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215300)
着眼于园本教研,放眼于教师发展
戴美芳(江苏省昆山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215300)
园本教研,顾名思义,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园本教研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取向,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一种文化组织形式。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将教学实践与研究密切结合的、探究的、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制度文化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取向,还是园本教研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阶段性发展的过程,中心是专业成长,这种发展需要制度来保障。为了进一步完善全园园本教研活动,我们建立以“横向教研组为面,纵向教研组为点”的园本教研体系。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按照“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我们制定了幼儿园的教研常规管理制度,了解教师的实际要求,在年级组和教研组中进行广泛讨论,让教师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相关制度的修改中来,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不断完善各项园本教研常规管理制度。
我们坚持每个双周周三的教研活动,边学习边讨论,引导青年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为了更好的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我们打破过去教研组长“一言堂”的做法,采用多种激励的学习方式,很好地调动了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研讨时,为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发言,有时就以青年教师组成一个研讨小组,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就显得比较轻松,畅所欲言,无拘无束。比如在我们的园本教研活动——“理论学习”中,教研组长事先把学习资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提出若干问题,然后一起集体学习、交流,请每一位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对有积极参与、独到见解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我们还尝试改变一些传统的理论学习评价方式,重点从评说、评写、评做三个方面入手,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优化,重视青年教师学习的消化环节和实践环节,切实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了青年教师从想说到敢说再到会说,深化了教研活动,微醺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园这两年招收了很多新教师,青年教师的队伍逐渐庞大起来,这一批新生力量给我园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同样带来了难题,青年教师往往在教学工作等方面一开始摸不着头脑,雾里看花,不知所措。为了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我们开展了“青蓝结对”的活动。“青蓝结对”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实践中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培养的一种传统的园本培训模式。它采用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合作的形式,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师观察、模仿骨干教师教学实践,另一方面骨干教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逐渐使青年教师体悟这一职业中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为了加快这一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园在师徒结对时建立了合理的结对模式。
1.精心挑选导师队伍。我们挑选学术带头人、年级组长、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和骨干的老教师做师傅,充分发挥导师的辐射、带头作用。
2.采用有效性的培养方式。(1)导入阶段,我们采用“小点突破、模仿改进”的方式,目的是为青年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2)学习阶段,我们采用“以点到面,举一反三”的方式,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自我学习、体会教育教学技能。(3)巩固阶段,我们采用“先收后放,先死后活”的方式,目的是巩固和提高青年教师初步掌握教育教学技能。
3.建立合理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比如,在“师徒结对”的前期要了解这一工作常规制度,师父和徒弟要制定好计划或方案制度,在“师徒结对”的过程中丰富档案袋制度,在“师徒结对”的后期要做好成果汇报,并对其考核,真正把“师徒结对”工作落到实处。
“一课多研”是我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有位智者说:“好的成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了关注、支持每一次的活动和比赛,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当好参谋,我园成立了由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科研团队。在每一次的比赛活动前,我们的核心团队本着关注教案的重难点环节、关注青年教师的个性需求的理念,采用一种“多对一”的互动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完善活动的方案。团队成员以问题为启发,以建议扩补充、以质疑助拓展,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上不断趋于完善。
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挑剔的旁观者”,要发现问题与不足,引发青年教师及时去思考;一个优秀的团队是“适时的合作者”,在真正需要的时候,能够融进青年教师的活动之中,予以帮助;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创新的捕捉者”,能够敏感的发现青年教师的教育智慧,及时引领与点燃。
我园提出青年教师要有“总结出来、展示出来、转化出来”的教育观念,支持他们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智慧教育,享受教科研过程中带来的成功体验,从而积蓄热情和动力投入到新问题研究中去。
1.构建科研模式。我园的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承担了自己的微型课题,年轻的骨干教师还承担了年级组的子课题,正是在课题的研究中,教师提升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增强了教研能力,看到了教研给实际工作和个人成长带来的帮助,更增强了对教研活动的兴趣与信心。
2.展示科研过程。我们鼓励青年教师“秀一秀”研究过程,“晒一晒”研究成果。第一,定期召开课题的讨论会,园领导进行及时的检查与指导。第二,每月一期的《教科月报》以文图结合的形式向我们展示这个月的教科研动态;第三,“缤纷活动”的开展将我园的课题《幼儿园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以融会贯通的形式穿插在每一个青年教师的课题中;第四,邀请专家对课题中期成果展进行专业指导。第五青年教师进行课题汇报课,并撰写发表论文。
3.评价转化成效。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鼓励青年教师制定一系列“课题评价表”来展示这些复杂的理性认识,更好地将日常教学与研究进行融合。园领导敏锐地观察和发现教师实践中迸发的智慧花火,用“赏识”的评价做燃料,助燃青年教师们研究的热情。
总之,园本教研是一个知识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正所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青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经受磨炼,慢慢成长起来,感受成长中的困惑,成长中的快乐。在今后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我园将在这片沃土上继续着眼于园本教研,放眼于教师发展,努力创设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利环境,促进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