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拒绝言语行为差异调查

2015-03-15 07:32
关键词:权势言语距离

陈 利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中美拒绝言语行为差异调查

陈 利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对中美在不同社会距离和社会权势下使用拒绝语用策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拒绝语用策略使用上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表现在两者使用间接拒绝策略的比例都比较高,其中找借口、原因解释的策略的使用率都是最高的,策略偏好选择上呈现大体的一致性。但是,总体上美国人使用直接拒绝策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中国人,在个别辅助语策略使用偏好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中国人在四种社会距离下使用直接策略有差异,而美国组没有,在低权势语境下美国人和中国人使用直接策略差异显著。

言语行为;拒绝;中美;社会距离;社会权势

一、礼貌及拒绝言语行为

(一)礼貌

语言形式和礼貌程度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我们不能脱离语境去谈礼貌,对礼貌的考察应该同时包括对语言形式和语境的考察,包括双方的社会距离、权力地位等结合共同作用(Leech,1983;Brown&Levinson,1978,1987;Thomas,1983;Grundy,2000)[1]~[4]。礼貌往往随着文化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每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不同的标准判断言行是否合礼貌。

(二)拒绝言语行为

1.国外拒绝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要求在分析言语行为时应充分考虑交际的互动性和社交因素。拒绝是一种指令,是为了改变听者的行为而做的事情;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是说话者心里状态的表达;在一系列言语行为中,指令会威胁到听话人的“消极面子”[2]*消极面子即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即positive face,而表达会威胁到说话人的“积极面子”。因此,拒绝通常借助于间接手段,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Searle,1971),包括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具体的言语行为受具体社会规范制约,因此,说话人需要知道听话人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双方关系以及双方话题和交谈目的,包括交际者的社会地位权势关系(social power,简称P)、社会距离亲疏度(social distance ,简称D)和话语强加度(Absolute ranking,简称R)几方面。在这样的话语轮中,拒绝者会采用积极的策略来软化拒绝言语行为的强硬度,从而使交际能够正常进行下去。因此,我们可以预测为了减少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拒绝策略会被说话人在交际中使用。Beebe et. Al (1990)[5]参照Blum- Kulka (1984)[6]对言语行为的三个层面的分析提出了对拒绝策略的分类,本文以此为标准进行分析。

2.国内拒绝言语行为理论研究

国内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1)“拒绝”语的策略与模式(马月兰,1999,2000;王爱华,2001;吴建设,2003;姚俊,2003;唐玲,2004)[7]~[12]。其中王爱华(2001)[9]以Beebe et. Al (1990)的实验为框架探讨了汉语和英语的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对三个层面下的拒绝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2)影响拒绝言语行为实施的因素:王爱华(2001)[9]提出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和行为的难易程度三种社会因素的作用方式在两种语言中完全不一样,并且情感也影响言语的变化;唐玲(2004)[12]认为影响中国人采用何种拒绝方式按大小依次排列为权势→强加程度→社会距离。(3)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中的“拒绝”语研究(徐晓燕、夏伟蓉,2003;王芙蓉、刘振平,2006)[13][14]。

目前,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对文化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作为语用的一种,拒绝语表达很大程度上涉及文化因素。而随着来华的美国留学生日益增多,对美国学生的文化和语用考察相对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在此现实基础上,通过对中美拒绝语用的考察,希望美国留学生的文化教学能够有所启发,同时使中美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

二、研究方法

(一)语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语篇补全测试法(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DCT)进行调查。选取年龄在20—30岁左右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各18名,被试基本情况如下:

中国组被试:18人;年龄在20~30岁间;均为清华大学理工科类本科生和研究生,没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男女性别比例为1∶1。

美国组被试:18人;年龄在20~30岁间;均为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没有汉语学习经验;男女性别比例为5∶4。

两组共计36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36份。

(二)问卷设计

问卷中的情景设置参照语用功能,设置了拒绝邀请、拒绝建议、拒绝请求和拒绝提供四类情景,每份问卷包括12个情景补全题目,所用情景均来源于生活常用情景,力求做到真实贴切。美国组英语问卷制作完成后交由北京语言大学两位美国外教审核修改,力求做到情境和言语表达符合美国人习惯。每类情境下有社会距离问卷和社会权势问卷,因此每类情境下包括6个问题。然后将这72道题目以拉丁方排列方式组合到问卷中,组成6套问卷,每套问卷12题,每套问卷包括社会距离下亲密、熟识、相识、陌生关系和社会权势下高、低关系各两题。如:

你的同学邀请你参加周末的聚会,可是你不喜欢人多的聚会,你怎么拒绝?

同学:周六晚上有时间吗?一起去三里屯聚会吧?

你怎么拒绝你的同学?

社会距离不同水平情景举例见表1:

表1 社会距离变量不同水平的情景举例

社会权势不同水平情景举例见表2:

表2 社会权势变量不同水平的情景举例

(三)实验涉及因素

1.社会距离(D)

2.社会权势(P)

3.拒绝策略

(四)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两部分,实验A和实验B。实验A是2×4的两因素设计,国别是被试间变量,分为两个水平,即中国和美国。社会距离是被试内变量,分为“亲密关系”“熟识关系”“相识关系”和“陌生关系”四个水平。实验B是2×2的两因素设计,国别还是被试间变量,分为两个水平,即中国和美国。社会权势是被试内变量,分为“高权势即上对下”和“低权势即下对上”两个水平。

(五)施测

问卷施测采用纸笔和电子邮件两种形式,不限制被试答题时间和答题长度,力求得到完整和真实的数据。同时还跟个别被试进行聊天式访谈,了解其答题思路及背后的文化背景,为原因分析提供一些依据。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实验A结果及其分析

研究表明,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不同社会距离条件下拒绝言语策略使用上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总体来讲,中国人间接策略的使用率高于美国人,反之,美国人的直接策略使用率高于中国人,详见表1:

表1 中国组、美国组在不同社会距离条件下拒绝语用策略使用情况

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不同社会距离条件下美国组使用辅助语策略的频率也比较高。美国人主要运用“肯定态度或赞同策略”和“感谢策略”,分别占了辅助语策略运用的的31.7%和48.78%。而中国人在辅助语策略运用表达时主要采用停顿语与语气词手段以及明确双方关系的称呼语等策略。这也证实了两国人在感谢语用表达上文化偏差,美国人喜爱表达感谢,而中国人却觉得过多表达感谢会让人产生距离。

我们对中国组和美国组在不同社会距离下直接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卡方检验,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2 美国组、中国组直接策略使用情况卡方检验统计表

(本次卡方检验来自SPSS数据库分析。理论频数小于5的数值不能超过20%,否则结果不可靠。本检验最小数值为45,结果可靠)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组和美国组在不同社会距离条件下直接策略使用情况差异极其显著(p=0.000<0.05),中国人在表达拒绝语用时使用直接拒绝策略要远低于美国组。

同样,通过对比中美在不同的社会距离下间接策略和辅助语策略的使用情况,得到p值分别为0.182和0.138,差异均不显著,两组在表达拒绝语用时,均较多地倾向于运用间接策略,但是相对而言中国组使用得更多;而辅助语策略运用总量上美国组要多于中国组。

我们在四种社会距离下分别对中国组和美国组运用直接策略、间接策略、辅助语策略使用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表3显示:

表3 中国组和美国组在四种社会距离下各种策略使用情况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1)中国组和美国组在亲密关系陌生关系中,直接策略、间接策略以及辅助语策略使用情况差异不显著;

(2)在熟识关系和相识关系中,中国组和美国组在直接策略表达上均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1和0.007。美国人在熟悉关系中比中国人更多地运用直接策略。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组在熟识关系和相识关系中更加注重“礼貌”,注重减少对被拒者面子威胁程度,“保全”被拒者的“面子”。在熟识关系和相识关系中,中国组和美国组在间接策略和辅助语策略使用上没有显著差异。

此外,我们分别对中美两组在四个社会距离水平下拒绝策略使用量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在社会距离条件的四个水平上,美国组的直接策略运用没有显著差异,而中国组在亲密关系和相识关系上,差异接近显著(p=0.071),中国组在拒绝亲密关系时使用的直接策略多于拒绝相识关系时使用的直接策略数。

(二)实验B结果及其分析

研究表明,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和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人在不同社会权势条件下拒绝言语策略使用上呈现出不同的使用趋势,总体来讲,中国人间接策略的使用率高于美国人,反过来,美国人的直接策略使用率高于中国人,详见表4。

表4 中国组、美国组在不同社会权势条件下拒绝语用策略使用情况

从上表我们可以更明显地看出:

在不同社会权势条件下美国组使用辅助语策略的频率也相对较高。和社会距离条件下的辅助语策略运用一样,美国人在社会权势条件下主要的辅助语策略中主要运用“肯定态度或赞同策略”和“感谢策略”,分别占了辅助语策略运用的41.67%和51.17%,两者几乎占了所有的辅助语策略。进一步证实了美国人喜爱表达感谢,而中国人却觉得“过分表达感谢会让人产生距离”这一文化差异。中国人在辅助语策略运用表达时主要采用停顿语与语气词手段,且为数不多。

我们把中国组和美国组在不同的社会权势下使用的直接策略、间接策略、辅助语策略情况分别做单因素的卡方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表5 中国组、美国组在不同社会权势条件下拒绝语用策略使用情况卡方检验

由上表可知,和社会距离条件下情况相似,在社会权势条件下,美国组和中国组在直接拒绝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p=.002<.05),美国人在社会权势下运用直接拒绝策略远远高于中国组,而在间接策略和辅助语策略运用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我们对两种社会权势下分别对中国组和美国组运用直接策略、间接策略、辅助语策略使用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

表6 中国组和美国组在两种社会权势下各种策略使用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组和美国组在不同社会权势两个水平上使用策略差异主要也是体现在直接策略的使用上:在高权势的条件下,中国组直接策略数少于美国组,差异接近显著(p=0.074),而在低权势条件下,这一差异更加明显(p=0.009),差异极其显著。中国人对社会权势比较敏感,尤其是处于低权势地位者,在表达拒绝时,由于等级观念的文化背景,下级拒绝上级趋于运用更加礼貌的间接策略,直接策略运用非常少,而美国人没有这么深厚的等级观念,因此在直接策略运用上还是很多,折射出美国人一贯的“独立平等”理念。

此外,我们分别对中美两组在两个社会权势水平下拒绝策略使用量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在社会权势条件的两个水平上,中国人在拒绝上级时运用的直策略明显低于拒绝下级(p=0.014),而美国组则没有明显差异。

(三)从测试结果看中美拒绝行为差异的原因

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相差甚远,被视为东西文化的代表。根据上述调查,无论是四类社会距离水平还是两类社会权势水平下,中国组被试在直接策略使用上明显低于美国组被试(p值分别为.000和.002)。中国人拒绝别人时充分考虑要维护对方和自己的“面子”,通过采取避免相互的面对面冲突而达到拒绝的目的。而美国人推崇“直言快语”,他们的价值判断以事实为根据,认为谦辞近乎虚伪,认同一致才是礼貌而合理的。所以在西方传统礼貌中,独立的自我受到尊重才是给面子和有礼貌。西方国家的人们在质量准则和礼貌准则发生冲突时,往往遵循质量准则而不是礼貌准则。

调查数据显示,在社会距离四个水平上,中国组被试使用直接策略数量依次按相识关系、熟识关系、陌生关系和亲密关系顺序递增,相识关系和亲密关系直接策略使用差异接近显著(p=0.071),而美国组被试在这四个水平上直接策略的使用量基本平衡。倡导“我们文化”(朱维芳,1997)[15]的中国人把自己和所谓的“自家人”视为一体,以区别自家人以外的其他团体。因此,在表达直接拒绝时,中国人往往容易用在视同他们自己一样的亲密关系者身上。同时,中国社会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其情感关系取向十分明显。林语堂先生就曾说过:“人情,面子和命运是支配中国人生活的三大女神。”[16]碍于人情,在对熟识关系和相识关系表达拒绝时,美国组被试使用直接策略明显多于中国组被试(p值分别为0.011和0.007),中国人就比较少的采用直接策略方式,而大多用间接策略表达拒绝。但是,中国人并不是对谁都会顾及对方“面子”——“人情”有一定适用范围:只在熟人之间并且是非经济性的关系中才讲人情。“社会交换是一种人情交换,它以交往者的责任、感激和信任为纽带,一方受到另一方的帮助,心存感激,以后再予以回报”(黄翊,1999)。相对地,中国人对陌生人常常是疏远冷漠的,因为双方彼此互不相识,今后来往的可能性非常小,可回报性几乎没有,因此没必要给对方一个“人情”。因此在陌生关系中,中国人使用直接策略表达拒绝的数量只少于亲密关系下使用直接策略表达拒绝的数量,而事后在对部分被试的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他们中国组被试感觉在陌生关系下更容易开口拒绝。

此外,中国属于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受传统儒家思想和宗法社会制度影响,中国社会信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际准则。在如此等级森严的历史环境下,中国人对权势非常敏感,处于低权势的说话者在交际时分外注意礼貌原则,特别是拒绝语这种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调查显示,低权势下,中国组被试直接策略使用显著低于美国组被试(p=0.009)。美国人强调个人,包括个人的身份、个人的作用等。在这种主张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平行社会结构下,人们常常对“lose face”一词不能理解,他们常常会毫不顾忌地直接拒绝别人甚至是长辈或者上级的要求。

中美两国在拒绝言语行为上体现出来的差异,正是“我文化”与“我们文化”、“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的文化观折射出来的。这些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中美在表达语用上的不同。

四、结论

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中美在不同社会距离和权势条件下拒绝策略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结论:(1)中国人比美国人在拒绝时更加委婉,主要体现在直接策略的使用上,尤其是在熟识关系、相识关系和拒绝者处于低权势的语境下;(2)中国人对权势高低更加敏感,在社会权势条件下,注重礼貌原则,而美国人则注重质量原则。

[1]Leech.Goeffrey,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 Longman, 1983.

[2]Brown, P. and S. C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liur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3(4) .

[4]Grundy, P.Doing Pragmatics (2nd edition)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5]Beebe, L. M., T. Takahashi, and R. Ulissweltz, 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s[C]//In R. Scarcella, E. Anderson, and S. Krashen (eds): Developing.

[6]Blum-Kulka, S., Learning how to say what you mean in a second language:A study of the speech act performance of learners of Hebrew as a second language. [J].Applied Linguistics,1982.

[7]马月兰.从语篇表层谈中美拒绝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4).

[8]马月兰.中美拒绝语策略共性比较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9]王爱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10]吴建设.拒绝语的表达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

[11]姚俊,从英汉拒绝策略的语用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J].山东外语教学,2003(1).

[12]唐玲.汉语拒绝言语行为[J].华文学院学报,2004(2).

[13]徐晓燕,夏伟蓉.英语“拒绝”言语行为语用策略对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14]王芙蓉,刘振平.欧美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习得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 (4).

[15]朱维芳,“文化诧异”现象研究[J].外语教育与研究,1997(1).

[16]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林东明)

A Study of Making Refusals by Chinese and Americans

Chen Li

(Yuanpei College,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s and Chinese when they make refusals in diversified social distances and social power. The major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refusal speech act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The similarities lie in the selection of refusal strategies. Chinese and Americans opt to use more indirect strategies than direct ones; among the indirect ones, the use of the “reason and excuse” is the highest. The preference of the strategy choices seems to be the same. In terms of differences, the use of direct strategies by the Americans is higher than that by the Chines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direct strategies between Chinese people in four different social distances, but it is not the case with the Americans. In the context of low power, there is a marked 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direct strategies between Americans and Chinese.

speech act; refusal; China and America; social distance; social power

H03

A

1008-293X(2015)11-0090-06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6.017

2015-05-04

陈利(1985-),女,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语用与语法研究。

猜你喜欢
权势言语距离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权势中的部分等同关系——高等学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话语分析
骄傲与谦卑
算距离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爱的距离
狐假虎威
距离有多远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