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勇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1)
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梁 勇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1)
目的 探讨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3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73例采用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治疗效果、相关血清指标的改变情况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水平均显著增加,而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正常率、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依赖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可有效改善相关血清指标,不良事件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通脉颗粒;尿激酶;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病症。该病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成为了急性脑梗死的高发人群,明显影响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影响着患者的预后[1-2]。及时有效建立侧支循环通路,改善缺血区周围组织的血流状况,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均符合2008年全国第八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3],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12h内,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肿瘤、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龄47~81(62.3±6.7)岁。观察组73例,男44例,女29例;年龄51~80(62.1±5.8)岁。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1h内完成各项检查,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调控血压、调控血糖等。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将尿激酶(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957)50万~100万IU加入到100~20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毕。观察组采用通脉颗粒[华润三九(郴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3020340]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用法及用量同对照组,溶栓治疗后24h给予通脉颗粒10g/次口服,3次/d,疗程7d。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相关血清指标,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D-二聚体(DD)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评定标准
1.4.1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4]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意识最大刺激与最佳反应9分、水平凝视功能4分、面瘫2分、言语6分、上肢肌力6分、手肌力6分、下肢肌力6分、步行能力6分,满分45分。0分为无神经功能缺损,1~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1.4.2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标准[5]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大便10分、小便10分、修饰5分、用厕10分、吃饭10分、转移15分、活动(步行)15分、穿衣10分、上楼梯10分、洗澡5分,满分100分。60分以上为日常生活能力正常且生活可自理,41~60分为轻度依赖,20~40分为中度依赖,20分以下为重度依赖。
1.4.3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6]相关标准评定疗效。基本治愈:患者病症消失,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信号基本正常;显效:患者病症基本消失,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明显改善;好转:患者病症减轻,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变;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无变化;恶化:患者病症加重,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异常。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好转。
2.1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观察组神经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相关血清指标改变情况比较 治疗后,2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DD、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DD、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2.52组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d达到高峰。急性脑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微血管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脑缺血炎症反应、自由基损害等多种机制有关[7]。
表4 2组治疗前后相关血清指标情况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2组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例(%)
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主张尽早开展溶栓治疗,配合抗血小板凝集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状况,同时给予有效的营养脑神经疗法。由于静脉溶栓时间窗短,也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因而多采用小剂量治疗,但药物用量较少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在溶栓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采用改善脑循环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强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减少脑梗死面积,恢复机体脑神经。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为尿激酶和通脉颗粒[8-9]。
尿激酶是由新鲜的人尿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蛋白质酶,一般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冻干块状物或粉末。作用于机体后,其能激活体内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新形成的血栓溶解[10]。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尿激酶还可显著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在静脉滴注后,患者体内纤溶酶活性明显提高;停药数小时后,纤溶酶活性恢复原水平,但血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的增加可持续12~24h,作用时间较持久,故疗效更好[11]。
通脉颗粒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葛根,具有活血通脉的独特功效。丹参能明显缩小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面积,降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还能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并能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黏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川芎具有降压、镇静作用。葛根可扩张血管,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谢,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该药与溶栓药物配伍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状况,有效恢复脑部神经功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12]。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治愈率,有效改善相关血清指标,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王石林,陈树丹,黄晓东,等. 恩必普软胶囊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3,32(14):117-118
[2] 吴恳,王镇,李光杰,等. 血清hs-CRP和TNF-α与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相关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49-2450
[3] 单学斌,张春玲,马秀红,等. 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TNF-α表达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6):1118-1120
[4] 闵希瑞,张明波. 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研究[J]. 北方药学,2013,10 (6):77-78
[5] 钱春贤,张一凡,秦桂华. 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8):909-911
[6] 杨李,许宏伟. 通脉颗粒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VEGF、Ang-2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119-120
[7] 徐秀余,朱俊峰,陈潇潇.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12,9(1):43-46
[8] 段学忠,王翔艳,徐静. 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44-445
[9] 常焕显,刘丽艳,庄建光. 东菱克栓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6):4511-4512
[10] 陈玉娟,陈万海,吴文娟. 臭氧自体血回输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79-1780
[11] 黄旺,张启确,陈喜炎.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6):604-605
[12] 段学忠,王翔艳,徐静,等. 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RP,FIB,UA,HCY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0):2309-2311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7.028
R743.34
B
1008-8849(2015)07-0755-03
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