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理想主义与当代消费文化

2015-03-17 13:40崔富雅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想主义消费主义巴金

付 龙,崔富雅

(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石家庄 050024;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巴金的理想主义与当代消费文化

付龙1,崔富雅2

(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石家庄050024;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63700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消费主义文化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青年人的价值观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很多人理想信念的缺失。巴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贯穿他的一生,巴金的理想主义是超越了时代的,对我们当下这个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有重要启示意义。通过对巴金理想主义的解读使当代青年更好地了解巴金的理想主义,呼吁当代青年对理想主义的重视,以期让巴金理想主义为当代青年价值目标建构树立一个榜样。

巴金;理想主义;消费主义文化;青年价值建构

一、消费主义文化侵袭下的当代青年的理想

在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社会里,理想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独立位置,被物质所绑架。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特别是对尚未完全确立人生理想的青年人,在这种文化的熏陶濡染下,容易给当代青年人造成一种假象:人与人的关系完全变成买卖关系,心与心最“近”的道路变成金钱。他们往往相信物是万能的,不仅能满足各种生活的需要和享受的欲望,而且还可以带来其一心向往的社会地位、名誉和权力,从而极易形成对人生价值的物质化理解,产生对物质利益和金钱的膜拜;同时却遮蔽了对人存在的意义关照,导致他们精神价值追求的缺失,随之,就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导价值相悖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给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青年人传递一个不良的信息:人生的价值不再是一个贡献的过程,而是一个索取享受的过程。因此,需要追求的并不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曾经轰轰烈烈的理想。同时,当代青年人还表现出了人生态度的游戏化、娱乐化。他们中的一些人把一切都视为游戏,觉得一切皆可拿来消费,从而抗拒生命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性,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去面对万事万物,在道德日渐坍缩,各种“底线”一再下沉,甚至看不到会有刹住的那一天的过程中,结果导致自我迷失。

二、巴金的理想主义

巴金的理想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崇高远大的人生目标:在时代的低谷,呼唤生命的高度。

众所周知,巴金是一个非常强调自己信仰的作家。“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1]这样的话他说过很多遍,哪怕在绝望无助时,他依旧会昂然地说:“我不怕……我有信仰。”

巴金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封建的压迫剥削,从那时开始他就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痛恨社会上不平等的现象,因此,树立了要推翻旧制度,为新社会建立而努力的崇高理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是去南京、上海读书,还是去欧洲留学,巴金的这一崇高理想在他的内心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变过。巴金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且在他的很多作品里也塑造了许多像他一样的理想主义者形象。

1987年,在《致树基——〈巴金全集〉第六卷代跋》一文中,《爱情的三部曲》中巴金用“理想主义者”的称谓代替了安那其主义青年“革命者”的称谓,他坦言:“我所写的只是有理想的人,不是革命者。他们并不空谈理想,不用理想打扮自己,也不把理想强加给别人。他们忠于理想,不停地追求理想,忠诚地、不声不响地生活下去,追求下去。他们身上保留着那个发光的东西,它就是——不为自己。”最后他强调说:“经过五十几年的风风雨雨,……那么让我掏出心来,做个明确的解释:‘一直到最后我并没有失去我对生活的信仰,对人民的信仰。’”[2]这段话中的“对生活”“对人民”的信仰,实际上指的是自己的安那其主义信仰。在他内心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安那其主义的信仰。的确,巴金对于自己的信仰具有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正如有评论者说:“毋庸置疑,巴金早年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信仰,晚年也不曾声言放弃这一信仰;应该说,他对无政府主义的信仰一直都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仅仅有隐或显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其思想侧重点在不同时段有所转换。”[3]

巴金曾与人说:“我们谈理想,是要努力把理想变成现实;我们要为理想脚踏实地地做些事情。”[4]的确,巴金时刻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把他的理想变成现实。

巴金的这种信仰理想可以说是他真正的精神支柱。我们看到巴金在八十岁高龄依然能写出《随想录》这样的文学巨著,不能说不是这种信仰理想在发挥着作用。纵观巴金的一生都是勤俭节约的,不拿国家的薪资,利用自己的稿费多次捐款,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样都是来自于这种信仰理想。

2.淡泊名利: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

对于那些缺乏理想、没有灵魂的“文人”,或靠写作赢利获名的“作家”,巴金是持蔑视态度的。他也立誓自己不要沦落为这样的“文人”,他说过:“我写作一不是为了谋生,二不是为了出名。虽然我也要吃饭,但是我到四十岁才结婚,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我写作是为着同敌人战斗。”[5]“可以说我并没有拿作品做过生意,也不曾靠写作发财。……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我未写出一件商品,因此也未出卖过自己”。[6]由此,巴金之于名利的淡泊,可见一斑。

巴金是真正的淡泊名利,从不为名利所羁绊。1993年,四川省作家协会打算以他的名字设立基金会和文学奖,巴金还专门写信给四川省作家协会表示自己坚决不同意,因为巴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不应该以自己的名字设立文学奖。巴金一直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这种淡泊名利的人生观下是对社会无私、不求回报的付出。正如巴金所说:“我一生始终保持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7]

3.浓浓的爱国情怀:将理想的热情融入当下的“国度”。

巴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巴金信仰的是安那其主义,但是巴金所信仰的安那其主义是跟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后的安那其主义,在抗战时期,他抛弃了安那其主义反对战争的观点,他说:“我是一个安那其主义者,有人说安那其反对战争,反对武力,这不一定对。倘使战争是为了反抗强权、反抗侵略而起,倘使武力得着民众的拥护而且保卫着民众的利益,则安那其主义者是不会对它攻击的。”[8]他的话与他的文字一样真诚朴实,切合人的心路。

1941年他还做出这样的表述:“我虽然信仰从外国输入的‘安那其’,但我仍然是一个中国人,我的血管里有的也是中国人的血。有时候我不免要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看事情,发议论。”[9]巴金还多次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它建设成人间乐园。”[10]正如上文说言,巴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人类的发展需要而奋斗。

可以说巴金的一生都在努力“燃烧”自己并将“燃烧”自己的热量用来温暖社会,不论是在青年阶段还是中老年阶段,他都在不断地适应社会需要,用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方式服务着社会。巴金晚年积极主张、参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和巴金强调的“生命的开花”等等,都体现了巴金把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追求紧密结合起来,让自己的生命发展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理想。他说,“我写作只是为了一个目标: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有所贡献,对读者尽一个同胞的责任”。[11]巴金把文学当作追求光明的呼号,不论是《家》还是《随想录》都能找到追求光明的踪迹,这种理想,既是对传统的一种超越,更是对我们今天没有理想只有私利的一种纠正。

巴金在《随想录》中写道:“你们问我伏案写作的时候想的是什么?我追求什么?我可以坦率地回答:……我追求集体的幸福和繁荣。”[12]这句话无疑说明了巴金的理想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需要,追求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谋求的是全社会的福祉。

三、巴金理想主义与当代青年价值目标的建构

巴金的理想主义是超越时代的,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费主义文化对当代青年造成了严重的侵害,损害了部分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致了青年精神追求的缺失,社会责任感的淡泊。基于消费主义文化对当代青年的危害,必须进行有效遏制。我们认为,用巴金的理想主义去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是一种建构青年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

通过巴金的理想主义对当代青年的观照,引导青年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理解什么才是人生的目的、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以及如何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等等,有了对人生价值的真正理解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就能抵制消费主义文化的危害。

当代青年应该树立崇高远大的人生目标,正所谓“志当存高远”。理想之于人生,就如灯塔之于茫茫的大海,为海上航行的人指引方向。用理想的火把照亮人生,就像巴金一生都有理想主义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一样。生活中难免会有困难、挫折,只要有理想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在,任何坎坷都能顺利通过。一个有理想的人生,不论成功与不成功,至少不会迷茫,当代青年要树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

受消费主义文化大潮的影响,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功利化,很多人都是因为蝇头小利而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这种情况实在是不应该有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青年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把自己的激情与热血洒向社会,去从事一些无偿的志愿活动。例如可以去西部支教,满足贫困地区的孩子渴望知识的愿望;去敬老院看看那些孤独的老人,给他们送去诚挚的关怀。通过以上这些行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这句话说得很好。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祖国养育了我们,我们要用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回报祖国,将国家的发展、繁荣与自己的发展、追求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人间盛世。

当代青年要把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像巴金那样追求集体的幸福。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当代青年理想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世俗化倾向。在价值取向上,消费主义过度重视个人价值而忽略社会价值,这造成了青年对理想的淡漠。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也许当下很多人会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已不谈什么理想了,其实这是不对的。“今天我们很多理论家可以很傲慢地说,现在早就不谈什么主义了,现在我们都在求务实,奔小康。其实这只是一个人或者一届政府的短期目标。作为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期目标,但是,人身上永远有一种高于其他动物的、实现终极关怀的本能和精神,到最终,它就是一个最高的理想,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绝对的平等,人人都快乐自由。”[13]的确,陈思和先生说得很有道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人生理想的追寻问题是每一代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每一代人都需要在自己的时代中获得人生理想。虽然巴金生活的年代与我们当代所处的时代有点不一样了,但是巴金的理想主义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因为巴金的理想主义具有超越时代性。巴金的理想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只要我们解读就会有很大收获,现在我们阅读巴金的作品,会发现他的作品里包含很多问题,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只是我们还尚未充分认识到它们的意义。比如说,不说真话的问题与社会良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是就曾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吗?三鹿奶粉等食品问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试想如果相关执法部门都讲真话,企业讲社会良知,这样的社会问题还会屡屡发生吗?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用心去研读巴金的作品,就一定会获益匪浅,对于巴金的作品我们需要运用正确的理论去阐释,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解读,它将在我们当下这个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1][8]巴金.巴金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6]巴金.再思录(增补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胡景敏.巴金晚年的道德危机[J].文学评论,2011,(1).

[4]田一文.我忆巴金[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5]巴金.巴金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7]巴金.随想录(第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9]巴金.巴金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10][11][12]巴金.随想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13]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I206.7

A

1671-2862(2015)01-0064-03

2014-11-22

付龙,男,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崔富雅,女,河北邯郸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理想主义消费主义巴金
Film review:WALL·E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小巴金“认错”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理想主义长安马自达MAZD C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