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 张雨辰 杨坚争
中国银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探析
上海理工大学 张雨辰 杨坚争
摘 要: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现已渗透到了传统银行领域,激发了银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中国银行业和电子商务开始探索共赢的融合方式。本文在分析中国银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围绕银行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就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自建电商平台业务等作出分析,继而提出对策建议。最终,对银行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关键词:银行业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 精准营销
十年前的中国,电子商务与银行业之间完全没有竞争,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二者之间的交集仅体现在电子商务为银行业提供信息管理的解决方案、银行业为电子商务提供融资等服务。而现在大批互联网企业涌入金融行业,传统格局受到冲击,传统银行倍感压力,纷纷投入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作中去。中国银行业正在由传统银行向“鼠标+水泥”的现代化银行转变。
在这两年互联网金融风暴里面,传统银行业的反应是滞后的,毋庸置疑互联网企业是走在前面的。然而,我们对银行业能否后发制人一点也不怀疑。银行业是对新技术接受较快的行业之一,八十年代末就有了电话银行,随后又推出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互联网发展之后又结合互联网提供了相关服务。
那么,中国目前银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如何、面临怎样的发展环境,又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下文将作出阐述。
2.1 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及渗透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49亿,超过美国的2.77亿,成为世界第一大网民国家。其中,移动网民数量达到5.57亿,同比增长11.4%,占整体网民比例为85.8%。渗透率方面,中国网民渗透率为47.9%;美国网民渗透率为87%。
从海量的网民规模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市场拥有坚实的客户基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在渗透率方面,中国相较于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体现出中国网民对网站的了解度和使用频率较低,因而,网站营销、宣传推广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2.2 中国银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分析
银行卡规模持续增长,受理环境有完善空间。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银行卡发卡总规模达到49.4亿张,同比增长17.1%;其中信用卡总规模达4.6亿张,同比增长16.4%,占整体银行卡总规模的9.2%。银行卡规模的持续增长为中国银行业电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全国联网商户达到了1198.8万户,同比增长50%;全国联网POS终端1574.9万台,同比增长58%。相较于中国6000万商户和49.4亿张的银行卡数量,未来银行卡受理业务市场上升空间仍较大。
经营净利润增速下滑,业务转型迫在眉睫。截至2014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总额达1.6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持续下滑,业务转型迫在眉睫。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首先,中国银行业传统业务同质化严重,亟需明确市场定位;其次,中间业务收入相较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未来需要加强代收代付、信息咨询、基金托管等中间业务,实现金融产品多元化、银行服务全能化。
2.3 电子商务已成银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电商平台强化银行传统优势,拓展新发展机遇。在发展电子商务时,银行的传统优势很明显:一是银行业科技系统完善,科技建设高效。比如中国银行2004年筹建IT行业,2008年已经非常成功。二是与客户的网络,实际上已经形成某一种意义上的大数据,决定了银行下一个“互联网+”,“金融+”这样产品上会有很好的发展。三是银行业产品体系健全,银行已经把传统业务转移到了手机上,今后还可以把资产业务、延伸产品业务陆陆续续转移到电商平台上来。
银行业电商化不仅能通过将传统优势资源和业务向线上转移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还能借助电商平台降低成本、开发新业务和产品以增加营收,优化信用体系。
3.1 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持续壮大
2014年中国网银交易规模超千万亿,达到1304.4万亿,增长率为40.2%。其中,个人网银用户达3.82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比例为58.9%;企业网银用户达到1729.5万户,同比增长27.7%。网上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积累起较为稳定的用户群,这为银行业拓展电子商务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艾瑞咨询网民和移动网民行为监测系统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手机银行用户人均月均访问次数为17.5次,远远高于网上银行的7.7次。这样的数据悬殊,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银行业的移动端市场。
2014年我国手机银行交易规模高达32.8万亿,同比增长157.1%,这反映了各大银行对手机银行业务的重视,市场潜力不容小觑。然而,手机银行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我国手机银行目前在产品类型、服务水平、市场氛围、销售推广等方面都不成熟。其次,竞争者云集,手机银行市场不仅仅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争夺,还包含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块钱、财付通等等)。商业银行在群雄逐鹿中,如何分得一杯羹,需要在提升用户体验、重视用户深度开发方面多下功夫。
3.2 自建电商平台完善产业链
中国银行业自建电商平台快速发展,用户增长迅速,月均覆盖人数超百万。自建电商平台业务的崛起,进一步完善了银行业电子商务产业链。
做好自建电商平台,首先,应该意识到风控的重要性。金融的本质是风控,核心是风控。现在较多的P2P平台,缺乏资信状况较好的债权,很多客户不进行还款,而传统银行在这个方面是有优势的。其次,在于理念。现今银行做的一些APP或者是网银,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多基于很传统的方式,没有考虑到如何更接近用户的体验,如何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在产品为王的时代,一定要做到每个月甚至每周进行升级,把产品做到极致,最大限度地维系客户资源。
3.3 专业电商平台服务商助力
中国银行业由于认知偏差、内部协调和考核机制不适应互联网产品运作、运营基础较薄弱等多重原因难以快速切入电子商务市场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因此通过与专业服务商合作是银行业快速布局电商领域、共同做大银行电子商务市场的最优选择。
综上所述,中国网上银行发展成熟,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银行用户开始线上进行信用卡业务、转账汇款、支付缴费等。其中,手机银行是银行业进一步电商化的突破点。高频次的用户使用和日渐成熟的移动支付能力为中国银行业通过手机银行开展金融产品销售及移动电商增值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银行业开展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4.1 发挥传统银行优势
传统银行相比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健全的服务网络、流畅的资金供给、严密的风控管理等优势。传统银行要在继续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电商化,才能做好互联网金融。
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优势,转型过程中,银行应该把传统前台雇员转移去做技术支撑、理财支撑、服务支撑,更多地发挥在后台服务上。人才支持中,尤其要重视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互联网+技术+金融”是银行业电子商务特征的最好概括。没有优秀技术人才的支撑,互联网商业银行转型完全是不可能的。
4.2 银行业电商“精准营销”
产品为王的时代,银行应该将“精准营销”妥善运用到电子商务领域。明确银行自身擅长领域,继而细分市场,精准服务。
第一波电商化浪潮过去后,下一步我们应该关注中小型银行的表现,它们可以定位于发展小微企业的微贷金融、农村金融等。在国家的普惠金融政策指引下,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顺势建立起一个多元化、广覆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
4.3 监管机制亟待完善
中国银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参与主体都在不断的试错。在这样的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的体制性结构并不完整。急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出台政策维持秩序。可喜的是,业内期待已久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于2015年7月中旬出炉。意见对互联网金融的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都提出了相应监管要求。由此开始,互联网金融长期以来的野蛮式生长时代已结束,不符合要求和规范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5.1 着力“移动端”
手机普及率的增长、移动支付的破冰使得电子商务向移动端转移,银行业电子商务也不例外。银行业移动电商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首先,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呈现出技术水平上升、硬件制造成本降低、普及率越来越高的趋势;其次,4G网络的进一步开放也极大地优化了移动端电商的网络环境;再者,电商平台的运营方面,银行移动电商产业链中的电商服务平台、营销平台、用户激励平台、物流平台等逐步发展成熟。
5.2 利用“云技术”
借助云技术一方面能实现多渠道的整合,包括商业银行已有线下物理网点与线上平台的对接,甚至融合云平台线下合作商户、线上合作电商平台等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实现用户的精准营销。从而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5.3 完善“信息化”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银行业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优化流程、构建数据体系、丰富金融产品等,全方位系统地推进信息化银行建设。借助电商平台以及第三方合作电商服务商,银行业可以收集到个人、企业客户的线上交易信息、金融信息、物流信息等,再结合银行业掌握的财务、存款、贷款等线下信息,构建起完善的数据仓库。在此过程中,应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和相关监管机构推动信用体系的建立。
电子商务冲击波下,银行业的电子银行业务迅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作为银行业来说,要想在互联网浪潮下站稳脚跟。第一,传统业务和客户是不能够一下子放弃的,包括网点在内。第二,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认识技术局限。填补完空白以后,银行业在这个起点上利用到自身多年的底蕴大胆突破与创新,做出具有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第三,大胆顺势而为,借助移动电子商务、云技术、大数据,高效发展。第四,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快监管跟进,保证银行业电子商务市场有序运转。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
[2] 李诗洋.中国银行业:金融环境变化,变革势在必行[J].国际融资,2015(07).
[3] 李欣,于洁,蒋华泽,支金焕.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J].华北金融,2015(05).
[4] 张锐智,张凯.互联网银行服务之法律规制对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15(03).
作者简介:张雨辰,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子商务、金融学方面的研究;杨坚争,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法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a)-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