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邪小说的过渡性与末世文人心态

2015-03-17 09:43:17赵坤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末世才子佳人文人

赵坤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石家庄 050042)

狭邪小说的过渡性与末世文人心态

赵坤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石家庄050042)

近代文学作为晚清文学和现代文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兼有古典和现代两重因素。狭邪小说的创作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狭邪小说不仅仅只是才子佳人模式的续章,更具有隐含的现代性意味,这与当时小说的商品化和晚清末世的文人心态是密不可分的。

狭邪小说;现代性;文人心态;近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民族生存危机、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构成了近代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背景。中国社会的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文化心态、文化信仰的文人志士共同在仅有的80年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上崭露头角。近代文学当中的小说、诗歌逐步从古典走向现代,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 (近代文学的萌生与古典文学的衰落期),维新变法时期(形成期),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时期(拓展期)。

光绪、宣统时期,古典形态的小说渐近尾声,逐步走向衰落和解体,并在本土进步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交流碰撞的文化背景下,生长着一些新的因素,逐渐向现代小说转型,现代文学开始孕育、诞生。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清末小说当中兼具古典和现代两种因素,也就成为清末文学与现代文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生并发展于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的狭邪小说则很好地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因素。

一、狭邪小说的发展流变

狭邪小说19世纪40年代开始定型,其标志是《品花宝鉴》和《风月梦》的问世,它的繁荣是清中期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狭邪小说大都以妓院梨园为表现空间,描写士人和妓女悲欢离合的故事,多采用长篇章回体的形式,受到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梦》的影响。鲁迅指出,近代是狭邪小说发展的全盛期,确定了近代狭邪小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它是清末与侠义公案小说和谴责小说三足鼎立的重要小说类型。

《品花宝鉴》的问世代表着才子佳人小说向狭邪小说的演变。从此之后,一直到20世纪初,狭邪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当中提到的:“溢美”—“近真”—“溢恶”。[1]光绪初年的《花月痕》《青楼梦》受《红楼梦》及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却把表现空间移至青楼,写名士与名妓理想化的爱恋生活,是“溢美”。光绪中叶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以“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成为“近真”阶段的代表,以平实细腻的笔法冷静地描述风月场中的林林总总,形形色色。通过娼家及各类嫖客的丑态,广泛展示了畸形变态的社会现实,意在警戒世人,唤醒痴愚。光绪末年和宣统初年的小说《海上繁花梦》和《九尾龟》成为“溢恶”阶段的代表作,专以暴露为事。主要侧重于揭露嫖界黑暗,表现妓女与嫖客之间尔虞我诈的关系,书中故事没有什么新意,模式也大致雷同,而且写法粗糙,缺乏美感和韵味,标志着狭邪小说走向没落。

《花月痕》和《海上花列传》等狭邪小说则影响到了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张恨水和徐枕亚,对民初小说家和“五四”新文学作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红楼梦》产生百年之后,狭邪小说和鸳鸯蝴蝶派的相继出现,可以说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延续。《玉梨魂》等后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大量穿插诗词和艳情尺牍的做法,抒情部分明显多于叙事部分,都与《花月痕》等狭邪小说相类似:情感表达滥觞,文字表达顽艳,情节处表达出对生离死别的沉溺。

同时,狭邪小说也与其他小说流派合流。比如《梼杌萃编》,典型地代表了民国初年谴责小说和狭邪小说的合流,既保持了谴责小说的政治锋芒,又继承了狭邪小说的细腻风格。但是,辛亥革命之后,在革命文学的浪潮之下,狭邪小说最终走向穷途末路。

总体来说,从近代小说的发展历程来看,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的叙事传统,下启民初的言情、社会小说、都市通俗小说的创作,是市民大众文学走向现代化的开端,在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接续发展与形态转变方面均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二、晚清狭邪小说的“变”与“不变”

狭邪小说作为晚清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小说,一方面承接了古典传统文学才子佳人小说的因素,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它已经与以“五四”为界线的现代意义联系起来。

在传统的承续上,狭邪小说展现了一群封建末世的文人,在心态上仿照风流倜傥、独立不羁的名士风度;在言情方式和人物设计上,多受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狭邪小说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抒情委婉的基调,人物形象模式化,叙事文本中大量诗词曲赋的插入。

但是,它们又与之前的才子佳人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它们逐渐改变了之前文学作品中不近实际的青楼艳想,揭示了传统青楼才情在商业化的氛围下逐渐式微的现实。才子佳人小说描写的大都是妓女的才艺和优良的品行,但是自《海上花列传》之后,狭邪小说描写的大多是“重利轻别离”的妓女,揭示嫖客与妓女的金钱关系。

狭邪小说中也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性特征。

就文学的传播方式来说,狭邪小说的刊行大部分使用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方式。《海上花列传》首次采用报刊作为小说的传播方式,现代都市小说亦从此初具雏形,在多个方面展现了时代和社会赋予小说的现代性特点,标志着狭邪小说创作的一种转型。它预示着商业宣传介入文学创作——消费模式的开始,展示了有别于古典传统的现代性特质。此时的刊物是一种新的媒介,它所担负的任务和过去必然不同。小说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文体结构必将随之变化。由于传播载体的变化,小说的接受方由过去的听众变成为单个的读者。听转变为看,必然使小说更加趋向书面化。

作为狭邪小说的代表作《花月痕》,就表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启了颓废气息和浪漫叙事的先河。《花月痕》在对传统模式的才子佳人的命运和性情的改写过程中,颓废和浪漫的内在已经实现,而这一改写正是《花月痕》这类小说成为鸳鸯蝴蝶派和“五四”时期兴起的以郁达夫、郭沫若为代表的现代浪漫文学的重要源头。

晚清的狭邪小说中,有一批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们宣扬情欲的张扬,对男性社会多少会有所反抗,从而来凸显女性的个性自由。虽然这种宣扬并没有完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但是萌动的意识却有所觉醒。从这个方面来说,从狭邪小说中的这些女性形象到“五四”时期出走的娜拉,就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三、近代小说的商品化与末世文人心态

从才子佳人小说到前期“溢美”型狭邪小说,再到晚期“溢恶”型狭邪小说,这些转变除了受到社会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到这一转型时期小说的商品化和末世的文人心态的影响。整个狭邪小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末世文人的心态演变史。

晚清狭邪小说的兴起与近代都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繁荣的经济和相对安全的环境滋养了妓业,狎优嫖妓现象大量存在;二是都市生活也带来市民意识的变化和士人心态的矛盾,大批功名难就、仕途坎坷的中下层失意文人的存在。前者为狭邪小说提供了现成的素材,后者则为狭邪小说准备了足够的创作力量。

晚清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期,动荡的社会使士人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变化。在这一时期,科举制的废除撼动了文人志士的价值立场。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传统的文人失去了赖以依靠的封官晋爵的机会,尤其是清贫的文人,更不可能再依靠金榜题名的方式走入统治阶层,想要实现“修齐治平”理想便再无可能。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自我认同,无法在社会上定位自己,精神的危机感随之而来。近代中国出现了大批被迫抛离原有的生存结构、失去谋生之路的失意文人。许多愤懑不满却又无计可施的文人,只能借小说倾诉心中的不平或描写所见所闻,以此来寻求内心的平衡。魏子安写作《花月痕》的主旨,就是要借韦痴珠、刘秋痕与韩荷生、杜采秋两对情人的升沉穷达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即所谓“一泻其肮脏不平之气”。它是末世文人的心灵写照,作者既伤于国势之颓败,复怅触于仕路之坎坷,乃将一腔牢落幽忧之感,尽倾于北里烟花,以为知音尽在青楼。[2]

近代传媒的发达,小说的商品化对晚清狭邪小说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晚清后期,报刊业、出版业、印刷业发展迅速。为了吸引读者购买报刊,报纸的副刊常常刊载大量的文学作品,利用文学作品来吸引读者、开拓市场,报刊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许多长篇小说也是首先在杂志上连载。[3]

不仅如此,在报刊诞生初期,文人刊载作品是没有稿费的,后来文人在副刊上发表作品可以获得一定的稿费。自从稿费制度出现后,小说就成为一种商品。这就改变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生存方式,为此时废除科举制度后艰难维持生计的文人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并且随着近代上海的崛起,弃农经商者越来越多,商业意识对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趋利务实成为士绅的价值选择,使他们趋之若鹜。文人可以通过刊行自己的小说获取生存所需,获得以往没有的地位。由于社会政治结构的动荡,科举仕途愈加艰难,繁华的都市又为文人选择别样的生活道路提供了可能,因此很多文人选择了托身报馆,靠编辑和写作来谋生,导致了现代社会专业作家的诞生。从此,文学创作不再是消遣的一种方式,而成为了一种职业。创作小说可以给作者带来物质上的收入,是一种比较便利的谋生手段,另外还可以作为消遣。[4]

1892年,韩邦庆办《海上奇书》杂志,连载《海上花列传》,成为连载小说诞生的标志。从狭邪小说的创作来看,它们的作者不与报界发生联系的极少。作为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小说家,孙家振和张春帆是最早被卷入小说的商品化浪潮中的沪上文人,小说的传播依托现代化的新闻出版机制。

通过报纸连载自己的小说,就必须从市场规律的供需关系出发,考虑其小说的消费群和接受者的情况,创作适合民众趣味和需求的作品。鲁迅在谈到狭邪小说出现的原因时所强调的是读者大众的审美心理、阅读趣味决定了小说的发展走向,并最终导致了狭邪小说的产生。小说的商品化导致作者对读者大众阅读趣味的迎合与屈就。而处于晚清时期的主要读者主要是小市民阶层,他们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妓院给予极大的好奇心,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妓院当中的故事,妓女与嫖客的恩怨纠葛,目的就是消遣和娱乐,这样也可以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为吸引读者,小说文本都致力于表现一个时尚、新奇的都市世界。

四、结语

晚清社会处于历史的转型时期,晚清的狭邪小说自觉地具有了从古典过渡到现代的双重性。在狭邪小说中实现了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变革。虽然它最终走向衰落,退出了近代文学的历史舞台,但是它所体现出的末世文人心态,以及其中隐含的现代性和小说的商品化因素都不容小视。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梁晓飞.晚清前期狭邪小说中的士人心态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

[3][4]胡安定.游移于传统与现代间的“狭邪”小说[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The Transitivity of Xiaxie Novel and the Latter-day Literati Mentality

Zhao Ku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42)

As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late Qing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modern literature has both the classical and modern literary factors,and Xiaxie novel’s creation is a good reflection on that.Xiaxie novel is not only a continuation of the mode of gentleman and lady,but also has implicit means of modernity which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novels at that time and the latter-day literati mentality in late Qing.

Xiaxie novel;modernity;literati mentality;modern literature

I207.4

A

1671-2862(2015)02-0058-03

2014-12-23

赵坤,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末世才子佳人文人
末世之美
——被大自然接管的精神病院
中外文摘(2021年18期)2021-11-05 12:34:38
文人与酒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爱情的末世
中国三峡(2017年4期)2017-06-06 10:44:22
文人与石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3
张生与李益爱情比较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7年9期)2017-04-19 17:09:20
浅谈《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思想
《香港少年报》岭南末世救赎管窥
宋代才子佳人婚恋传奇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