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
(马鞍山电大,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地市级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及考核标准研究
冯伟
(马鞍山电大,安徽 马鞍山243000)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推动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构建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探索并实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终身化、网络化和开放式的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依据《“十二五”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规划》和《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等建设要求,对地市级区域建设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标准进行研究探讨,从而对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数字化学习中心”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育组织,是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其目标在于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普及性、公平性、低成本教育。学习者在这里不仅可以接受网络学习的指导和培训,获取各种适用的学习资源,而且还可以得到一致性的、热情友好的、个性化的、及时的和低成本的服务。不仅可以享受优质的服务,还可以借助学习群体相互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它对于我国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依据《全国“十二五”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规划》《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以及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的前期运作经验,对地市级地区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作一点分析探讨。
1.定义。
数字化学习中心是新型的教育组织,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在城市社区、县域村镇、企业等基层组织建设的以数字化学习为主要特点的学习实体。它是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物,是现代教育资源向社区、村镇传送和普及的重要节点和渠道,是教育公平的现实体现。其旨在为居民的学习活动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持服务,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服务,数字化管理支持服务,以及相应的后勤管理支持服务等。
2.功能。
“数字化学习中心”是区域化的“数字化学习超市”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在社区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应发挥“居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居民综合素养教育提升的基地”、“文化教育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和“优质学习资源的集散超市”的功能。
(1)在市本级终身教育或社区教育的主管部门(有的地区是市委宣传部门,有的地区是教育行政部门,有的地区是依托电大建立的社区大学等机构)的具体指导下,参与本区域的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开展面向居民群众的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素养提升、助教帮扶等活动。
(2)社区教育的数字化课程制作与发布中心。通过购买、共享、制作等方式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库,将课程模块化、组件化,使其符合区域内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带有区域性特点的学习课程制作,提炼和开发本土化社区教育课程资源。
(3)面向区域内学习者进行支持服务的“学习导航呼叫系统”(Call Center)。“学习导航呼叫系统”应配备专门的坐席客服,对学习者进行服务支持,包括培训信息、学分查询、课程答疑、操作指导等,建立学习者与学习中心的媒介和桥梁。
(4)本区域内“市民终身学习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建设“市民学习在线”网站,构建覆盖本区域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不断为社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多种途径在本区域内推广使用“市民学习在线”网站,不断提升注册使用率。
(5)数字化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技术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终身学习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注册管理和学习过程管理。
(6)学习者激励与学分银行。数字化学习中心应为区域内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如定期开展“学习之星”评选,建立学分兑换超市等。并应积极探索以学分银行的形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共享,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可持续化。
(7)学习者学习圈的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学习的体验中心,学习者交流的平台。中心课要进行功能的扩展,因地制宜地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与学习相关的附加活动和服务设施,如电影欣赏等专题沙龙、饮水茶点、图书销售和借阅、电脑维修、话费充值、网络下载等一些人性化服务措施。
数字化学习中心是功能相对独立的新型教育实体,要做到“六有”,即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管理章程和工作制度,有固定的教学场所,有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有必要的经费保障,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目标。
1.场地要求。
数字化学习中心可独立建设,也可依托现有职业学校、中小学、社区中心或其他教育场所进行功能提升和改扩建。
2.网络设施。
数字化学习中心应基本具备以下网络及技术环境:
(1)设置网络中心,配置中心服务器,统一管理学习中心的应用软件系统;
(2)建立“学习服务平台(网站)”,可用以存储和备份课程及相关信息的容量≥1T,学习平台可支持5000人以上同时在线学习;
(3)数字化学习中心连通Internet,出口带宽≥100Mbs;
(4)建设数字化多媒体学习教室,人口较多的大型中心应建立4个以上教室,小型中心应建设2个以上教室。每个教室按30台联网计算机配置,出口带宽≥100Mbs,并配备投影机、空调;
(5)安全与管理系统,包括电子监控系统、电子图书系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等;
(6)依托中心建立的市民学习平台推广市民学习卡,推动居民家庭计算机上网,建立、健全学员信息管理系统。
3.学习资源。
为居民提供开放式、普及性、多样性和方便适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这是开展数字化学习活动的关键。
(1)数字化学习中心要开展学习资源建设,可以通过系统共享、购买等方式丰富学习课程资源库,资源的内容、数量、种类、层次要基本满足本社区学员需求;
(2)学习中心除具有一般性课程外,还应激励社区自建适用的特色资源,开展本地化的课程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本土课程资源应≥50门;
(3)与教育科研机构和行业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合作,推进课程资源建设的合作与共享,为数字化学习中心提供低成本的优质教学资源;
(4)建立学习课程的管理发布系统,对课程资源及时整理汇总,审核发布,定期更新。
4.组织管理。
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应将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要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
(1)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日常运作要有经费保障。社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数字化学习中心合理的教育培训经费拨付。运营经费可以从社区教育经费中支出,经费的50%以上要用于支持社区的数字化学习。
(2)数字化学习中心要配备一支适应数字化教育服务要求,专兼结合、兼职为主的,能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师资队伍。应建立兼职教师专家库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应鼓励教师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根据目前地市级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实际运行经验,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师资主要是社区教育志愿者,为保持教师队伍相对的稳定和素质,可以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市级教师库进行调配和委派,相关待遇比照支教,在职评、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
(3)管理与技术维护。数字化学习中心要配备专职管理者队伍,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和教学组织。要配备专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负责网络中心、数字化学习教室、市民学习平台的维护,对居民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指导。
(4)志愿者队伍。要培育一支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热心公益,可以服务于社区数字化学习活动的志愿者队伍。要建立相应的志愿者管理信息库。对志愿者的服务行为要进行记录和评定,并给予相应的激励,如免费的课程进修、技能培训等。
5.行业(企业)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标准。
行业(企业)数字化学习中心是根据行业(企业)特点,面向特定人群开展数字化学习活动的特色数字化学习中心。主要服务于行业(企业)内部员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业务考核、职业提升、企业内训、企业文化教育等。
根据企业和行业的特点不同,可参照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但需要做到“六个具备”。
即一个标准化的数字化学习教室,一个特色的数字化学习网站(市民学习平台子站点),一个完备数字化学习管理系统,一个数字化学习领导管理组织,一个数字化学习专职运行管理者,一个符合企业特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
根据地市级区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考核指标定为两级。一级指标5个,分别为:①组织与保障;②环境与资源;③应用与服务;④成果与绩效;⑤特色与创新。
1.“组织与保障”下列“认知理念”“发展规划”“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队伍保障”6个二级指标。
(1)认知理念。要求各级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领导要对数字化学习的内涵及其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对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中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
(2)发展规划。要求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各区(县、市)、街道(乡镇)统筹社区教育发展,把推进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并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规划中,推进目标明确。
(3)组织保障。有工作机构,负责数字化学习的日常管理、协调和服务支持。①各区(县、市)要有与数字化学习管理相关的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形成党政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作,市民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②社区(村)要有具体负责学习中心教育的人员,在上级的指导下开展工作。③形成县区学习中心、社区分中心的数字化学习教育网络。
(4)制度保障。有组织机构,各项管理、协调、推进、检查制度健全。①建立党政统筹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②学习中心要有明确的推进社区教育、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措施和方法,有完善的责任制度、工作细则、培训制度、信息发布制度、资源收集制度、网络安全运行维护等各项工作制度。③要有明确的检查、评价、落实的体制和机制,逐级对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筹、指导、检查、评估。
(5)经费保障。投入渠道多元,能切实落实。①各区(县、市)财政要统筹区(县、市)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对所需的经费,要给予一定的支持。②各区(县、市)对于数字化学习中心日常管理和维护的费用要有保障,应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所增加。③各区(县、市)要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实行以政府经费为主,市场为辅,个人承担为补充的机制。
(6)队伍保障。有一支能满足数字化学习工作要求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管理、技术服务和学习支持队伍。①各区(县、市)要建立一支数字化学习教育专家队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体统筹指导数字化学习工作。②各区(县、市)要建立一支至少有3人组成的素质较高,懂得社区教育和数字化学习的专兼职结合的管理队伍,街道(乡镇)有1名专职管理人员,社区(村)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③各区(县、市)、街道(乡镇)要有一支相对稳定、适应教学需要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④定期开展专兼职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率达90%以上。
2.“环境与资源”下列“学习场所”“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2个二级指标。
(1)学习场所。具体考核要求:①各区县要加强学习中心硬件建设,区县学习中心要配备≥60台的联网计算机,2~3个数字化学习教室,出口带宽≥100Mbs,并配备投影机、空调;②街道、社区(村)要配备≥30台的联网计算机,至少一个标准化教室,出口带宽≥50Mbs,并配备投影机、空调;③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阅览室(图书角)、运动角及其他为居民学习、生活提供便利的设施。
(2)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数字化社区建设,建有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电视等数字化学习平台。①区县要建有数字化学习网站,网页内容丰富,区域特色明显,能够提供便捷的在线学习服务,电子文档阅读、视频音频点播、网络课程学习、在线测试等多种学习功能,资源的数量、内容、种类、层次要基本满足本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②能为注册居民建立网络学习档案,具有社区居民在线学习的记录、统计等多种功能,便于学习管理。③“终身学习平台(网站)”除具有一般性课程外,还应拥有≥50门的区域特色课程资源。④数字化学习网站每年要更新不低于10%的网络学习资源。⑤协调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为数字化学习中心提供低成本的优质教学资源,激励社区自建适用的特色资源,提倡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⑥建立健全网上学习资源管理制度,对资源及时审核发布,定期更新。
3.“应用与服务”下列“宣传推广”“支持服务”2个二级指标。
(1)宣传推广。有两项考核要求,一要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普及终身学习的理念。二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措施。①各区(县、市)学习中心要积极参加“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多种途径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吸引居民参与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②各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学习中心和站点要综合运用需求激励、成果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等形式,充分调动市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各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学习中心和站点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运用多种形式,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2)支持服务。要为居民数字化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平台,定期开展数字化学习活动。①各街道(乡镇)、社区(村)要定期举办初级、中级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培训班,提高运用数字化学习的能力。②各街道(乡镇)、社区(村)要通过即时通信、论坛、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为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答疑解惑。
4.“成果与绩效”下列“居民参与程度”“学习成效”“服务社区”3个二级指标。
(1)居民参与程度。有三项考核要求,一是居民参与培训率高。二是数字化学习网站实名注册学习人数和比例逐年增长。三是弱势群体培训力度大,比例高。相关指标要求:①各区县全年接受教育的社区成员达全体成员的50%以上。②各区县数字化学习网站有一定的日浏览量,实名注册人数不低于常驻人口的10%,且比例逐年增长。③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下岗待业失业人员培训率达70%以上;或农村社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30%以上。④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率达60%以上;农村社区,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培训率达60%。
(2)服务社区。有两项考核要求,一是居民参与、配合社区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二是数字化学习方式在社区管理中作用明显。①社区居民自觉接受社区管理,自觉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社区举办的公益活动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②各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运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了服务质量。
5.“特色与创新”下列“工作特色”“探索创新”2个二级指标。
(1)工作特色。有两项考核要求,一是形成了区域化学习特色项目和品牌。二是积累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经验。①各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要注重本土化学习课程和活动的组织和建设,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课程及活动资源。②各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要注重特色建设,以打造出项目、载体、平台等方面特色品牌。③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在推进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要具有推广性和示范性。
(2)探索创新。有三项考核要求,一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二是数字化学习平台运营机制的创新。三是数字化平台的功能拓展与创新。①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要注重数字化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要总结工作经验,提炼成果,产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具有社区教育的指导意义。②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要探索向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运营的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③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要探索利用数字电视、广播、无线通信和光盘音像媒体,多渠道地提供居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学习服务。
[1]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01).
[2]张松斌.县域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探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3]赵隽咏,陈义彬.以校为本,谈高等学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9).
[4]龚志武.社区型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08,(07).
[5]陈学建.建设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6]冯伟.城市社区学院建设标准研究——以马鞍山社区学院为例[J].中国职工教育,2013,(01).
G77
A
1671-2862(2015)02-0004-04
2015-01-24
冯伟,马鞍山电大(马鞍山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区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