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梦”视野下的文化强国之路

2015-03-17 13:40袁云鸽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强权文化产业文化

袁云鸽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郑州 450000)

“复兴梦”视野下的文化强国之路

袁云鸽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郑州45000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而文化却被边缘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新概念“中国梦”,也即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其中包括文化复兴之梦。鉴于文化的重要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下的大国文化强权以及中国文化产业自身的问题,在创新中寻求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文化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复兴梦;文化复兴;文化强权;文化创新;文化产业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他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可见,“中国梦”即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漫漫征途中,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文化复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必须协调一致,和谐并进。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凯歌无数,而文化却在不知不觉中被边缘化了。尽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已经提出多年,然而效果并不明显。文化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文化的涵义

关于文化的涵义,种种解释各有千秋。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文化的定义则是一种大家比较认同的通俗的解释。他们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所谓“广义的文化”即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专指精神文化而言的,指作为观念形态存在的,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生态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道德风尚、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前者是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体现出来的,后者是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要素体现出来的。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

二、大国文化强权及中国应对

1.大国文化强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一些实力强大的民族总喜欢强化自己的文化符号,就会出现文化强权。文化强权,即文化霸权。文化霸权,一般是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价值观的强加行为。[2]西方大国存在文化强权。在大众文化传媒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产品充斥着世界市场,居于统治地位,美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和通俗音乐占世界市场的75%左右。许多发展中国家有60%~80%的电视节目来自美国,而在美国本土,外国节目仅仅占整个电视播映的1.2%。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即是电影、书籍、电脑芯片等文化产品,尤其是好莱坞的电影。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所向披靡的好莱坞电影一直反对美国强权。然而,英国学者阿尔福特在《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中真实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缜密联系,揭露了好莱坞为美国政府服务的铁的事实。“特别受到恩准优待的是那些颂扬以美国为中心,认同美国采用高科技暴力手段对付外国恶棍的那类影片。”[3]在好莱坞大片的“循循善诱”下,他国青年在潜移默化中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而 “西化”,一方面会很自然地把英雄和美国人联系起来,从而会排斥自己国家的文化。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极为机密的行动纲领中就曾声言:“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广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除此之外,美国文化强权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早在2004年,美国耐克公司曾做过一次关于篮球鞋的广告,名字为《恐惧斗室》,广告的男主角是NBA的巨星詹姆斯。广告共有五个场景,詹姆斯分别在三个场景击败或击碎中国元素,投篮得分,这三个场景中的标志性元素分别是中国道人、中国飞天和中国龙。广告播出后,国人震怒,广电总局很快通知禁播。“中国形象”,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图腾“龙”形象被击碎,有民族歧视之嫌,意味着中国文化陨落和中华民族的衰落。

2.中国应对。

2004年成为分界点,我国广电总局加大了对广告的监察力度。同年,我国对整个大众文化进行了全面监督。例如,广电总局规定,外国动画片最多只能占动画市场的40%,其余均为国产动画片。2006年,广电总局又进一步颁发了通知:从9月1日起每天17时至20时的黄金时间,所有电视频道都只能播放国产动画片。同时,进口动画片数量一直被默默压制着。从孩子开始,中国人应该主要接受中国人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排除外来侵扰。

3.互联网成为新战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似乎没有人再在意意识形态,事实并非如此。

2013年6月初,英国《卫报》采访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雇员斯诺登,“棱镜门”事件曝光,引起轩然大波。《卫报》从斯诺登处获得NSA的内部资料。资料显示,该局的“数码黑衣人通过”一个特殊的项目,设立数百个服务器,部分在中国。它打着反恐旗号,为美国政府提供中文搜索服务,中国部分腐败高官做内应。“棱镜门”揭开了美国的虚伪面纱,长期以来,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处于尴尬的地位。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收买部分中国网民散发反政府言论,摧毁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新中国的开国元勋、雷锋等已经树立起来的榜样形象,甚至普通中国人的形象,从而摧毁中国政府的公信力和我们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看来,在文化复兴的漫漫征途中,随着网络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渐凸显,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强权政策以新的面目出现,维护文化安全始终是中国人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确保文化安全,从根本上的途径就是要文化创新。然而,中国文化现状展现给我们的并不太乐观。

三、中国文化现状

1.文化创新不够,保护不力。

纵横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创造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人民日报》曾刊载一篇题为《十问动漫:孙悟空为什么如此孤独》的文章,为孙悟空大叫冤屈。从吴承恩著作《西游记》起,孙悟空也已经400多岁了。如此高龄的孙悟空却是不幸的,市场狭小,寂寞难忍,而米老鼠就不同了。1928年米老鼠诞生于美国。86年来,美国人对这个憨厚亲切的小老鼠呵护有加,今天的米老鼠,不仅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标志和象征,而且更为美国带来了数万亿美元的利润。

中华传统文化底韵深厚、资源丰盈,然而创新力不够,远远跟不上人们的需求,中国文化市场因而存在大片空白,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自己强大的经济与先进的科技双重优势,对我国文化资源展开多次开发,他们的部分国外业界巨头“借巢生蛋”,大量传统文化遭掠夺。例如,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河南登封“少林功夫”、“一得阁”墨汁,名烟阿诗玛、红塔山等被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抢注。另外,中国景泰蓝工艺、定州的宣纸技术被无意中泄密给日本,四川的变脸艺术被贱价卖给日本、菲律宾、韩国等。

这些文化保护不力的例子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还可原谅,出现在2000年左右,便让人不解。但更可气的是,时隔几十年之后的2006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依然被日本某游戏企业抢注,四大名著变成游戏商标,国人的警惕性和文化保护意识之弱可见一斑。

2.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片面强调经济的单线发展,文化建设得不到重视,于是出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局面。从投入上说,各地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无论从人才、技术还是从数量、质量上都远远低于经济建设,文化体制改革也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引进,很多地方只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从而放松了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导致假货泛滥、诚信缺失、金钱至上、市场秩序混乱,同时,盲目“进口”西方文化产品,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伴随而来,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破坏,让我们文明古国形象大打折扣。2010年,我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国第一、第二产业产值总量约占GDP的60%,第三产业约占GDP的40%,其中文化产业仅仅占2.8%。2012年文化产业虽然增加至GDP的5.5%,但总体上,文化产业是滞后的,这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

3.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提到“传统”两字,年轻人就容易把它理解为“陈旧”“过时”,这样,一些传统文化成果就被搁浅了。拿戏曲为例,它是我们国家的古老的传统文化元素,起源于秦汉,成型于宋元,历经明清两代上下800年的历练,最后形成360多个剧种的中华戏曲。这么得之不易、曾经显赫一时的国粹,却几乎衰落殆尽。年轻人几乎没人听戏观戏,戏曲成为七旬老人才去眷顾的艺术。这可以说是个极大的讽刺。戏剧院前门可罗雀,特别是镇级戏剧院,有些已经关闭,有些改为它用,少数坚持经营的也异常冷落。

近年来,诸多戏曲被选入了级别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借着这个良机,一些被边缘化的剧种受到关注、得到扶持,然而,困难的是,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像博物馆那样以固体形态保存,而必须在演出中得以传承。

针对戏曲的重新支持,有人说没有必要,理由是兴趣是第一老师,年轻人没有兴趣,何必强求。但是,“在中国,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校内艺术教育存在巨大的政策缺失。最早倡导艺术教育的是蔡元培,他强调‘美育救国’。美育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比如,京剧之所以衰落,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孩子们12岁以前没有机会听惯京剧。12岁以前为‘艺术欣赏力潜质植入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多听多看,培养其对文化艺术的欣赏习惯”。

四、实现文化复兴的建议

1.提高国民素质,构建文明社会。

中国要实现文化复兴,必须首先提高本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因为人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文化素养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文化活动主体的素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其道德操守,增强其智力支持,文化强国之路才有希望。

2.提高文化创新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是成熟的产业,并且已经成为它们的支柱产业。美国作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2012年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4%。以好莱坞为首的影视业作为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可与其航空航天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日本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本国GDP的18%,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而在中国,文化产业规模小,发展滞后,成长为支柱产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要想实现文化复兴,必须要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强大的不竭动力和根本途径。

近几年来,中国在文化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首先,在动画方面,《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是2009年的一个奇葩,仅仅一个月就收入破亿元。《熊出没》作为央视少儿频道春节特别节目,于2012年1月22日开播,从此火爆。2014年1月17日,3D动画电影《熊出没》上映,三天破亿,成功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随后,《熊出没》系列动画片作为一个中国品牌,将进入迪斯尼儿童频道,同时,还在俄罗斯、伊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热播。但是,由于制片过程的疏忽,以上两片在某些情景下有暴力情节,后来二者都经过慎重处理,可以作为成功路上的沉重教训。其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快。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新联系较为紧密。2004年,由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剧《刘三姐》在桂林阳朔上演了,它结合大型山水实景,完美融入自然,以现代信息技术做依托,创造了磅礴气势,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征途中的一次创举。随后,《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接踵而至,从而在全国掀起“印象”浪潮。不仅如此,2013年5月,受马来西亚之邀,导演王潮歌带领“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的第十部作品《印象·马六甲》走出了国门,我国原创文化品牌被更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最后,禅宗文化已走出国门。据《中国日报》报道,斯坦福大学在2011年冬季学期开设了一门少林功夫课,由嵩山少林寺的弟子做教练,学员皆为该大学的教研和工作人员。为了弘扬禅宗文化,在河南登封,大型文化项目山地实体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于2007年问世,禅宗少林佛光四射,成为中原一大亮点。

关于中国文化复兴,走创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之路离不开政策导向的引领和推动。法国之所以能够永居“世界文化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之位,与政府每年投入经费40亿欧元是分不开的。从“十五”计划纲要第一年(2001年)开始提出文化产业,到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开始,从2005年试点基本结束,到2006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开局之后接着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国政府的政策一直起着导向作用。

第二,建设创新型文化产业,需要增强文化的历史自觉。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的新时期,今后的10年乃至20年,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需求增加了大片的市场空间,更多的机遇展现的同时,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增强文化意识,自觉把文化繁荣、文化创新作为我们肩上的责任,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壮大。

由于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文化遗产,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一文化的消费群体,因此就拥有最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标志有中华民族符号的现代文化产业就会发展壮大起来,并将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文化的复兴将为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刘颖.网络传播中的文化霸权[J].对外传播,2013,(3).

[3]阿尔福特.好莱坞的强权文化[M].杨献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G120

A

1671-2862(2015)01-0040-03

2014-10-23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424004103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袁云鸽,女,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强权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不要种下强权的种子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狮子:我是大王,我怕谁?!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