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手法

2015-03-17 17:24杨海霞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45期
关键词:游记文言山水

杨海霞

【例题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活水源记

[明]刘 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①,多松;其鸟多竹鸡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③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④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⑤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鲫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鹡鸰,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⑤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①槠:一种常绿乔木。②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③华阳外史弘景:指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南)人。曾为诸王侍读,奉朝请。永明中辞官,退隐于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句容县),自号华阳隐士,为道教著作家、医药学家。④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⑤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崖石有阁(单薄)

B.浸为小渠(渐渐)

C.而澄澈可鉴(照见)

D.属岁旱时(接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掌握,掌握较多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文本迁移法、事理检验法、语境推断法、语法推断法、互文见义法、成语推断法。

答案:A(薄:动词,接近、逼近、靠近。)

2.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涓涓然冬温而夏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乃溢而西南流/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又东北入于湖/月出于东山之上

D.又爱其出之不穷/不知老之将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试卷中考查的重点。

答案:D(A项,前者连词,表并列关系;后者连词,表递进关系。B项,前者副词,相当于“于是,就”;后者副词,相当于“刚刚,才”。C项,前者介词,相当于“到”;后者介词,相当于“从”。D项,二者都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根据文意,摘选文中语句填空。

(1)“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写出了泉水的

特点。(不超过4个字)

(2)“白野公之深爱之”的原因是                    。(不超过6个字)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文中有用信息的能力,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即可得出。

答案:(1)清澈可鉴 (2)其泽又能及物

4.本文首段交代活水源的周围环境,意在突出其历史悠久;次段写泉流之奇,从水温、水色、水之流向,水边植物,水里虫鱼,周遭鸣禽等多角度展现活水源的盎然生机。那么尾段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创作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要能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前提是要熟读文章,在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阅读归纳能力的一种培养与检测。

答案:尾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兹水”之爱,盛赞其“出之不穷”而有溉田润泽之功德,隐隐透露出对君子之德的向往。

【技法指津】

一、三读文章,求准求全

每篇山水游记都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主要注意通假字、多音字、破读字。第二遍要有语境意识,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如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句式等。 对文中大段的景物描写不要花太多的精力,从总体上把握景物的特点即可。

二、理清景、情、理的关系

因体裁特点,山水游记写景状物的篇幅较多,但是任何一篇山水游记都不会只是纯粹地写景。山水游记都是作者在游览时有感而发的,景中寄寓着观景览物时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景与情在山水游记中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是为情服务的。

在山水游记中,作者也会通过直接的议论来寄托政治抱负,有时候还会借景说理,这也是山水游记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山水游记中的议论,我们也应着重分析、理解。抓住了山水游记中的议论,其实就抓住了主题,因为山水游记中的议论往往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景、情、理的有机统一是山水游记作品中的一大特点。景情融合,议论点睛。当然,有些山水游记是完全没有议论的,如郦道元的《三峡》。

三、把握实与虚的关系

山水游记中记叙描写的名胜古迹、山川湖海、人情风物基本都可以考证,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对作品留有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

阅读山水游记时,一方面要理解其实写的一面,另外还应把握其虚写的一面。写虚景的方法主要有想象、比喻和夸张。

在阅读山水游记时,既要关注“景”中的现实之景,更要会欣赏作者的心中之景,即作者创造的艺术之景。读者只有充分展开想象,对作品中所绘之景,所叙之事,所状之物进行再补充、再创造,才能使这些作品常读常新、获得裨益。

四、关注含蓄隽永的托物言志

有相当数量的山水游记,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寄予作者对自然的崇拜。其中往往赋予自然风物以某些特殊的秉性,例如山的沉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在这些自然风物里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这一点在阅读山水游记时要特别关注。如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介绍了山得名的由来,进山游览的经过之后,从“前洞游者多,后洞游者少”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从山名被误传悟出学者必须“深思慎取”,这些至理名言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务为有补于世”的文风和人格魅力。

【阅读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姥山记

[明]熊文举

焦湖旷渺,相传一百八十里。有山如螺,浮于其中。字之曰姥,盖历阳之故事也。山之上建浮屠,本形家言,增庐郡人文之胜,吏其士者,实主之。余以老秋,溯洄登陟,盖综核庀材伐石之事焉。夫山卓立湖心,孤矣。近揽之,又复逶迤蜿蜒,风气阻蓄,乃宅百家,诸文学利其幽僻,选社结盟,藜火荧荧,上冲霄汉。余饮龙生草堂,生告余,是村跬步之外皆水,非筏不通,居人淳庞,外户可以不闭。余语龙生,是何必问津武陵,若使春水一棹经过,桑麻楚楚,四面桃花,水天一色,正不辨山之为姥也。少顷渡湖,夜宿中庙。庙在湖滨,楼阁峭起,凭栏怅望,湖耶?水耶?岚光耶?英英白云耶?是出没者凫鸥耶?隐现者叶舟耶?渔灯个个耶?立而端详所谓姥山者,是耶?非耶?有耶?无耶?余不能言其际矣。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历阳之故事也(古老传说)

B.溯洄登陟(逆流而上)

C.近揽之(揽胜,搜罗美景)

D.生告余,是村跬步之外皆水(半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用淋漓酣畅的笔法,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图。昭示世人:桃花源在武陵,更在姥山。结句连珠设问,又频以问代答,匠心独具,趣味无穷。姥山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B.作者因为年老,在秋天只能乘船逆流登上姥山,对它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了解姥山如何筹备建材,如何开山运石等等事宜。

C.姥山不管是近看还是远观,山势弯弯曲曲延续不绝,天水一色,时隐时现,浩渺无垠。

D.最后,作者一连用十一个“耶”字发问,湖耶?水耶?岚光耶?英英白云耶?……激发人们的联想,而掩映在白云深处的姥山,似梦似幻,它的真正的面目,是耶?非耶?读者只能自己去揣摩想象了。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之上建浮屠,本形家言,增庐郡人文之胜,吏其士者,实主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揽之,又复逶迤蜿蜒,风气阻蓄,乃宅百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游记文言山水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朋友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