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2017-01-04 10:47刘浩江樊荣
建筑建材装饰 2016年13期
关键词: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环境质量

刘浩江 樊荣

摘要:本文简要分介绍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与意义,概要提出集聚区绿色建筑实施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从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环境质量、绿色施工及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就具体项目绿色建筑实施中的核心环节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F42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13-115-02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绿色建筑

早在2004年,上海市根据城市地域特征和经济结构特点,在借鉴国际大都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提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并在《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指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开发理念,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功能的区域,也称为微型CBD(MCBD)。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按照其具体形态及内容载体的不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又可以大致分为(微型)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文化休闲旅游区、大型专业市场等不同形态。集聚区融合了金融、商务、信息、咨询等各种服务功能,为大量的新兴服务企业和总部机构提供了聚合空间,凸显了对服务企业的集聚能力和对产业、区域的辐射能力,加速了服务产业链的形成。随着我国中心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为缓解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各地纷纷探索中央商务区多极化、分散化发展的新路,各类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在全国也迅速推广开来。

绿色办公建筑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中国在2006年3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这是中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绿色建筑的理念也逐步为国内建筑界所接受并得以普遍推广。

1.集聚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对集聚区建筑群而言,其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与普通绿色建筑基本相同,但集聚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建筑群经常以一种特殊的开发使用方式推进,其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各方面与普通建筑有一定差异。概括地讲,集聚区绿色技术体系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能源:通过优化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等整体建筑能耗设计,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也可据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使建筑群能够更主动适应当地气候,如建筑自遮阳、自然通风措施等等。

(2)节约资源:主要指节水、节地、节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多利用可再生资源。比如,通过收集利用场地雨水、建筑中水,采用节水景观、节水器具等措施减少市政用水需求:充分利用3R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采用当地材料和高强度材料等技术等等。

(3)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外部环境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4)绿色施工:集聚区由于规模大,建筑施工周期一般较长,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应充分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达到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5)运营管理:通过执行调试计划对各系统进行调试、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利用能源分项计量系统记录建筑运行能耗情况,并及时发现存在不足制定节能措施以减少建筑运行能耗。

3“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部园区”绿色建筑重点技术分析

集聚区总用地面积23万m2,总建筑面积约80万m2,包含地下20万m2,地上约60万m2。本项目是集聚区首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m2,包括六栋独立的高层办公楼和一栋会议中心,设一层地下室,用作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均严格按照绿色建筑体系落实,项目6栋办公楼均已分别获得LEED金奖、银奖认证。

(1)建筑节能:整体规划中,通过对不同季节建筑群风环境的模拟分析,确定合理的总体建筑格局,建筑立面开窗比例同样依据风环境模拟结果设置,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和谐。同时,建筑体形系数、窗墙比、墙体平均传热系数等关键信息的在设计中进行了严格有效的控制,通过对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的提升优化以极大程度降低建筑能耗。作为减少光污染的附加措施,建筑立面在局部采用200mm深的竖向遮阳铝材(氟碳喷涂)饰条,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积极的节能效果。

(2)空调节能:本地块设置为整个集聚区(总建筑面积约80万M2)服务的区域能源中心,为整个区域提供集中冷、热.源。冷源采用冰蓄冷外融冰部分蓄冰方式,冷冻机与蓄冰槽采用串联式连接,提供1.5-12.5℃的冷冻水,可采用大温差低温冷水,大幅减少空调循环水量及输送能耗,同时为空调末端低温送风创造条件而大幅减少送风量,最终大幅减少运行成本及运行能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大空间区域定风量系统、过渡季采用全新风、标准层变风量低温送风系统、新风及排风热回收技术、汽车库C02浓度变频控制、冷凝水回收、高效制冷制热机组等一系列空调节能措施,实现空调能耗的大幅度压缩。

(3)节电技术:本地块内设置整个集聚区的高压中央变电中心。在此基础上,本项目10kv变配电所分别设置于三处,尽可能的靠近负荷中心,变压器采用环保节能的SBIO型干式变压器,具有低损耗、低噪音的性能:大型冷冻机组(1000KW)采用IOKV供电,以节约能耗:对大负荷用电设备(如冷冻机组、水泵等)设单独数字式电能计量装置。照明设计方面,大厅、走道等公共部位的照明采用BA系统集中控制,以利节能;消防疏散指示灯采用低能耗的“LED照明光源”:泛光照明、总体照明设光敏和时间程序控制,以节约能源。

(4)节水技术:设置了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屋面的雨水通过虹吸雨水排水系统,收集在地下室的雨水收集池内,经过初期雨水弃流和平流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室外绿化浇灌及物业清洗用途。此外,办公楼生活变频泵供水技术、选用节能高效的节水洁具也一定程度减少项目用水量。绿化景观设计中,大量采用本地植物以减小绿化浇灌用水量。

(5)节约材料:充分利用可在循环材料,建筑立面以不锈钢、铝合金、玻璃及玻化石为主,可循环材料占比较大:办公楼非承重部分如隔墙等充分采用以废弃物为原材料的建筑材料,并大量采用灵活隔断,这样可以采用减少重新隔断带来的浪费;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一体化推进,从而大幅度减少二次装修造成挖孔、打洞而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

(6)环境营造:结合基地边10米宽的市政绿化带,设置较大的乔木形成园区与城市的自然绿色分隔带;园区内建筑单体围绕中央近10000M2的生态花园布置,建筑单体设计充分预留自然通风的可能及有利条件,并结合空中花园、屋顶花园等空中绿化共享空间的设置,创造更多的亲近自然的机会:地下室、半地室,设置多个直径3M的采光天窗,大幅改善地下空间照明效果及空间心理感受。

(7)绿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落实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做到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在建筑材料上,选择了再循环成分高的环保材料,选择距离场地距离近的本体材料供应商以减少材料运输能耗。

(8)运营管理:基于前期周密的绿色节能综合设计措施,在项目设计及施工阶段,建设方及时引入专业能源管理公司介入,全程参与项目能源系统设计、施工与调试验收阶段工作。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现场能源消耗数据采集仪表、相关传感器及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及集聚区后续其它项目现场及远程实时能耗监测、能耗管理及经济性分析,从而适时提供设施优化运行方案。经过近5年的实际运行及多次优化,项目整体能源管理系统已日趋稳定与完善。

4.结语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集聚区的大规模建设开发方兴未艾,不同地区、不同定位、不同功能与规模的集聚区在绿色建筑技术适用性性方面将会有一定的不同,但绿色建筑的核心原则性技术体系将不会改变。在绿色、环保的规划开发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对于绿色集聚区、绿色城区、绿色城市等更大区域绿色建筑的探索研究将更为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环境质量
新型生态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节约资源
浅谈在建筑设计中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种多层连续式微波熟化农副产品设备
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方面的发展状况
基于C#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