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微”族词探析

2015-03-17 05:27:11王晓庆
关键词:强势模因构式

王晓庆

(河南师范大学 新联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模因论视角下的“微”族词探析

王晓庆

(河南师范大学 新联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继“微博”一词之后,在网络通讯、卫生健康、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领域,派生出了大量的“微X X”新词,我们暂且称之为“微族词”。“微”族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对人们的现代生活也有深远影响。而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可以解释语言现象中的发展演变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模因论角度来看,“微”迎合了中国社会发展和人们一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驱动的需求,过渡为强势模因,经过模因复制与传播,从而形成“微”族词。

“微”族词;模因论;强势模因

现代社会时兴“微”, 如微博、微信、微商、微民、微淘、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微支付、微公益、微媒体、微时代等。这里的“微”凭借着“微博”一词一炮而红,但它与传统汉语中“微”字的“细小,轻,少”的意思互相融合,逐渐变成了一个构词能力极强的词缀。笔者搜索了一下百度网页,以“微”为前缀的词条多达27,600,000个,足见微词族之兴盛、之广泛,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很多重复的词。这类词语出现态势之猛烈,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迅速占领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公益等领域。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尤其是网络通讯新技术——微信的盛行,促使我们步入“微时代”,对“微”族词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人们试图从语义学、语用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剖析。而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与语言学的相结合已为研究语言进化问题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本文拟从模因论的视角探析“微”族词的盛行原因,希望给语言使用、语言理解等的研究与解释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一、“微族词”的语言特点

从词源上来看,“微博”一词的使用,叩开了“微”族词形成的大门。正如邱学梅的分析,作为一个以微博流行为契机而迅速崛起的新词族, “微”族词的词素“微”,其语义与词典中所录的原微义相比,已有明显变化。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联想而赋予了新的文化色彩义:①[+见微知著];②[+集微成巨]。尤其是随着近一两年通讯工具—微信的发展,“微X”格式词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微商、微淘、微店、微商圈、微商宝等。

“微”族词之所以盛行,原因在于“微”义逐渐具有日常化、平民化、公开化的特点,迎合了普通老百姓公平、公开的口味,能够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词。一方面,汉语通过类推机制进行快速造词,另一方面,汉语通过补偿机制加以对举调节。“微博”一词进入汉语词汇之后,以这个语模为基础,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以及人们追求时尚新潮的心理发展,一系列的“微”族词形成,以迎合人们公平、公开的口味。“微”族词语言构式大致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构式:“微X1”。随着微博的逐步发展以及目前微信的逐步盛行,“微”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新的含义。它不再是“轻微,小,少”的原始语义,而是和“博”搭配泛化成“凭借微博(或微信)传递出来的小东西也能包含大能量,即,见微知著,集微成聚”的文化含义。大批的“微”族词就是这样产生的,如微公益、微小说、微电影、微支付、微政务、微慈善等。

根据X1的词性,这类“微”族词的语言特点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微+名词/名词性词组。 如:微电影、微小说、微故事、微童话、微文学、微戏剧、微时代、微课堂等。这一类在“微”族词中占大多数。第二类为微+动词/动词性词组。如:微支付、微淘、微聊、微关怀、微交流、微访谈、微运动、微监督、微旅行等。

第二种构式:“微X2”,如微吧、微管、微民、微商、微群、微友等。在这种构式中,X2应该是和“微博”或者“微信”这种网络通讯平台相关或者和这种通讯服务兼容的事物、人物或地点。换句话说,“X2”在这里收到了“微”语义场的制约,故而在能产性上远远低于“微X2”构式。可是,不管如何,这类“微”族词的出现使得“微X1”构式中的“微”产生了结构剥离,独立地和“微X2”中的X2结合形成一类新的“微”族词。

第三种构式:“微”。随着上述两类“微”族词的广泛流传,“微”便成了赤裸裸的剥离物,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实词,形成第三种构式“微”——凭借微博或微信(以微博或微信为平台)开展业务或活动的方式。如:

理财进入微时代,你微不微?

今天, 你微了吗?

“微”族词的这三种构式充分说明了“微”族词已经在汉语中生根发芽,并繁衍起来,其原因就在与“微”作为一个原始语模在汉语中得以快速复制粘贴。

二、 模因论

(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一词最早是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s Dawkins(1976) 在科普著作The Selfish Gene 一书中提出的。“meme”一词源自希腊词“mimeme”,意指”被模仿的东西“。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或者说是文化复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

模因论或模因学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模因的表现形式繁多, 像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房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宗教等,传播开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Blackmore, 1999:6)。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模仿而被复制,就可称为模因。

(二)模因周期理论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观点的新理论,用以解释文化进化的规律。在模因论里,任何东西,只要有人带头,并能得到别人的跟进,加以模仿、复制与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联系语言而言,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因此,模因论成为探索语言现象规律的语言学理论。模因论认为,模因从一个宿主传播到新宿主,要经历以下四个生命周期:

第一,同化。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一个模因要成功被复制传播,首先要被注意,然后才能被理解和接受,逐步地该模因就会被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中。

第二,记忆。指模因需被保留在记忆系统中。模因在宿主大脑中被保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几率就越大。

第三,表达。指通过话语图片文本等方式,旧宿主将模因从记忆系统中转化为实际存在的有形体,来吸引新宿主。以此,新宿主来感知。

第四,传输。当模因从记忆系统中转化为有形体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有形载体才能完成表达过程,实现模因传播输出。模因载体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如光碟、文本、图片、磁带等。

(三)强势模因

Dawkins 认为,根据模因在发展趋势上的不同,可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强势模因是指那些具有顽强生命力并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广泛、持续传播的模因;弱势模因是指那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消逝的语言模因。强势模因,信息精确,生命力顽强,保真度高,分布广泛,因而在文化发展进程中起着积极作用;相反,弱势模因,由于信息量不足,生命力不强,容易随着环境变化而被人们遗忘。

三、 模因论视角下的“微”族词

(一)“微”族词的模因复制过程

“微”作为一个具有实在意义的独立词素,具有构词能力,是一个词语模因。基于模仿——人类基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模因论诠释了如何复制并传播某种信息模式。“微”作为词语模,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生命阶段,成功实现了复制传播推广。

2009年8月,新浪网将“微博”这一新事物推到中国网民的面前。随后,“微博”一词在汉语中出现,是在新形势下词义演变的结果,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路平台。随着中国网络以及通讯业异军突起,尤其是微信的兴盛,“微”逐渐被引申为“见微知著,集微成巨”,“微电影”、“微小说”、“微时代”、“微公益”、“微力量”、“微商”、“微民”等不断出现,引起人们的注意了,满足了人们趋势求新的心态,从而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引发文化效应。在此过程中,“微”字通俗易懂,方便宿主记忆,且容易进入并停留在宿主的记忆系统之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模因被复制模仿的次数越来越多,感染新宿主的机会越来越大,潜在的宿主会越来越多。再加上现代网络技术和新闻媒体的进一步推动,“微”这一模因不断被复制扩散,不断地被表达和传输,壮大发展成为“微”族词。

(二)“微”成为强势模因的内在民族心理因素

根据模因在发展趋势上的不同,可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微”作为一个语模,信息精确,生命力顽强,保真度高,分布广泛,寓为“见微知著,集微成巨”的文化内涵,在文化进化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一个强势模因,这与人类的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正是由于“微”模因迎合或满足了宿主的某种心理需求和认知特征,才使其成为强势模因,得以不断传播发展。

1.追求语言高效经济的心理

语言使用中存在一个“经济原则”,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它要求人们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尽可能用少的词语表达多的信息。用“微”来泛指“见微知著,集微成巨”的文化寓意,符合人们追求语言言简意赅的心理,与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如出一辙,便于人们记忆而成为强势模因。

2. 追求语言标新立异的心理

以“微”为名改变了语言使用中的传统表达,符合使用者追求时尚和标新立异的心理,便于理解接受而成为强势模因。

3. 追求语言吉祥美感的心理

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能力和符号系统,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语言文字来寄托对吉祥美感的追求。“微”作为语模,在发展趋势上具有趋强化、平民化的特点。“微”语模强调了以小见大、以少积多、以弱胜强的愿望,表达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美好愿望,满足了人们通过语言表达吉祥美感的心理,成为强势模因,如,微慈善, 微改革, 微力量,微动力, 微成长, 微文化等。另外,得益于微博和微信平台的草根性和聚众效应性,在新科技背景下,“微”语模彰显出了公民意识的提高,满足了人们通过语言表达人人平等美好愿望的心理而成为强势模因,如,“微民”指使用微博的普通人,在微博上可以平等说话;“微商”是近一两年刚刚兴起来的词,指通过微博或微信这种移动互联网交流平台而开展商业模式的创业家,在微博或微信上人人平等,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开得起店,成为创业家。

4.追求语言权威的心理

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会因其使用者地位的不同而出现地位和影响力的差异。“微”作为语模,在发展趋势上还有公开化的特点,因为公开化是微博或微信这些互联网交流平台的优势。“微政务”是政府通过微博和微信公开政务,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权力要在阳光下运作”的大势所趋。作为便捷的传媒载体,微博或微信对任何社会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披露无疑彰显了公开性,及时性。不管是红极一时的通过随拍街边被拐儿童照片并上传至微博,以实施解救的“微打拐”,还是“微直播”,“微访谈”,“微问答”,“微评论”,公开化都是题中应有之意,公开的内容由于其价值、功绩或品德被社会所公认,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满足人们追求语言权威的心理,因而“微”语模成为强势模因。

四、 结语

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介入的微生活中,普通草根的生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微”族词,无疑给人以一种“微力量”,“微希望”,“微动力”,“微幸福”,及时反映人们的生活心态,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为了探究这一影响和内在规律, 本论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微”族词进行了探析。“微”是一个词语模因,在满足了语言使用者即宿主对语言的高效经济心理,标新立异心理,吉祥美感心理和语言权威心理的需求下,发展成为一个强势模因,信息精确,生命力顽强,保真度高,分布广泛,在文化传播和进化中起着积极作用。“微”族词是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现实的需求而出现的,不仅极大地丰富汉语词汇,而且其赋予的文化义“知微见著”“积微成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1] 陈琳霞,何自然.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2] 郭梅,陈鹏.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外来词[J]. 长沙大学学报,2008(3).

[3]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邱雪玫,李葆嘉. “微”族词的形成轨迹及语义演变[J]. 语言文字应用,2015(1).

[5] 冉永平,张新红. 语用学纵横[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邹晓玲. 异彩纷呈的网络“微“族词[J]. 语文建设,2012(1).

[7] 张佳. 从“微X”浅析“微”的类词缀化现象[J]. 文学界, 2011(11).

(责任编辑:杜红琴)

Explorations on "Micro-"Word Fa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WANG Xiao-qing

(Xinlian Colleg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China)

After the word "Micro-blog" appeared recently, a lot of "micro-" format have been sprea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network communication, health, entertaiment, sports and so on. These new "micro-" formats are called "micro-" word family for the time being. The appearance of "micro-" words has not only enriched Chinese vocabulary,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d modern life. Meanwhile, "memetics" is a new theo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Darwinism for explaining the laws of cultural evolution. And what's more, it could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languages, and provide a new thought for languag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Micro" caters to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ertain needs of people′s nation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stimulation, transfers into a strong meme, and finally through meme duplication and spread, grows up constantly into "micro-" word family in Chinese.

"micro-" word family; Memetics; strong memes

2015-11-15

王晓庆,女,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教师。

H030

:A

:1008-2603(2015)06-0106-04

猜你喜欢
强势模因构式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26
内强外弱共撑美元指数延续强势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5:04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08
机器人强势来袭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44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强势妈"会给家庭带来怎样的毁灭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当代修辞学(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