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于景 寓理于情

2015-03-17 00:14覃克良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45期
关键词:主客贬谪箫声

覃克良

全文不论议论还是抒情,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相互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寓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画面: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把读者引入了秋夜长江、明月清风的美景之间,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先用“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引出“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来抒发因不得志而带来的痛苦。随后借箫声起,悲意生,而融入了作者内心隐痛的情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孤妇泣,六个比喻,渲染出了箫声的悲凉,强化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这样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流露出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也就是“对文”的写法,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想到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又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主人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的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便是由痛苦到解脱的升华,最终找到了解除痛苦的答案,用理趣的语句,如水和月的对比,阐述了世上任何事情都具有短暂和永恒的两面,只是各人的世界观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人生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永恒的,何必去羡慕事物的长久而悲叹人生的短暂呢?羡慕本身就是一种占有欲,一个人是不该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过多的追求只是庸人自扰。有一颗超越得失的心灵,能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的心态才是一个无所拥有的人最大的拥有。从而完美地做到了景、情、理的有机结合。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本文重点不在记游,而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这种哲理性并没有用抽象的哲学语言和纯粹的逻辑思辨来体现,而是采用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感叹人事沧桑和吾生有涯,行文充满诗情画意,使写景、抒情、说理统一,形象性与哲理性统一。

猜你喜欢
主客贬谪箫声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吹箫引凤
经验与存在
器乐考级的历史演进及主客认同
箫声中的月亮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曲刘合奏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