发展与地域文化传承之间的契合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高校传承地域文化对自身和地域文化的推动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从和谐互动理念、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与当地社区双向参与等方面探讨了实现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的多重途径。
高校;传承发展;地域文化
我国高校在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浓厚的文化属性成为地域文化传播和生长的圣地。所谓地域文化就是以地理属性为基础的不同地域和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现象,是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俗语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地域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也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等产业的基础性条件。区域文化与市场经济水乳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依托,没有无文化标志的产品,没有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也没有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是经济建设课题,也是文化建设课题,没有文化的配合,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因此,深入开展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探求地域文化的形成、演变轨迹和规律,充分发掘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发挥高校在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动特定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之间有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内涵丰富的地域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校也对地域文化的发展起着传承与创新作用。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能够提升高校文化自觉
高校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是一种理性选择,它是将地域文化经过系统地归纳梳理之后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学习和接受状态。高校对地域文化的接受和继承是一种理性行为。高校的科学理性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它要求对各种学科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认知。而且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应当更加重视科学理性在这些方面的影响作用[1]。文化自觉是一种对文化的整体俯视,它需要人们将原有对文化的朦胧认识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进而对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研究。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文化现象的再认识。高校在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过程中也促使其以更加科学的研究目光来审视自身的校园文化。例如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促使研究者更加清醒的认识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而地域文化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也给校园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或者提供了参考。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校园文化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些文化现象的自觉性。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在我国文化领域已经不是新话题,专家学者对于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特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对文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为高校校园文化开展更深更广的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也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自觉意识。因此高校在继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自身文化的机遇。
(二)地域文化的传承能够增强大学文化自信
区域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正确认识和传承这种文化现象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因此这种文化现象对于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研究地域文化对高校的影响时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以何种姿态来审视这种文化现象。高校能够顺利承担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和具体的方式来完成。文化自信是传承和发展一种文化现象的最佳动力[2]。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都应当对自身的文化充满自信,同时对自身文化价值也应当给予更加充分的肯定。毋庸置疑,高校在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具备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对本地域文化的优越感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到本区域文化的价值和特色,以及对我国文化事业的贡献,来更加系统和严谨的传承这些文化。因此高校在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以更加自信的文化心态来参与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而这种文化自信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信仰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成为高校发展这些方面的重要价值形成机制。
(三)地域文化能够构建校园和谐文化
高校建设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开展已久,随着高校规模发展的放缓,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办学水平的着力点。内涵式发展的几个基本要求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此高校积极探索利用各种文化因素建立自身文化体系。其中以地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为一种非常高效的手段。而且在这些方面高校还更加注重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3]。两种文化在融合中又体现了各大高校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良性互动不仅促进了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文化建设目标,同时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壮大也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之处。因此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共生共赢才能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是一种美好理想,是我们在任何事业发展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其需要和谐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加充分的利用好两种文化的共同之处,使之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从本质上讲和谐是一种文化观,它是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概念。为此我们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和谐的作用。也必将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促进高校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角色。
(四)地域文化能够更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设施,高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任务。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当通过高等教育提升道德修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等等。这些软素质的发展和建设都称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人的全面发展有更加科学的阐释,人的全面发展包涵两方面内容,一是智力的发展,二是人的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集中于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而道德精神的提升则没有具体的课程,或者具体的技术问题能够解决。为此我们应当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学科发展的基本依据,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充分的实现教育发展的全部过程。文化的熏陶是提升学生道德影响因素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应当更加充分的把握住学生在文化课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地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通过了解和感受地域文化的特色形成文化育人的良好效果,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树立高校与地域文化和谐互动的理念为基本前提
高校继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基本前提是二者之间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在不断的接触和碰撞中找到二者的融合点。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高校中虽然为继承地域文化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开设地域文化课程,组织学生参观地域特色明显的文化遗产等等。但是就其实施效果而言并不理想。就其原因就是两种文化的互动效果不佳。高校教育中只是将地域文化作为一个独立体和课程资源来开发,而没有深入到文化资源内部。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两种文化的互动[4]。例如江西是革命圣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这些红色资源中又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资源,革命战争遗留下的建筑和场馆成为人们学习和感受革命精神的珍贵资源,其中,革命前辈在面对重重困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于牺牲、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为此当地高校在继承和发展这些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文化资源引入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使其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自觉。学生应当认识到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既包含地域文化又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高校与当地社区双向参与,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双向参与模式是高校继承地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以实际行动支持高校文化建设,高校以系统的方法和理论为社区地域文化建设提供指导。总之二者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促进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高校在继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将自身的文化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的大体系中,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应当更加完善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学校与高校之间的发展程度。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地域文化的支持,而地域文化在社区中具有深厚的土壤,能为高校发展提供文化养分。为此高校应该改变以往传统,更加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在他们成长中的作用,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与居民进行更加深入交流互动。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因素对人们的影响。同时积极的思考文化建设对他们的影响作用,也能够更加深入认识到他们的发展因素。
(三)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校与地域文化的接触深度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环节,高校若要继承和发展校园文化应当注重社会实践的作用。具体而言,高校继承地域文化首先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推进组织。在以往的工作中这些事项通常由学生工作处和辅导员承担,这种组织体系有必要继续保持。因此关于文化传承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除了这两个部门体系的参与之外,还应当有思想政治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与。文化的继承要思想政治教师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文化基础有的放矢的开展。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应当更加注重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促进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教育先进水平和力度。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文化素质
高校继承和发展地域文化首先应当落实到个体身上。只有学生接受和了解了地域文化我们才能说高校在继承地域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切切实实的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当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教育的发展还应当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在这些方面的创新力度。在人才培养中高校首先应当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结合地域文化的特点,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作出具体的设置,其次还应当注意“怎么培养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当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特点。我们在继承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当更进一步的思考如何使这些文化发扬下去。如何使人才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高校在传承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高校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地域文化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起着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在继承发展地域文化过程中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转变理念,寻找地域文化的存在范围,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此顺利实现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张冉.文化自觉的概念界说与本质特征[J].人民论坛,2012,(2).
[2]漆玲.从人的发展看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J].道德与文明,2011,(6).
[3]张桂霞.大学文化对区域文化的引领作用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
[4]王希鹏,丁三青.主体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现实关怀[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1).
2095-4654(2015)04-0073-03
2015-02-02
高职院校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地域文化运用研究——以皖西地区文化为例(2013SQRW143ZD);文化浸润,人格养成,能力为本,素质为魂——高职自主招生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013jyxm337)
G40-05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