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钊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现代学徒制与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系研究
王 钊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通过分析研究国际上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系统分析并提出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架设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的桥梁、是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时阐述了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和策略。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职教体系;关系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学徒制曾是人类社会技术技能传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伴随18世纪由工场手工业逐步过渡到大机器生产时期的产业革命,学校教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学徒制所具有的情境化教学和教学做一体的特征使其顺应时代特别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得以不同形式的生存并发展。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间的文化及精神相互融合、统一的重要平台,将成为助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的强大动力和职业教育实施“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也必将极大地提升职业教育为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需求满足度和参与培养各方满意度的大幅提升,最大限度地实现多方共赢。
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有形式多样的现代学徒制踪影。2010年发表的一份有关奥地利职业教育的报告中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其十年级学生中约80%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这其中就包含有学徒培训,即所谓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其主要做法和显著特征为:整个学徒培训的过程是在职业学校和企业间交替进行,即实施“工学交替”,学生在企业现场接受实践教学培训的时间约占60-70%,在职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且补充企业实践教学所需专业知识的时间约占30%-40%;学徒培训时间根据职业不同一般在2~4年,多数为3年;法律保障有力,其颁发的《学徒法》既为学徒培训学生的就业、收入、福利及岗位升迁等提供了保障也使学徒培训中劳动局、联邦商会、地方商会、职业学校和学生各方责权利清晰。
在德国约60%青少年选择双轨制职业教育,其特点和优势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实践的时间比例大约为1:1,这种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下充分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一体化。学校招生后学生即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在学期间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使得学生毕业后既可获得从业经历,还可在在学期间获得学徒工薪酬和相关津贴。
在挪威教育体系中的职业高中约占50%,职业高中一般学制3年,有些职业经过2年在校学习和2年的企业学徒学习并通过考试,方可获得技工证书;还有部分专业经过1年的学校学习和3年的学徒学习并通过考试,方可获得技工证书,所有职业高中第一年均必须在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学期间,通过在企业学徒可以获取学徒工资,一般为新员工薪酬的30%-80%,随着学徒期加长和技能的提升而不断增长。
纵观国际上实施学徒制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其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共性体现在,一是国家立法保护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开展,既保障学徒工的合法权益,也明确合作企业的责权利;二是学徒制职业教育各环节如:学徒登记、学徒合同、学徒培训、学徒工资、就业等均有章可循,可操作性和规范性较强。通过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做”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学员的就业和受聘率。
我国著名职教专家赵志群教授指出“只有现代学徒制,才有可能提供职业教育情境学习(即“学会工作”)所需要的、真正的“工作与学习情境”。现代学徒制,是指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架设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的桥梁
现代学徒制其本质就是探索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共建育人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是架设在企业和职业院校间的桥梁,是为技术技能人才铺设的通往成才、成功之路。校企协同实施双主体育人既是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更是具有世界水准的中国现代职教体系的本质所在。
(二)是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最好的教育资源在企业,所以,不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就是将企业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和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将逐步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学籍和考评等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并与其相配套的教学督导办法、教学检查及反馈等系列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持续推进双主体育人的课程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建设;科学合理地制订保障学生/学徒工权益的学校、企业及学生/学徒工等多方共签的相关协议范本和主要条例等。所有这些制度、办法、条例、机制和标准的建设会极大地促进并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建设。
(四)是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重要途径
只有企业和学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且密切合作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间分工明确,它遵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真正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中解决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最佳结合,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重要途径。
(五)是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平台
伴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将逐步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即“校-企实质合作”问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共同开发专业和基于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及体系、研发与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导向要求相配套且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的专业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同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导并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不断地深入开展,找准突破点,为持续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一)我国的传统学徒制及其特点
在我国历史上“言传身教”的传统学徒制在正式的职业学校产生之前是知识、技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主要形式,是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技术技能的传艺活动,它是一种高度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在工作场所学习并了解工作过程,通过仔细观察并模仿师傅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感悟并及时捕捉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学徒者首先完成最简单的任务,然后跟着师傅工作,在师傅的监控和帮助下,逐渐过渡到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学徒不是被动地在一边看,而是在观察、模仿和师傅指导下实际操作,并逐渐学会师傅的技能。传统学徒制大多数都采用契约制或子承父业,新中国成立后的半工半读等教育模式等均具有典型的学徒制特征。
(二)传统学徒与现代学徒制区别:
序号区别点传统学徒制做法现代学徒制做法1学徒关系的构成师傅与徒弟学校、企业与师傅三方构成2学徒工待遇及保障学徒工待遇低下且无保障学生与企业准员工双待遇待遇(保险、薪酬)3学徒工身份学徒工身份单一学徒工和学生双重身份4学徒内容学徒工单纯学技术技能既学技术技能又学理论知识5学徒工出路学徒工出路单一岗位晋升和继续学习深造网络通畅6师徒关系师徒关系单一多为一对一师徒关系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7师傅待遇师傅带徒弟企业无额外报酬学校和企业共同聘请师傅并支付一定报酬8学徒出师(合格)标准学徒出师师傅考核决定由企业、学校、第三方和师傅共同考核决定9学徒制的法律保障各环节无法律保障建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
(三)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1.现代学徒制是解决当下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结构性矛盾的最佳路径之一
是破解当下企业“用工荒”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之怪象的有效方法。使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学校教育与企业顶岗操作、在校学习与准就业有机结合的最佳路径之一。
2.现代学徒制是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需求吻合度的必由之路
当前,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技术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需求具有一定差距的现象。据湖北省就业促进会所做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超过50%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仍需“回炉”。只有企业直接参与在真实的岗位上和工作情景下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方可解决此问题。
3.现代学徒制是解决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职业教育要持续、稳定发展就要保持强大的吸引力,现代学徒制搭建了既吸引用人单位又吸引受教育者参与的平台,可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能力,并实现参与各方的共赢,同时也是实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与传承这一主要职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筑牢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础的重要一环。
(四)目前制约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用工与学校招生企业岗位工作标准与学校教学标准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一定时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同时,单纯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不愿意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不了解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对企业技术革新及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需求不能及时全面了解。
2.部分企业选人、用人和培养人才的观念陈旧
在市场经济下,部分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够关心而是重视使用,往往采取“拿来主义”按照企业需求直接从市场上引进,甚至是在企业间“互挖墙角”形成恶性竞争,直接影响到企业以致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从业者的职业和企业认同感及职业道德亟需加强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技术技能,轻视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企业难以留住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导致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中小企业用工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的不可预测性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绝大部分要到中小企业去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人才需求的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这是导致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动力不足的另一主要原因。
5.技术技能人才深造晋升渠道不畅
技术技能人才的深造、技术和职位的晋升渠道应尽快打通,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其薪酬、岗位待遇等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广大青年积极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一)制定一套政策制度保障实施
实施好现代学徒制就要全面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和政策作为保障。要涵盖政府投入、学徒工权益保障、参与企业利益保障和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二)搭建二个文化和育人场所相统一的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要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学校模拟仿真场所和企业真实工作场所有机结合,搭建校企合作育人的平台。使学生接触并学习到真实的产业文化和真实的岗位工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确定三个实施主体明确责权利
若要深入持久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必须明确此项工作参与的三个主体即企业、学生和学校,并清晰地划分各自的责、权、利,确保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衔接和顺利实施。
(四)严把四个一致性加强过程管控
一是确保招生与招工相结合的一致性落到实处,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参与各方要签署协议,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采取招生招工同步进行、先招生再招工、在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基础之上再开展现代学徒培养;二是保障学习者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的一致性。作为学习者既要遵守学校管理规定,享受相关学生待遇又要遵守企业的管理规定并享受学徒工待遇,如:享受学校奖、助学金待遇和企业学徒工薪酬待遇等;三是确保学习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专业知识面的宽窄要与与就业岗位群相匹配,企业岗位技术培养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先进行且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性;四是确保毕业与就业的一致性,保证毕业标准与企业招聘岗位工作标准的一致性,实现毕业即就业目标。
(五)创建六方协调共同参与实现多赢的良好局面
政府——要从立法、政策倾斜等方面加强引导营造氛围;行业协会——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平台服务企业、学校和学生;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不仅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更要从为行业技术技能积累尽义务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学校——要主导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加强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创新,树立受教育者应在“工作场所由生产一线专家指导学习”的教育理念;学生——要认可并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双向选择,不得由学校包办;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和企业支持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
(六)打造中国特色持续创新
要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国情创新开展模式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结合专业特点、企业特点灵活开展人才培养,既可多企业对一个专业也可多个专业对一个企业。这样既可以充分考虑企业的用工需求还可以发挥学校特色专业群的优势;既可一个师傅对多个学生也可一个学生对多个师傅。在培养的不同阶段选择最优秀的师傅带徒弟,确保培养质量;既可工学交替也可分段式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按月、按学期开展工学交替,还可以采取渐进式过渡前期一学校为主后期以企业为主;既可一个企业承担培训也可多个企业联合开展培训甚至委托行业或社会培训中心开展。将不同企业的优质资源集合,提高培养质量;既可与企业合作开展学徒培养也可与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学徒培养。发挥行业协会优势,指导并参与人才培养,据《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个体”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占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63%。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占高职高专毕业生的56%。中小民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针对此现状,应学习瑞士“产业培训中心”制度,以解决参与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在硬件和师资上都难以满足培养行业通用人才需要的矛盾;既可面向职业院校在校生开展也可面向社会相关人员开展。服务企业职前教育、员工继续教育和技术等级晋升,进而为全社会终身教育服务。
伴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强保障,并推动我国“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跨上新的发展平台。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http//www.gov.cn/,2014-06-22.
[2]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tech.net.cn/,2014-06-23.
[3]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01):28-32.
[4]刘向.双轨制职业教育成为奥地利培养技工沃土[OL].http//edu.sina.com.cn/,2014-06-25.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ANG Zhao
(TianjinLandResourcesandHouseVocationalCollege,Tianjin, 300270)
Through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China’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for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bridge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an important link of establishing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an important way of achieving the quality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mportant content of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 and an important platform of promot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also elaborate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current major problems of implement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specific problems.
modern; apprenticeship; double subject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relationship
2015-03-21
王钊(1962-),男,大学本科,研究员、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G71
A
1673-582X(2015)06-0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