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杰
【关键词】思想品德 融入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120-0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流动成为一个隐含的过程,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之间所存在的教学环节越少、教学环境越好、教学层次越简单、教学距离越短、教学信息的质量越高,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紧密的融合,尽可能地简化教与学之间的诸多环节,成为了教学效能提升的关键。基于此,融入式教学法开始进入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主要倡导教师身份与教学思路的转化,教师走入学生之间、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无缝对接,提升教学信息的传递效能,并通过相关教学环节的有机设计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运用融入式教学法并非是将教师混同于学生,而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思想去感化学生、带动学生、影响学生。在此,笔者谈谈开展思想品德融入式教学的方法。
一、身体力行,带动学生
在融入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要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教师所起到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角色定位的时候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另一方面,教师在自身的言谈举止、日常行为和道德品质上,能为学生提供可以学习和效仿的道德规范。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为人师表,要具有公正的道德素质、较强的规则意识、较高的文化学识、民族文化精神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以此来引领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笔者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与教授,使学生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有清晰的认识。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低碳出行,从我做起”的实践活动。笔者率先垂范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上下班,并且带领学生利用周末去河道、水源地收集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在此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自身的感悟、行为去感染学生。在带领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活动任务之后,笔者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讲给学生听,启发和带动学生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践。
二、激发活力,活跃课堂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自身教学活力的释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形成教学的“鲶鱼效应”。教师应充分发挥出“鲶鱼”的作用,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消除课堂中的讨论冷场、学习不积极、思考不认真的现象,使课堂变得“热”起来。
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的《做大自然的朋友》,笔者设置了一个课堂辩论专题——“要经济,还是要环保”。在辩论中,笔者使用了融入式教学法,自己加入反方,并且推举若干学生为辩论的裁判。笔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辩论,活跃了课堂氛围,产生了“鲶鱼效应”。此外,笔者主动走入学生中间,及时掌握了学生的思维、学习现状,收获颇多。
三、积极督促,推动教学
在融入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推动”作用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牧羊犬”的角色,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推动学生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不积极时要及时提醒、督促,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要及时给予其帮助,在整体学习氛围不浓厚时要及时调节氛围,以实现整体学习效能的提升。“牧羊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其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及时督促学生,促使其改掉懒惰、散漫的学习习惯。可以组建互助小组,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实现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提高。
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的《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笔者并没有急于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而是着重以“牧羊犬”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首先,笔者借助“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主题班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座谈,充分掌握了学生内心的想法,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互动与了解,逐渐形成了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基本共识。其次,笔者在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笔者有针对性地策划了“身边的节约在行动”“珍惜盘中餐,光盘在行动”等一系列活动。笔者不仅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还起到了引导、监督和启发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有所感悟、有所行动。
总之,融入式教学法可以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融入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教学角色的“转变”,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走近学生、融入课堂,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进而实现教学信息更好、更快、更高效地传播,切实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效能。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