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丽
(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医学本科生病理学教学理念的更新
刘敏丽
(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通过与国外医学教育的比较,结合病理学教学,提出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开放思维,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身份顺利转换。
最近笔者有幸阅读了美国、日本等国一些基础医学教学、临床教学方面的文章,感受颇深[1]。在目前陕西省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背景下,笔者结合病理学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由于不同国家教学体制不同,在生源、学制、教材、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千差万别。这里重点讨论学制不同造成的医学教育的差异。我国医学本科教育多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多年沿袭3年基础教学、1年见习教学和1年临床实习3阶段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无疑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将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研究生考试准备、找工作等,真正用于临床实习的时间少之又少。由于没有认真实习,到临床工作时,对很多疾病不能深思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也不能合理用药,对疾病转归不能准确分析与把握。
美国的医生教育包括4个阶段,分别是普通本科4年,医学院学习4年,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医学生在医学院毕业后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学制4年。毕业后才有资格参加医生从业资格考试(USMLE),考取相当于普通医生的行医执照。如果想成为开业医师,还需到非本单位指定的国家级专科医院进行至少2年的训练学习,通过相应考核取得执照。如果要成为专科医生,还需进行至少8年的训练学习才能拥有专科行医执照。所以,在美国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1~16年时间。日本的医科大学学制是6年,在校学习主要为理论课和实验课,要求十分严格,每年要拿到规定的学分,一门课程不合格则不能升级。我国五年制教育毕业后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本科生毕业后即可参加相应考试获得行医执照,成为一名医生。所以,在我国,要成为一名医生最短只需要5年时间。学制短,自然意味着每门课的课时不充裕。我国病理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2学期,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习课54学时,共118学时。日本的病理学课程跟其他临床课程接轨,从第三学年开始,讲授病理学理论知识140学时;第四学年为实习期,计24学时,共164学时;第六学年,学生协助其他临床教研室(外科学等)进行病例讨论,帮助做出术前诊断、结合术中所见最后完成术后病理诊断。而我国病理学课程学时少,学生学习不够深入。临床实习阶段,很多医院不安排病理科实习,不能实现理论与临床的有效结合。面对这种局面,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对病理学理解深刻、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值得探讨。
传统教学方法与目前的多种教学方法相比,有其自身优势,例如教师讲授时间充裕,分析透彻,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由于病理学教学内容多,常有教师抱怨上课时间不够,很多内容来不及讲。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简单讲述发病机制等理论性内容,重点放在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等方面。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误的信息,认为疾病的发病机制不重要,只要学习形态及变化就可以,因而忽略了发病机制探讨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对问题不愿意多作探究。如果将传统教学方法与PBL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课堂时间不够用,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同时预习下节课所授内容,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也可以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最后由教师解答提问并总结重点。这种超越教材、不拘泥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分析病理学病例具有很好的铺垫作用。临床病例讨论训练是病理学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患者病程,了解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最后通过尸体解剖,列出病理诊断,找出患者的死亡原因。整个过程涉及内容很多,通过病因分析和对发病机制的思考,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贯穿典型病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2];在课堂内容讲授完后,采用归纳法,让学生通过知识点回顾、典型病例分析,对本次课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能力。
病理学教师要积极参与病理诊断工作,具备一定的病理诊断能力,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学习,阅读外文文献,提升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及业务素质。每年学校通过多项评定,如评定授课工作量、参加临床病理诊断的工作量、科研论文的质量与数量,促进教师医、教、研3方面协调发展。教师年资、教学经验存在差异,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如高年资教师课堂气氛活跃,授课方法多样,教学效果好;而低年资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外语水平较高,对病理学发展熟悉。因此,教研室教师应该团结一致,互助学习,年轻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多向高年资教师请教,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将枯燥乏味的内容讲授得形象生动;而高年资教师也应在科研等方面向年轻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研室教师相互交流,对所承担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等做到了如指掌,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促使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教师首先要开放思维,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奉献精神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剖析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准确掌握教学要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了解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兴趣[3]。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思考问题,以培养其独立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教会学生查阅文献,学习网络上病理学精品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只有通过大量阅读、积极思考、科学思维,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学习的魅力,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获取、利用信息,坚持终身学习,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医疗实践需要。
当然,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于科学的训练。教师通过教育这门艺术,不断实践与创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保证学生从医学生到临床医师的身份顺利转换。
[1]金玉兰.浅谈中日病理学教学之异同[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 (8):574-575.
[2]孙丽梅,邱雪杉,王恩华,等.病理学数字课程平台辅助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2012(2):71-72.
[3]赵东海,钟秀宏,张以忠,等.注重教学连贯性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76-377.
G420
A
1671-1246(2015)09-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