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静 (四川音乐学院 610000)
浅析歌曲《枫桥夜泊》在演唱中的情感风格
姚 静 (四川音乐学院 610000)
作品情感的正确表达是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演唱的最终目的。本文将以歌曲《枫桥夜泊》为例,从情感表达这一方面对中国的民族声乐歌曲的演唱特征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此提出自己在演唱中的观点和建议。
《枫桥夜泊》情感;特征
中国是文化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从汉代乐府,唐诗宋词,到元曲,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声乐是音乐艺术中唯一将音乐和文学结合的种类。无论是汉代乐府、唐诗宋词还是元曲,这些都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体。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文学作品为基础,演唱者要更好地诠释声乐作品的内容,除了具有较好的音乐演唱技能技巧、语言功底外,较高的文学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要具备的基本要素,也是演唱者表现情感的前提条件。一首歌曲就是一首诗,或者一个故事、一幅画。如今很多作曲家将这些蕴含中国文化精髓的唐诗宋词改编成了声乐作品,使之广泛流传,传承发展。
《枫桥夜泊》是由唐代著名诗人张继所作,流传千年的古诗词。中国音乐学院黎海英教授根据这首唐诗,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将它创作成一首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枫桥夜泊》被誉为“新时期艺术歌曲的里程碑”。此曲在作曲技术层面既显示出西方现代音乐特点,又在神韵上彰显出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看似简单#C羽调式无声音阶,烘托出全曲意境。曲作者将旋律线条之所以充分融入中国诗词的韵律和吟诵感,意在体现诗人的忧愁苦闷。每句旋律的走向都是向下,这样就更显音乐与诗词意境妙合无垠。
《枫桥夜泊》自创作以来,被很多歌唱家和声乐学习者演唱过。但唱过的人普遍认为,它虽寥寥几句并且音域跨度并不算大,但是要想把它唱好却绝非易事。那这首歌到底难在哪里呢?又应该怎样去诠释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首曲子是以诗词为基调并且和音乐的旋律走向紧密相连的,不是简单把旋律唱出来就可以了。因此,要想准确地表达此歌曲的内在涵义和基调,就必须从分析张继的这首同名诗《枫桥夜泊》入手。
《枫桥夜泊》是在张继赴京科举不第,心情郁闷便泛舟苏州枫桥镇,忽闻寒山寺的钟声,不禁有感而发于夜半时分写下此传世的佳作。
诗词内容是这样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歌词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是在一个已有凉意的晚秋深夜,天空看不到月亮,不时传来乌鸦的啼叫声。船上的渔火和江边的枫树,伴着诗人陷入愁思中不能入眠。这时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来,勾起了诗人的哀愁。此诗以景喻人,给人凝重、孤寂、凄凉的感觉。艺术价值极高。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住整首诗的灵魂就是愁苦。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把握住准确、适度的情感为歌唱服务。
在演唱过程中,为了渲染这样的情绪。音色上应轻柔、暗淡,不适宜用过重过亮的声音。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在音色上起音要轻,唱到“落”字后的16分音符时,要稍稍收一收,体现出灰暗、深沉、寂静的月夜。从“乌啼”过渡到“霜”字,要由弱渐强,演唱“霜”字时,需要牙齿和舌头阻气发声,快速咬出shu音然后归到ang音上,演唱时要有一种微光突显的感觉,并且给人一种在万籁俱寂中,夜色无尽、黯然感伤的情绪。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天”收音时要有感叹的语气,有种吟诗的韵律和韵味。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在唱“江枫渔火”时要有哀叹、无奈,吟诵的感觉,“对”在演唱时要有鼻子酸酸想哭的感觉,“愁”应随着“对”的惯性发展到“眠”在咬准字头的基础上往下叹然后慢慢发散开去,就好像在江面上泛起的波纹一样散开,伸向远方。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这句时,“姑苏”这两个字都归u音上,略带哭腔但不能抖,要唱的空一些,才能把那种寂静、凄凉的感觉唱出来,“城外寒山”就叹着吟诵便可,然后到“寺”中间声断气不断,哼着叹。最后这句“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一定要加长、加重些去演唱。这样似乎在仔细地听钟声,又似乎模仿钟声的声音,表现出空寂、孤独、悲凉的心境。“到”是全曲的最高音,这个高音不好唱,前面的部分要快些把字唱出去,在拖腔的地方加“ao”的成分,让声音尽量地伸展,好似面对人生境遇的不顺发出的呐喊,但紧接着要收声,慢慢地变弱收到最高点,这样就能把作者想要抗争又无力抗争那种无奈的心情唱出来。接着唱“客船”两个字时要唱出下滑波音,在“an”上延伸。此歌每句结尾采用吟音演唱方式,把孤寂,凄苦的感觉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对《枫桥夜泊》这首歌曲的演唱分析中可以看出,演唱者要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语言、情绪、风格等正确表现出歌曲的情感,达到较高艺术境界。作为声乐艺术者,更应该通过多读、多看、多听、多学、多研究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从而成为声乐演唱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情通过声、声源于情,情于内、声于外,以文化修养为基础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就能把握好演唱时情感的尺度。作为声乐演唱者合理地运用发声技巧,准确地分析语言特点,以及自身所具备的文学修养对情感尺度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较完美地表达作品的风格特点、思想感情。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