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对策

2015-03-17 00:40史峰赵银祥孟宪玉姜小玲
关键词:主导权思政政治

史峰,赵银祥,孟宪玉,姜小玲

(1.河北联合大学 党委宣传部,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外国语学校)

本文系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4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HBSZKT—2014133)。

一、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主导权,源自英文hegemony,亦译作“领导权”、“霸权”,是指社会统治集团对全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操纵控制,由意大利人葛兰西在《狱中书信》、《狱中札记》中提出。他认为政治上的强制权只有与意识形态上的主导权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才能构成广义上的国家。[2]综上,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是指统治阶级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促进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维护阶级统治需要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从而实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和控制力。

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相关概念的分析与界定,本文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主要涵盖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和控制力两方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权表现为统治阶级以立法形式确认其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地位,并通过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控制力表现为统治阶级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内容控制力和方式控制力。统治阶级以宣传本阶级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实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控制力,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想文化建设以及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等实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控制力。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体制、机制建设以及工作内容与方式创新等方面暴露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了思政工作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政工作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表现在思政工作立法滞后,尚未建立系统化的规范保障体系;同时,思政工作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责任追究机制。

二是思政工作内容创新性不足。表现在思政工作中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和研判不够,与本部门工作实际相结合不够,思政工作实践创新不足;思政工作囿于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宣教活动,忽略思政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忽略与传统美德教育、先进文化建设的相融相促,思政工作理论创新不足。

三是思政工作方式实效性不高。表现在传统思政工作方式以宣教、灌输为主,信息容量小、受众有限,传统思政工作方式下主体间互动性不足,缺乏思想交锋和观点碰撞,缺乏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宣教艺术;表现在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思政教育形式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管。

此外,转型期多元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舆论主导权战略的实施使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在:

一是转型期多元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弱化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促成了多元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从经济层面而言,形成了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等多元化格局;从社会层面而言,出现了文化、思想、价值等多元化发展态势。经济多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导致了社会资源占有与分配、行政垄断、贫富差距等系列问题,容易诱发底层社会群体对爱国、诚信等核心价值准则的信任危机,导致道德失衡现象;社会多元化实现了文化、思想、价值取向的交流、交融、交锋,但也容易导致社会公众的信仰危机,体现在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怀疑、否定马克思主义,引发文化冲突与价值失范现象。

二是西方国家以意识形态传输为核心的全球舆论主导战略遏制了思政工作主导作用的发挥。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与科技优势,加紧实施以意识形态传输为核心的全球舆论主导战略,通过成立政府领导下的全球传播领导机构,统一信息发布口径,实现对媒体的管控和全球舆论的主导权。在对华舆论战中,西方敌对势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抹黑中国,制造中国威胁论,破坏中国国际形象;资助部分中国学者、企业家对中国政治生态、道德楷模进行恶意攻击;委派外籍华人潜入中国进行招摇撞骗、蛊惑人心。西方国家借助全球舆论主导战略实现其价值观念、文化产品的倾销以及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扩张,一定程度上削弱和遏制了党的思政工作主导权。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的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应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权和控制力为切入点,着眼于解决问题、应对挑战,重点推进理念主导、规范主导、内容主导和方式主导。

(一)理念主导

理念主导是指确立“大思政”工作理念,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实施的“大思政”工作体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推进思政工作的强大合力,为思政工作领导权提供体制保障。

构建大思政格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大思政工作机制,探索成立区域性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域内党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域内相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定期召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工作会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对思想政治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二是经费保障,要为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思政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其经费要列入区域年度财政预算,具体额度随着思政工作的任务和形势进行适度调整。该项经费除了保证思政领导小组正常运转、区域内思政工作的开展、支付工作人员薪酬外,还应当预留思政人员培训费用以及思想课题研究经费,以逐步提升思政工作的理论水平。三是专、兼职思政工作人员的遴选和培训。对于区域内专兼职思政工作人员,各级党组织要把好入口关,遴选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专业人才进入思政工作队伍;同时还要做好思政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形势对思政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四是建立思政专家库,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不断扩充队伍、夯实基础的同时还要重视思政专家库的建设,聘请政府官员、专业人士、学术精英等进入专家库,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为思政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二)规范主导

规范主导是指通过立法为思政工作领导权构建系统的规范制度保障。现有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在制定主体、层次、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通过立法进行思政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思政工作规范制度体系。为思政工作立法是否行得通?有人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动辄就主张立法是典型的法律万能论的表现。诚然,通过立法来规制人们的思想从而形成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价值认同感和道德素养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不现实的。然而,虽然思想不能通过立法来规制,但思想政治工作却是可以而且应当纳入法治轨道。

考虑到当前思政工作实际,比较可行的做法是:首先通过宪法和法律修改的方式在宪法、教育类法律中增加思想政治工作法律条款,明晰思政工作的主体和任务目标;其次,在条件成熟时由立法部门制定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立法,明确思政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以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权利。通过立法来规范思政工作的开展,将思政工作逐步纳入法治轨道,才能使思政工作主导权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三)内容主导

内容主导是指思政工作既要联系实际,又要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实现思政工作控制力的提升。

首先,思政工作要联系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求思政工作既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地制宜要求思政工作要结合学校、社区、企业、医院以及军队等的工作实际来开展,比如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企业思政工作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避免思政工作虚化,思政教育教条化、形式化现象的发生。思政教育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思政教育需要理论创新。一般而言,传播和灌输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切阶级和政治集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然而,意识形态教育也并非思政教育的全部内容,新形势下思政工作要体现时代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思政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关爱、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原本相对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同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通过心理疏导,将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等正能量传递给教育对象,真正让教育对象解开心结、摒弃敌意,化解社会矛盾;思政教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相融相促,着力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政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从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养分,挖掘有益的思想教育元素,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注入正能量。

(四)方式主导

方式主导是指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藉此提升思政工作的控制力。

首先,传统形式与现代载体相结合。传统思政教育往往偏重于宣教和灌输,实效性不高,要挖掘思政教育经典素材、真实案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如唐山市开展的网上“道德堂”活动就是传统形式与现代载体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成为传承中华文化与美德的重要阵地;透过这种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通俗、具体,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从而达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其次,正面宣教与潜移默化相结合。思政工作既要发挥正面宣教的主渠道作用,也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要善于将爱国、眀礼、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和道德元素融入文化作品、影视作品中,融入各项节日庆典活动中,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使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这方面,韩国借助影视剧进行思想文化传播的做法值得借鉴。韩剧中大量植入各种文化元素,剧情多围绕儒家孝、信、礼、仪、廉、耻等道德要求展开,韩剧的热播使其不仅创造了巨大商业利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社会公众价值观的养成。

再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与网络思政工作机制建设相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路径,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对当前思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网络思政教育主导权应重视两方面建设:一是要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思政队伍,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舆情引导水平,使之成为网络舆论“把关人”,做好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审核把关和过滤工作;二是要建立“点面”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各地思政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面”统筹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同时,各领域、各部门作为“点”设置专门人员负责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共同提升网络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1]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2]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93.

猜你喜欢
主导权思政政治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潮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