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与作用机制研究

2015-03-17 13:40商植桐张红建臧月宁郭瑞军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廉政培育大学生

商植桐,张红建,臧月宁,郭瑞军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与作用机制研究

商植桐,张红建,臧月宁,郭瑞军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高校廉政文化力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力培育与作用机制的构建,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各高校应积极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多措并举,持续有力地培育廉政文化力,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力的运行机制,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力在新时期的生成与迸发。

文化力;廉政文化力;培育;作用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有序发展、国家繁荣进步的重要保障。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廉政文化力作为高校廉政文化所产生的内生力量,能够影响高校的办学传统,积淀大学精神,塑造良好的校风校貌。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与作用机制研究,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使人人形成“拒腐、厌腐、憎腐、反腐”的自觉意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一、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力构建的基本情况

文化力是指一个国家在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上,形成认同感,进而产生的对内的凝聚力、创新力、生产力和和谐力,对外的吸引力、感召力、先导力和影响力。高校文化力,是指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理念、精神、制度、特色、声誉,以及组织、管理、定位等非物质层面的因素,在内外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力量。高校廉政文化力,作为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廉政制度的执行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示范力、党组织的感召力等,它能够促使高校干部职工和大学生,从内心筑起反腐的坚实围墙、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为深入了解高校廉政文化力培育与作用机制构建的基本情况,创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河北工业大学 《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与作用机制研究》课题组,设计了专项调查问卷,利用校纪检监察网、电子邮箱、纸质问卷等多种形式,在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十几所高校内开展深入调研,收回有效问卷361张,同时对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了个别访谈,保证了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与作用机制的构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有待完善之处。

1.高校廉政文化力的构建取得了一定成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经过长期的廉政文化积淀和廉政思想的传播,在廉政文化力构建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软实力逐渐得到各个高校领导的重视。高校普遍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之中,高校廉政研究的专门机构逐渐成立起来。截至2014年5月,全国已有105所廉育研究机构,教师成为廉洁教育的新生力量。[1]这些举措宣传了廉政思想,而且进一步创新、发展廉政理论,为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与发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将廉政文化进校园有机融入了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各高校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廉政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举办廉政征文活动、廉政书画展、廉政图片展,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月和廉政话剧大赛、以廉政为主题的辩论赛和演讲比赛等。这些廉政文化活动,促进了良好校园廉政文化氛围的形成,提高了高校人对廉政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扩宽了高校廉政文化力的作用渠道。

三是廉政文化建设逐渐被纳入廉洁教育体系之中。廉政文化建设,实现了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相结合。部分高校将廉政文化融入了大学生的课堂和教学之中,增加廉政知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中所占比例,提高了大学生的廉政意识,从主体培育的角度,为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2.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与构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虽然许多高校已经注重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越来越引起领导的重视,文化的力量在悄然改变和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高校的建设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文化的培育和文化力的生成,需要下大力气引导和培育,目前还有很多不尽如意之处。

(1)高校廉政文化力构建的长效机制尚待完善。

高校廉政文化力,能够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社会的廉政文化发展起强劲的带头作用。[2]当前,高校对于廉政文化力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漠视态度。在本课题组的调研中,有将近23%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一般重要甚至不重要,有将近25%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一般重要甚至无所谓。此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是探求知识的神圣殿堂,这样纯洁的象牙塔本身并不具备腐败现象滋长的温床。因此,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对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有所松懈。还有一些高校,将自身功能定位于教学和科研,认为廉政文化力建设可有可无,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蓝图中,也没有廉政文化的一席之地,忽视了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养成。

(2)高校对廉政文化力的认知程度较低。

高校廉政文化,主要是指高校通过对廉政知识的传播、廉政制度的创新、廉政理念的研究、廉政载体的扩宽等,不断积淀优秀的廉政思想,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文化反腐的文化氛围。高校廉政文化力则侧重于“力”,“发力点”和“作用点”是廉政制度、廉政思想和廉政校园文化活动等,它们可以产生高校发展所需的规范力、执行力、教育力、导向力。当前,高校人对于“高校廉政文化力”这一概念,在认识上还有待深化。大部分人将其简单直观理解为 “高校廉政文化的力量”,更有甚者,他们对这一概念从未有过了解,这些不利于高校廉政文化的发展。在此次调研中,对于“高校廉政文化力”这一概念,有高达46%的被调查者表示并不十分了解,有11%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来没有听过,这充分表明高校对于廉政文化力的概念认知程度较低,高校应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廉政文化力的宣传与建设。

(3)高校的学术腐败制约廉政文化力的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渐侵蚀到学校,处于象牙塔之下的纯洁的教师行业,出现了价值诉求上的偏差。在本课题组的调研中,当被问及所在学校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现象时,有61.4%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存在,只有38.6%的被调查者表示仅仅听说过,并不是十分了解。这表明,当前我国学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一些教师违背职业道德,学术不端、缺乏诚信、私自受贿、暗箱操作等现象呈上升趋势。还有部分教师,将经济利益视为最终目标,在校外从事各种兼职工作,忽视了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导致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下降,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大大制约了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

二、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引领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校园内的经济腐败和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高校的廉政文化力建设受到了一系列挑战。

1.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的主体培育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对于廉政文化力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一方面,高校领导将廉政文化建设定位于纪委部门的工作,并认为其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无关,因此将本应用于廉政文化建设的精力和经费,转移到提高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硬性指标上;另一方面,高校一些部门认为,廉政校园文化活动应由校团委和校学生处负责,其他部门大可不必插手,这使得本应该成为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主力军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沦为了“局外人”和“旁观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廉政文化力建设主体的主体意识不高。这种主体意识的欠缺,又会导致腐败亚文化入侵高校。因此,高校应强化廉政文化力建设的主体意识培育,对待不同主体,应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其自觉性,从源头上为廉政文化力的生成和迸发提供动力。

2.高校廉政文化力构建的物质基础不够雄厚。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所显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物质支撑较为薄弱,发展基础不够雄厚。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高校也都必将面临着生源竞争、科研竞争、教学质量竞争、师资人才竞争,等等。[3]就我国而言,一方面高校的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来源狭窄等问题仍然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在这种严峻现实的挑战下,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上来,对廉政文化力建设投入甚微。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的物质基础薄弱,缺乏发展所必须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大大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3.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高校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影响深远,它不仅不利于高校和谐健康校园文化氛围的养成,而且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因此,不得不对其予以重视并采取行动。严密编制的制度之网是反对腐败的基本保障[4],高校的腐败问题若想得到根本解决,就必须重视廉政制度建设。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设的相关制度体系并不健全,仍未建立与当前高校发展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力建设总体方案,没有将廉政文化力纳入反腐倡廉建设的大格局中,致使其在发展过程中相对孤立和零散,廉政文化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因人而异、徇私枉法、软弱无力等现象,这种曲意执行和规避执行的行为降低了制度执行力,使得廉政文化力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培育高校廉政文化力要多措并举

1.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廉政文化的作用。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以文育德、以文遏欲、以文止贪、以文反腐、以文倡廉,将“廉荣贪耻”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5],使他们得到思想的改造和价值的升华,因此高校应重视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潜能,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首先,应对廉政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课堂文化、宿舍文化等,彰显文化的无穷力量,促进广大高校人在思想上达成契合,在行动上拥有默契;高校在对廉政文化的宣传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待党员干部、教职工和大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其次,高校应通过廉政文化讲座、文化沙龙、文化读书会和辩论会等各种形式,提升高校人对于廉政文化的了解度和认可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环境。

2.丰富高校廉政文化力构建的渠道,在“多管齐下”中提高效率。

如果某种东西不是人们真心渴求,仅仅通过道德说教、道德灌输、榜样示范,是不能使他们真心接受的,因为强制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6]高校的廉政文化力建设,应力求达到洗涤人们心灵,净化人们灵魂,真正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为此,应创新廉政文化力建设的渠道,在“多管齐下”中增强其有效性。高校应在充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和结构的前提下,将廉政思想融入“思想品德”相关章节中,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高校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廉洁教育,用完备的廉政理论,武装教师的知识储备体系,提高其廉洁意识。此外,高校应鼓励在反腐倡廉建设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开展校级选修课,并对在廉洁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工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促进全校反腐倡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7]

3.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促使廉政制度文化化。

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推动力,健全和完善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促使廉政制度在预防腐败上的功效得到最大的发挥。当前,我国高校反腐上出现了制度困境,潜在腐败主体的“官员”与“学者”的双重身份,使得监管漏洞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学术权力的行政化以及行政权力的学术化,均会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能够赋予廉政制度以生命力和创造力,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应大力促进廉政制度文化化。高校全体师生应全面学习和掌握廉政制度,并根据自身实情,有的放矢地执行廉政制度,让廉政文化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廉政制度的文化化,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廉政制度真正为广大师生所接受。

四、发挥高校廉政文化力作用要创新运行机制

1.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与高校校情校史研究相结合,积淀高校发展不同时期的优秀廉政文化,提高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继承力。

高校的校情校史,是对高校发展不同时期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办学传统、发展规划等的深层次提炼和把握,是高校的历史与现实相互融合的产物。每一所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校情和校史,但将这些“个性”升华至“共性”,我们不难发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普遍关爱,对高等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决心,而这正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突破口。廉洁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廉政文化建设与高校校情校史研究相结合,挖掘高校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优秀廉政思想,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在校情校史教育中增加廉政文化的比重,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校史馆等多重方式,进行廉政文化的宣传,在校情校史教育中,实现大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升华,增强大学生敬廉憎腐的自觉意识,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力的迸发。

2.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融合,深化廉政文化对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的影响,提高廉政文化的渗透力与辐射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崇高的道德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廉政文化建设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用廉洁理论知识去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不仅可以使传统的德育观,在廉洁教育的内驱力下实现由“灌输式”向“内生式”的转型,填补传统德育的空白,而且有利于廉洁教育在德育的广阔经验中实现载体的扩宽,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长效性机制的形成。一方面,高校应把廉洁教育纳入德育的总体培养体系中,并把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之中,系统讲述廉政理论知识,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开设有关“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修课和校选课,奠定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高校的廉洁教育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以课外活动、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依托,使大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廉政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廉洁意识,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结合中培育和发挥廉政文化力。

3.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与高校校风校训、大学精神相交合,将廉政思想内化为大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念,提高廉政文化的感召力和创造力。

高校的校风校训和大学精神,是高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思想规范与行为导向,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高校硬性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压迫性,校风校训,是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强大的隐性力量,它不仅能规范和约束师生的不正当行为,而且对高校全体成员起着熏陶、启迪、陶冶、激励的功能。将廉政文化建设与高校的校风校训相融合,把廉政思想有意识地摄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并彰显为强有力的大学精神,使广大师生在健康向上的环境熏陶下,不自觉地将廉政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念,达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改造与升华。与此同时,高校的校风校训,在内容上填补了廉政思想的空白,更具完整性和时代性,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的融合,也将进一步扩宽其实现路径,通过对师生进行心灵启迪和教育,提高廉政文化的感召力和创造力。

文化力是高校的内生动力,是高校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是高校竞争力的源泉。[8]廉政文化力,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力的培育与作用机制的构建,势必会对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现状,广大高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多角度、全方位、有重点地推进廉政文化力建设,促进廉政文化力在新时期实现苍劲有力的生成与迸发。

[1]全国高校建104所廉政研究机构教师成廉洁教育新生力量[EB/OL].http://roll.sohu.com/20131209/n39151 4874.shtml,2013-12-09.

[2][3][6]郝翔,陈翠荣.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27-30.

[4]制度反腐败论[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 16900/178/2004/12/ma5638243934192214002145078_ 147861.htm,2004-12-29.

[5]朱晓梅.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08):189-192.

[7]卢灿丽.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分析及对策探讨[J].南方论坛,2014,(03):41-43.

[8]商植桐,张红建,王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强化廉政文化力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7):65-67.

G41

A

1671-2862(2015)01-0077-04

2014-10-22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党政领导班子清廉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JZD050)与2014年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高校廉政文化力培育与作用机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商植桐,男,河北大城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工业大学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廉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反腐倡廉建设。

猜你喜欢
廉政培育大学生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廉政之歌
大学生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