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菊
【摘要】现阶段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走入了一定的误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寡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无趣、文言文教学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沉闷无生气。造成文言文课堂教学了无生趣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教师以及文言文教学本身。本文从兴趣引导文言文教学入手,探究初中文言文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兴趣引导 初中文言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44-02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灿如星河的文化长河中,文言文以其古老的文字和优秀的思想传承着中国千百年来优秀的文化结晶。那一篇篇饱含情感和智慧的文章,那一首首纪实与寄情的诗歌,让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展开心灵的对话,让我们从字里行间体味当时他们的心境和情感。然而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学生文言阅读和理解的水平较低以及教师自身的原因,导致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了无生趣。
1.新颖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由于文言文自身存在年代久远、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语法句式复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陌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1]。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导入,通过新颖有趣、别开生面的方式开场,让学生上可以开始就集中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入文言文学习。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以成语、名人名言等开题导入。在语文版七年级《伤仲永》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导入新课,开篇设问“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文中有个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第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情景。在语文版七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学中,笔者课前制作了一组杭州西湖美丽景色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描画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钱塘湖春景画卷,然后展开诗歌教学。第三,故事导入。初中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故事性和具象性的事物有独特的好感。以故事导入法更够通过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在语文版《出师表》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上课前收集一些有关三国时期的脍炙人口的小故事,课堂是展示给同学们,教师最后在以诸葛亮为切入点引入《出师表》。
2.深入挖掘,寻找文章的趣味性
文言文教学中倘若充分挖掘文章中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那部分内容,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的作用。初中语文版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课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以田园风光、自然美景等为主要内容,一般表达的是童真无邪、热爱自然与生活、悠然自得等情感,这些优秀的文言文能陶冶人的道德情操[2]。而深入挖掘文言文的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探寻文章的审美意蕴。初中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形象具体的事物慢慢有自己的情感解读,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从文言文的语言和内容上感知文章的主旨和审美韵味,从而让学生逐渐从情感上改变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初中文言课文中蕴含丰富的自然之美(比如《湖心亭看雪》介绍的雪景美不胜收)、形式之美(比如《陋室铭》在形式和思想上丰富的审美意蕴),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挖掘這些美之所在。第二,挖掘课文中的生活情趣。比如《核舟记》中以果核为原型的核舟中的“趣”入手,展开文言教学。第三,探究课文中的理性情趣。在语文版《论语》十则一课中蕴含了丰富的至理名言,在这些文章的教学中以突出“理性之美”为主,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和哲理性。
3.灵活运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文言文教学倘若采用古板呆滞、落后单一的填鸭式纯翻译教学法,只会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越来越心生厌烦。而灵活运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中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兴趣[3]。第一,开展多种朗读形式的文言文教学。朗读是学生理解文言内涵、体味文化主旨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既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熟练语文、感受文言文语言美,又能够领悟文章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交叉互换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中的形式美、节奏美。第二,开展各种文言文知识竞赛活动。竞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取胜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排练话剧”、“故事英雄会”等。
4.结束语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前提准备,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有这种肩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语文教师要彻底解决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缺失的问题,必须从课堂导入、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以兴趣为引导,协助学生挖掘文言文的趣味性和美妙性,让学生逐渐爱上文言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原建平.人教版初中新课标.文言文全解[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1.
[2]刘凤.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3]陈春梅.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