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崛起背景下高职院校翻译专业教学模式转型的新思考

2015-03-17 09:43马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高职

马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8)

中原崛起背景下高职院校翻译专业教学模式转型的新思考

马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450008)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对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为顺应市场发展,高职院校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上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手段。本文拟对高职院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

中原崛起;翻译教学;新模式;高职院校

一、引言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英语专业。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近5年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来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每年约为10万人,是本科毕业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连年位居本专科毕业生最多的十大专业之列。然而,大量的英语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涌向市场,却并未很好地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反,市场每年对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得不到满足,还存在很大的空缺。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其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知识面不够宽泛,文化素养也有明显不足,并且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双语驾驭能力等都无法顺应当今社会大发展的需求。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懂外语,就会翻译”,这一错误看法不仅误解了翻译人才的真正定义,也混淆了市场对翻译人才的确切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公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是既有良好的英语专业功底,又懂经济发展领域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拟通过分析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以及中原崛起新形势下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的现状,探讨适应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翻译教学新模式。

二、现状分析

1.传统翻译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在我国翻译教育领域,占据主导位置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掌握者,而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通常来说,教师负责制定教学大纲、选定教学内容、筛选翻译练习材料、组织课堂活动、确定考试方案等等。翻译知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首先被教师所吸纳,然后由教师将其理解到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最终试卷的批改,中间种种环节,都是教师在主导。笔者曾经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的学生,切身体会过翻译课堂的枯燥无味。本科阶段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通常前半节课堂时间老师给大家讲解一定的翻译理论,后半节老师结合所讲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举一些翻译实践的例子。有时候老师会在举例时酌情提问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但无奈事与愿违,课堂气氛枯燥导致大部分同学都昏昏欲睡,而且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及时组织目的语言给出老师满意的翻译,往往提问无果时,老师就给出自己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下,虽然课程教师竭尽所能给大家传教解惑,但不得不说,其脱离了翻译活动的本质。它是在一个与真实的翻译活动隔绝的环境中进行的,老师是学生唯一面对的“老板”,给出一个怎样的翻译结果、交出一份怎样的翻译作业、答出一份怎样的翻译试卷,都由老师评判,而非真实的客户。另外,现在各本专科学校所采用的翻译教材,通常偏向于文学翻译,且翻译内容有些老化,当然这些翻译教材的编者在选定内容时,也会选择一些经典译本,然而这些文学性强的翻译材料,与翻译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却相距甚远。可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产业多元化,科技、经贸、法律、传媒、计算机类等方面的翻译内容是大部分翻译专业毕业生所要面对的工作任务,而文学翻译仅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就告诉我们,传统的翻译教学不仅教学方式单一、狭窄,且翻译内容也不能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

2.中原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为中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河南正在全方位、多层次地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优化投资环境,提升配套服务建设,引进外资。据笔者所知,河南一些大中型企业,如宇通客车、双汇集团、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安阳钢铁、许继集团等,以及一些煤炭、化工、天然气等公司,都在一些知名招聘网站上长期招聘优秀翻译人才,这些翻译人才,不再是单纯的英语翻译专业毕业生,而是要既懂翻译又懂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河南省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来河南旅游的外国友人逐年增多,这对涉外导游的翻译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3.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翻译领域工作的人员约为50万人,专职翻译人员有4万-5万人。在大部分的翻译公司中,为了降低公司运营成本,除了专职翻译人员,还会聘请翻译专业在校学生或社会人员,这不仅会使翻译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不便于管理。伴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我省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扩大,需要翻译的领域和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翻译的质量有时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商务谈判的进展。现实工作中,不乏由于翻译的偏差和失误导致商务谈判失败的事例。我们既然要大力发展中原经济,优化资源建设,吸引外商投资,那么就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提升与其他区域竞争的软实力,除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之外,配备大量优秀的翻译专业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省内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地域经济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区域特点需要的翻译人才,而不是一味地按部就班,继续按照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向社会输送毫无竞争能力、没有专业特色的会“说”英语的毕业生。

三、顺应市场需求,转变高职翻译教学模式

1.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不可否认的是,地方高职院校由于招生时分数要求低,甚至有的翻译专业学生英语单科分数也很低,导致高职所培养的英语专业学生基本功较差,甚至是很差,不仅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跟不上,知识面也相对比较狭窄。虽然顶着翻译专业的帽子毕业进入社会,但张口不会说英语,提笔不会写英语的情况比比皆是。即便一些在校时成绩不错的学生,步入工作后也会感到不能胜任翻译工作,一方面是缺乏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另一方面原因在于课本所学知识有限,对于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法律、会计、保险等多方面的专业内容不熟悉,这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这就要求英语专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

对于省内的高职院校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业务能力方面要求其必须具有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比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扎实的英、汉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汉语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英汉口笔译实践能力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具体来说,翻译专业学生的三年在校时间可以一分为三:第一至第三学期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在这三学期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第四至第五学期为专项教育阶段,这期间为学生开通一定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此外,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就业需要,开通经贸、科技、法律等其他专业知识的选修课,并结合所讲的翻译理论,进行跨专业翻译素材的训练,在此期间老师可以进行一些模拟翻译实践活动,给学生经常性地布置一些跨专业翻译作业,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六学期为实习阶段。对于学生所用教材而言,可根据我省市场需求,酌情减少文学题材和语言学题材的翻译内容,增加符合市场导向的实用型内容。

2.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方式。

正确定位不同的学历层次,根据市场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翻译人才,是高职翻译教学必须认识到的一点。不同于高端的口译人才和高学历的翻译理论教学人才,高职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满足本地市场对从事基本翻译活动工作中的中低层次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没必要开设普通的口笔译课程和过多深奥复杂的翻译理论知识,也不需要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相反,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找出自己的就业倾向,有选择性地选修一些辅助跨专业课程,才能在日后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高职翻译教学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和灵活性为基础,把实践带进课堂,模拟商务谈判和国际会议形式,用种类多样的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公文翻译等材料代替书本的作业,使学生尽早进入翻译角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筛选出就业前景好的热门领域,有效地把跨专业知识和翻译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真正做到向社会输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

3.加强“实习式”教学模式,促进校企合作。

当前的高职教育普遍开展校企合作的活动,实训基地的设立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教学质量,还能为公司、企业节约一定成本,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培养日后所需要的人才。就笔者所工作的院校情况来看,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建筑专业及宝玉石鉴定专业都开设有校企合作项目,而且效果良好。那么同样来说,翻译专业也可采取此种“实习”模式。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共同建立设备先进的视听室、语音室、多媒体室。学校按企业需求,有目的地培养翻译专项人才。学生实习,可以根据先前合同要求和学生个人就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翻译公司、涉外旅游公司或者企事业单位。只有通过切身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翻译活动的流程,认识到自己课堂所学知识的不足和自己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为在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时做好准备。同时,校企合作也为企业提前输入一批人员,节约企业成本,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作为储备工作人员,待日后毕业即可到岗。

4.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双师型”教师。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专业发展的前提。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翻译专业的教师与普通英语教师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别。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引进社会中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这类人才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翻译理论内容,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翻译实践工作中的重难点和侧重点,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指导性建议。另外,学校也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性会议,密切同其他院校及企业的联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丰富经验。

四、结语

中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职翻译专业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明确自己的定位,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定位而不被社会淘汰。而高职院校的翻译专业学生,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倾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尽早汲取多方面专业知识,抓住学院提供的学习和实践条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真正成为一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1]吕世生.翻译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社会建构主义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10,(9).

[2]孟庆生.试论翻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导向[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

[3]王爱琴.“实习式”翻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4]姚嘉五.论高职应用翻译人才培养[J].上海翻译,2011,(3).

[5]张燕.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

G712

A

1671-2862(2015)02-0098-03

2015-01-23

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汉译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JKGHC-0148]的最终研究成果。

马燕,女,硕士研究生,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高职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