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人送别诗中的“泪”意象

2015-03-15 01:47陈泽森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
名作欣赏 2015年35期
关键词:唐人意象诗人

⊙陈泽森[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 510632]

作 者:陈泽森,暨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唐人送别诗,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人文背景,几乎含纳了送别诗的各种类型,形成了唐人送别诗所独有的特点。在古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阳关”“杨柳”“明月”“美酒”等,而“泪”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主要意象之一,泪为心声,“发乎中而见于外”,是情感的外在显现。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们往往借助眼泪来表情达意,而眼泪也往往最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一、“泪”意象的代表类型

唐人送别诗的一个特点是送别的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广泛,以诗歌来描摹“暂离之状”、抒写“永诀之情”,所以产生的“泪”自然也是类型各异。

(一)亲人之泪。自古迄今,骨肉至亲面对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逢的离别,总免不了伤心落泪。韦应物的《送杨氏女》是一首比较特殊的送别诗,描述了父女惜别之泪。结尾六句“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叙述送别长女之后作者自身的伤感情绪,并在归来时见到幼女而涕泪不止。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贫家父女临别时的真情实感,充溢于整首诗的字里行间,感人至深。白居易的《别行简》则阐释了兄弟之泪,末四句“何言巾上泪,乃是肠中血。念此早归来,莫作经年别”,写分别时作者如何痛断肝肠、血泪斑斑的情景,并希望弟弟看在兄长伤心悲痛的分上,早早回来团聚,读来令人动容,兄弟情深,可见一斑。

(二)友人之泪。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最多的当属同朝为官的同僚之间的送别以及朋友之间的离别。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当情感积淀到一定程度时,便化作了喷薄而出的泪水。司空曙《峡口送友》中“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往泪沾巾”二句,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生离,别情最是伤感缠绵,而客中送客更显悲苦深刻;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中“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韦庄《江上送别李秀才》中写道“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处再逢君”,一曲离歌响起,不争气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下次相逢,又将会在何处?徒叹奈何。

(三)爱人之泪。相爱之人分别后往往令人痛彻心扉、刻骨铭心。崔郊的《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全诗通过“泪”所表达的别情,委婉曲折,写出了相爱的两个人从此陌路的悲况。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将送行者暗喻为水中芙蓉,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他是从行者的眼中来写送者,却又不直接描写送者在“晓别”时的情态,而是转忆昨夜这位芙蓉如面的情人泣血伤神的情景,令人不忍卒读。

二、“泪”意象的情感类别

同样是离别的情景,同样是描写泪水,诗人的性格不同,生平遭遇不同,所抒发的情感自然有所差异,抒发情感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因而诗的内容和表现出的情感基调也各有特色。

(一)慷慨激昂之态。唐代送别诗虽多黯然销魂之作,但也有不少送别诗一反凄苦悲酸之态,在离别之际表现出乐观的情绪和不凡的志向,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发的精神。高适的《别韦参军》中“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二句强调不要为了在岔路口分别而泪湿衣衫,写苦况却不见沮丧之态,惜别离仍发豪放之情,以情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陆龟蒙的《别离曲》极力描写一位即将奔赴疆场、远离亲人的壮士的激昂胸怀:“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既不洒离别泪,又耻为游子颜,他渴望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那般,在关键时刻能忍痛牺牲局部以保全整体。

(二)哀婉凄悲之情。古代的送别诗,受社会环境和离别心情的影响,大多写得悲悲戚戚,令人不禁泫然。杜甫的《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中“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两句为倒装结构,意思是此次分别之后,各自的未来都非常茫然,让人伤心断肠。诗人把在心中郁积已久的惜别伤时的辛酸眼泪,对着这位朋友尽情地倾泻起来,意极凄悲。元稹的《送卢戡》尾联“红旗满眼襄州路,此别泪流千万行”,表达了诗人目送卢戡踏上前往襄州的道路,分别时的无限感伤的情状催人泪下。而另一首《夜别宴》中“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描写作者在淡淡的临别嘱咐中,吐露了对别者的深深怀念和依恋之情,对友谊的珍重和笃诚跃然纸上。

(三)忧怨愤慨之绪。唐人的送别诗中不少在惜别中掺杂着诗人对世事的愤懑,对人生失意的抑郁不平,忧愤的色彩十分明显,特别是那些出自流贬诗人之手的赠别之作,可谓“诗家不幸文坛幸”。柳宗元的《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后四句“直以慵书照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抒写遭受政治迫害后的极度悲愤心情和对政治盟友的无限依恋之情,泪眼中饱含愤慨与无奈。他的另一首送别诗《别舍弟宗一》中“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感慨深沉,别情浓烈,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不平遭遇的深深愤慨和强烈不满,熔别离之痛与贬谪之悲于一炉,而泪则强化了这种忧怨愤慨的情绪。

三、“泪”意象的表现手法

在唐人送别诗中,既要注入审美主体真实、自然而充沛的情谊,又要在言愁悲别中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表现手法不同,表达出来的效果也各具特色。

(一)直抒胸臆。亲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体现。司空曙的《峡口送友》大约是司空曙初任剑南节度使韦皋幕僚时送别同乡好友之作,“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往泪沾巾”点名送别的地点、季节以及“泪沾巾”的悲伤情态,“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则写送别好友万里远行时的惆怅心绪。全诗语言明白如话,直言流泪,情绪低沉哀伤。高适的《别韦参军》则写得肝胆刻露,字字情真。“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直吐深情,直提涕泪,写苦不见颓靡之态,惜别仍发豪放之情,表现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

(二)借物抒情。深挚的情感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唐人的诗本就重情趣和意趣,于是他们找到了借物抒情这一法宝。杜牧的《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的后两句描写别情,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他物抒己情。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本来毫无感情的蜡烛,此时也为一对恋人的分别流下了痛惜的眼泪,并且一直流到天明分别的时刻,显得别具一格。

(三)情景交融。在有些写景的送别诗中,我们很难看出作者的情绪,但实际上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即景就是情,情就是景。在送别诗中,诗人们送别时的眼前之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如温庭筠的《早春水送友人》“:青门烟野外,渡送行人。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春。残波青有石,幽草绿无尘。杨柳东风里,相看泪满巾。”这首送别诗以写景著称,几乎通篇都是景语,融情于景却又略无痕迹。尾联点出大好春光不能同赏,反逢离别,使人备觉伤春复伤心,自然是“泪满巾”。又如刘长卿在《饯别王十一南游》中写道:“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友人之舟已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挥手送别,并洒下离别的热泪。

四、“泪”意象的时代应用

诗歌是人类外部活动和内在情感活动的记录,送往迎来、悲欢离合是人类众多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自诗歌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一定会有关于送别内容的诗歌。在唐代之前和唐代之后的送别诗歌中,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

(一)唐代之前。早在春秋时的《诗经》中,便有了送别内容的诗。《大雅·民》和《秦风·渭阳》都是送别的篇章,表达了留恋和祝愿之情,却无一提到流泪的场景。而战国时屈原虽然没有写过专门的送别诗,但在诗中不止一次写到送别的内容,只是没有提到与“泪”相关的送别意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具体某一文人所创作的送别诗明显地多起来。无论是魏陈思王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的《赠蔡子笃诗》,还是晋诗人孙楚的《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从南北朝开始,送别诗不但数量增多,而且也开始直接描写别离时的流泪画面,如齐王融的《饯谢文学离夜诗》“翻情结远旆,洒泪与行波”二句。然而这里的“泪”还不是直接表达的离人泪,仅仅是想象和虚构。

总之,与送别内容相关的诗歌,从《诗经》开始,一直是不绝如缕。但直到汉魏时期,也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题材领域。到了南北朝时期,应该说有了较大的发展,专门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多了起来,送别诗已经渐成气候。到了隋代无名氏写的一首《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未归”,才透出唐人送别诗的先声。因此,在唐代之前的送别诗中,“泪”意象的应用并不常见,不具备典型性。

(二)唐代之后。唐人诗歌对后代影响深远,宋元明清几朝,无不受其惠泽与启发,对唐诗亦多有借鉴和吸收。以宋代为例,送别诗在数量上很多,写得不错的也不少,如王安石的《送项判官》、张放平的《送苏子由监筠州酒税》、危稹的《送刘帅归蜀》等。相比而言,宋人的送别词其实比送别诗更为精彩,而且“泪”意象的运用也更加频繁多样。如林逋的《长相思》下阕“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湖已平”,直接进入离别时双方热泪盈眶的场景描写,流泪眼望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有情人却无缘结秦晋之盟,难成眷属,今日一别,恐怕永无重逢之日。再如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的下阕:”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仔细探究,诗人笔端有泪,凄入心脾,惜别深情显露在外,“志士独悄悄”之叹隐而在内。还有我们特别熟悉的柳永的《雨霖铃》,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苦。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彼此对望,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更能显见内心的悲伤。

在唐代之后的作品中,无论是描写离人泪的,如情人泪、儿女泪、友人泪、英雄泪,还是描写含有颜色之泪的,如红泪、粉泪、清泪、胭脂泪等,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相比唐诗更甚。简简单单的“泪”,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发展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色彩和多姿多彩的情感。

五、结语

在“泪”这一意象上,积累和沉淀了历代诗人们的深重感情。在中国古代送别诗歌中,只要一见到“泪”这个意象,就会令人无比动容,产生一片有关离别情怀的联想,不管是亲人离别、友人离别,还是爱人离别,无不是一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离别情绪。通过对唐人送别诗中“泪”意象的发掘,我们对唐诗的审美属性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其中透显出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刻的认同感。

[1](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赵炳耀.历代送别怀远诗歌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3] 刘洁.唐诗题材类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 何方形.唐诗审美艺术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 程郁缀.唐诗宋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鑫宇.对唐人送别诗的几点看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7] 张明非.论唐人送别诗的审美意象[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8]宋琴风.挥手之间别情万种——浅析唐人送别诗中的别离之情[J].语文教学之友,2009(8).

猜你喜欢
唐人意象诗人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抚远意象等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从日藏《唐人相扑》装束看清代中国戏曲的在日传演
古代也有交规,唐人超速要“打屁股”!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