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茜
〔摘要〕魏德圣这个名字被人熟知,他在台湾甚至亚洲地区轰动一时,成为台湾60年来最卖座的华语电影。他所拍摄的影片有着非常独特的地方,其骨子里的诗性情怀使他的影片呈现出唯美、浪漫、阴柔与内敛共存,阳刚与大气兼容的审美倾向。
〔关键词〕元素风格诗性情怀
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在台湾甚至亚洲地区轰动一时,这部成本仅5000万元新台币的电影,在热映4个月后票房成绩居然一举创下超过5亿元新台币,仅次于1997年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在台湾缔造的7.75亿新台币的票房奇迹,成为台湾60年来最卖座的华语电影。从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名声鹊起,他叫魏德圣,《海角七号》的导演。
该片荣获第45届台湾金马奖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等六个奖项,可谓名利双收。乘着这股势头,魏德圣完成了他酝酿十二年的剧情长片《赛德克巴莱》。这部影片分为《赛德克巴莱: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彩虹桥》上下两部分,片长近5小时,后剪辑了154分钟的国际版,有2万人参与拍摄,耗资7亿元新台币,创下台湾电影投资纪录。影片公映后在当时掀起一阵热潮,片中的生与死、信仰与救赎、冲突与宽容的沉重思考,使其超越了还原或再现真实的简单意义。虽然该片在两岸舆论界和电影观众之中也不乏争议,但他先后获得台湾第48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和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并打入威尼斯电影节正式参赛,又进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后9部的入围名单,显然也是不得了的成功。
身为一名在杨德昌电影工作室里成长起来的新锐导演,魏德圣并没有受限于杨德昌冷峻风格的导演框架,也超越了“台湾新电影时代”所特有的阴柔气质。虽然魏德圣仅执导拍摄了两部长片电影,还不足以形成稳定的风格,但其骨子里的诗性情怀使他的影片呈现出唯美、浪漫、阴柔与内敛共存,阳刚与大气兼容的审美倾向。
在笔者看来,魏德圣创作中的诗性情怀来自于他作为在地人的浪漫气质和强烈的自尊心。在《小导演失业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魏德圣带着他的短片去新竹参加一个放映会,放映会结束后他搭一名著名影评人的车回家。途中,这位影评人得知魏德圣在写关于‘雾社事件的剧本后,沉默了片刻说‘台南啊……台南人喔……台南人蛮讨厌的,台南人是没落的贵族,但是那种贵族的骄傲却一点都没有改。魏德圣的自尊心被强烈触动,下车前他回了一句‘我得等写出来再说……我是台南人!”此后魏德圣更加坚定自己的电影理想“改变外省人的眼光,唤醒原住民的骄傲。”魏德圣最先创作了《赛德克巴莱》的剧本,由于资金问题,他曲线救国靠拍摄《海角七号》募得资金拍摄了《赛德克巴莱》。在《海角七号》中魏德圣同样将自己作为在地人对台南的热爱融入影片,这部作品满是台南符号:海风、沙滩、红树林、月琴……在他看来台南从史前到近代开发都是台湾的开场,台南是他的骄傲。
《海角七号》里有这样一句话“这片海那么美,为什么留不住年轻人”。如此浪漫的话出自魏德圣父亲的酒后之言“这片海这么美,你们拍片的人为什么不会想来拍这片海?”魏德圣的父亲一直生活在台南,他爱出海打鱼,有一艘自己的小渔船。魏德圣说“父亲每天去抓鱼,我想他是喜欢上那片海洋才会每天去抓鱼。其实台湾的男人都是很浪漫的,只是浪漫被压抑住了。假如去研究台湾历史上的男人,不管汉人,还是原住民,都是浪漫的。浪漫的人才会去当海盗,才会冒险想要找到新天地;浪漫的人才会到山里跟动物在一起。我甚至觉得浪漫是男人的天性,女人只是在外表上浪漫,而男人的浪漫会产生开阔的天地。”
当浪漫情怀被扎痛的自尊点燃,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一、地域文化精神
1、社区文化的保留
“饭店你的,海我们管的!”
“以为有钱就什么都BOT”
“你们外地人来这里开饭店,做经理”
“土地要BOT,山也要BOT,连海也要给我BOT”
“我们在地人呢,都出外当人家伙计”
“这片海这么漂亮我们自己却看不到,这是为什么?”
“因为有钱人连海都买去了”
……
这是《海角七号》中的对白,代表会主席洪国荣听闻旅游饭店要在海滩举办日本歌星的露天演唱会时表现出的无奈和强烈不满。他提出必须由在地人组成乐队来暖场,否则演唱会免谈。当这个还未成形的“在地人乐队”被受到质疑时,代表主席决定展开乐队海选,他坚信恒春这个小地方一定有人才,一定能成立自己的乐队,影片也就此拉开了序幕。从这个角度看,以恒春小镇为例的南台湾社区文化在没落,他的山水故乡、民情风味以及人民的自身利益不能受到保护。在全球化风潮下,土地资本被占用,年轻人外出打工,家乡被过度的开发与破坏,作为在地人痛心疾首,他们必须挣扎着为如何争取自身权益而努力。于是,乐队成形后,成员们为了让主唱阿嘉专心创作,出动所有人帮原本只是邮递员的阿嘉送信,甚至连代表会主席都乘坐专车送信;大大的妈妈即便对友子有些许不满,但面对乐队即将解散的紧要关头她放下傲气挽留友子继续支持乐队排练。可见,即使他们个性十足,即使他们都各自揣着理想,但他们对自己生长于斯的这篇土地都抱有一腔依恋与挚爱。因此他们必须团结,就好似魏德圣采访时说到的“彩虹的每个颜色都很明显,但是可以互相包容”,唯有这样,他们才能艰难地为捍卫家乡共同努力。
《赛德克巴莱》中,日本占领者改变了过去清政府对“蕃界”的自治政策,强行向各个部落派驻山地警察,设置警察驻在所,山地警察可以对属地的“蕃人”任意搜查、辱骂、毒打,强迫他们从事繁重的苦役,并随意克扣他们的报酬。赛德克人的社区结构被改变,他们被迫砍伐了世代相承绵延起伏的大山,修建大量的生活基础设施,医院、邮局、学校,原住民孩子开始学习日文,却遭到日本孩子的压迫和歧视;赛德克青年失去了终生守护的狩猎场,那代表了英勇无畏的文面和“出草”(战斗中取敌人首级)被禁止;一夫一妻制的伦理关系也因日本人随意玩弄和抛弃原住民妇女而受到破坏;女人放下手中的织布机去日本人家中当帮佣;赛德克族人基本的生存受到威胁,他们的信仰也遭到极大的羞辱。因此,当本是原住民却从小在日本文化熏陶下长大的花岗一郎和花岗二郎兄弟俩劝阻莫那鲁道停止起义时,却遭到首领的反对:“邮局、商店、学校,什么时候让族人的生活变得更好过?反倒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多贫穷了!”因为在赛德克人的眼里,拥有自己的猎场和保护自己的部落不被侵犯才是自己的文明。
2、传统文化的保留
月琴是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来陈旸《乐书》:“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清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我国的月琴在唐代传入日本,19世纪30年代达到最盛时期,遍及一般人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月琴在日本被禁,战后才又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琴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比如,月琴传到了台湾以后,形状有了一些小变化,台湾月琴的颈较长,音箱为木制圆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早期用蚕丝弦,现常用尼龙弦,颇流行使用钓线,是台湾歌仔戏、歌仔说唱。闽南的歌仔戏(芗剧)和歌仔(当地称锦歌,民谣的总称)说唱亦使用台湾月琴。
在《海角七号》中手拿月琴的国宝人物茂伯年近八十,他从不被重视到最后受到人们的认可及关注,证明了月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正慢慢被大众接受,在这个电音当下的时代,月琴的魅力因它悠久的文化积淀而在乐队中独树一帜。魏德胜设置茂伯这个乡土人物恰如其分的将观众带入情景,思考在全球化、都市化的今天,个人与故乡的关系、与在地传统文化的关系。
同样,在《赛德克巴莱》中,“文面文化”作为族人传统文化中强烈的族群特制成为影片的重要元素。“赛德克族人深信唯拥有文面者,往生后灵魂才能回到祖灵的身边,换句话说,男子若要回到祖灵身边就必须要文面,要文面则一定要成功猎首而归。猎首成功者手掌必留有血痕(呈血红色),手掌的血痕是辞世后灵魂要回到祖灵身边无可取代的烙印。女子也有相同的意涵,善于织布而取得文面资格的女子,其手掌上会因勤于织布而留有血痕,这手掌上的血色是永不褪色的,但在阳世间时‘人眼是无法辨识的。唯手掌上拥有血痕者,在他/她们离开人世后,始能通过‘祖灵桥守护神的检视,她/他们的灵魂才能够安然行过祖灵桥回到祖灵的国度。这是赛德克族的祖训,也是赛德克族人终生恪遵不逾的族律。文面是赛德克族人成年与族群的标记,男子表示已具捍卫社稷的能力,女子已具有持家及维护家庭生计和冷暖的织布技能,没有文面的族人,将难立足于赛德克族的社会。文面是赛德克族人在世时的荣耀、是赛德克族人的成年礼,更是赛德克族人自我认同的族群标记。”郭明正,一位从事赛德克族历史文化研究的赛德克族人在讲述《赛德克巴莱》背后的历史真实中说道。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这是影片中最震撼的一句话,也是魏德圣影片的核心定位所在。赛德克族人通过出草对敌人首级的获取是象征他们可以成为真正男人的关键,脸上的刺青图腾则是他们的成人仪式,刺青、对敌人头颅的展示、拥有自己独有的猎场、最终通过彩虹桥被祖灵接纳则是每一位赛德克男人成为“真正的人”的生命历程,这是他们的信仰。然而,在日本人强势文明的干涉下,没有了文面,没有了出草,没有了猎杀,没有了展示头颅的机会,文明者以自己的方式推进着“文明”,赛德克族人看似的确在向这先进文明的轨迹上靠近,但是,他们却忽视了赛德克人信仰的阻隔。历来靠强悍的征服在表达自我的族人,在文明的召唤下只落得一张白净的脸颊,曾经代表勇猛的头颅被日本人销毁,双手染血是皈依祖灵的必然途径,现在却在“文明”的洗礼下渐渐被抛弃。因此,赛德克人不得不反抗,他们并不仅仅是对日本人暴虐行径的反抗,更是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反抗。
二、浪漫气质
1、抒情语言包裹优美情境
《海角七号》的叙事结构采用两个时空的爱情故事相互黏合,片中的七封情书大量使用了优美的文学性抒情语言,表达了主人公节制的情感诉求。
魏德胜用另一时空怀旧而伤感的旁白来导引当前时空主人公内心隐秘的情感宣泄,每一封情书都由现实中的男女主人公交替阅读,深情和缓的旁白,优美感伤的配乐,朦胧古朴的画面,给观众愉悦的审美体验。特别是在恒春这样一个南台湾的古老海边小镇,蓝天白云、阳光碧海,本身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浪漫气质,为导演在《海角七号》中设置浪漫情节更是提供了便利。如:大大在老马额头上印下的轻轻一吻,仿佛这个天才小鬼化身成了心怀慈悲的妈祖,而那个火爆警察的嚎啕泪水也仿佛冲走了我们心中的郁结。老马吹着口琴,大大妈唱着歌,他们一群人面对大海,用各自的方式向大海诉说心事,一望无际的海洋看不见海的尽头,镜头无止尽延伸,仿佛替那群人们蔓延着复杂的情绪,平静、缓慢直到被大海吞噬。忠孝介的歌声下,友子站在窗下默默看着夜色中创作歌曲的阿嘉。阿嘉在夕阳下抱住友子:“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彩虹,似乎是魏德圣内心深处精神皈依的一个诗化意象,魏德圣在两部风格截然相反的电影中都用到彩虹意象,可见,彩虹的诗性情怀一直支撑着魏德圣的理想人格,辗转完成了《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两部作品。魏德圣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是在拍摄《赛德克巴莱》5分钟短片之前,得知赛德克族人有个‘死后走过彩虹桥去见祖灵的传说。在构思《海角七号》的时候,如何让两个时代的故事联结在一起让我伤透了脑筋,如果到电影结尾才发生,这个联结会显得很薄弱。想了好久,最后才想到彩虹:不同时代的恋人,看到的彩虹颜色相同,形状也相同。当我把彩虹放入剧中之后,我开始察觉彩虹可以被赋予意义;彩虹有七个颜色,每个颜色都很明显,但是可以相互包容,从这样的出发点,然后扩大思考,彩虹就有了全新的意义与灵魂,成为这部影片要表达的重要象征。”
彩虹可以被期待,也可以被信仰。我们仰望天空看到彩虹的一刹那亦或觉得美轮美奂,亦或感到大气神圣,就好似魏德圣的两部影片,一部叙事节奏缓慢,语言优美抒情,整部影片弥漫着淡淡的忧伤,细腻的镜头语言下流淌着诗意的脉脉温情;另一部大气磅礴,尽显阳刚爆发力。
2、借用物象表现战争场面
《赛德克巴莱》中“雾社事件”的爆发与其说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一场血腥的屠杀。“即使观众在先前酝酿了许久的同情和理解,看到这个场面还是没有办法接受。怎么让现代文明的观众能够接受这一场,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确实有老幼妇女被杀,一些画面是不能回避的,你回避这一块,人家会觉得你虚构了历史,美化了原住民。你不呈现这个东西是不行的,但是你要怎么呈现能让观众情绪是被凝结住的,而不是排斥。”魏德圣说。因此在这一场中他设计了很多小的元素,借用物象表现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他唯美主张。
首先,影片使用了浓雾的山地和火烧的森林,将战争环境做了改变,以柔和战争残酷的一面。其次,魏德圣在影片中大量用到了柔美的樱花:日本士兵在值夜班时拿出一支烟,烟掉在地上,他俯身捡烟却发现大朵大朵的樱花,他捡起一朵,循着树干张望,看到的是成树成片的樱花。第二天士兵醒来才猛然惊觉自己睡在了樱花林里,原本守夜士兵独享的美景顿时在观众眼中得到了升华。太尉正在看一本绘制地点,一朵鲜红的樱花正好落在书上。看着樱花,他感叹道:“好红……像血一样的红樱花啊!”话音刚落,从后面包抄的蕃人便枪声四起。陶醉在樱花美丽中的日本兵还没来得及回神,年轻的生命就已戛然而止。……还有,莫那鲁道在奔跑时看到一朵樱花开放;警察小岛源治的家人被杀的瞬间,他似有心电感应般看到漫天小雪飘落而下;赛德克族人的祖灵面无表情地游走在这群厮杀的人群中……。最关键的是战争场面中的一首歌谣,魏德圣说:“我专门找到一位诗人朋友,告诉他我需要创作一首歌,这首歌像是他们的祖灵对他们孩子说的话,我们好的传统是什么,现在你们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对的吗?你是这样子贴近我的吗?孩子,你们真的以为用这种行为能贴近我吗?你染血的双手还可以捧起猎场的沙土,你紧缩的眉头还可以展开一道美丽的彩虹吗?孩子啊,你在做什么呢?孩子们啊要唱出祖灵的歌,本来就要吞下许多的遗憾。”杀戮结束后的莫那鲁道背着枪坐在日本国旗上木然的样子,道出了莫那鲁道矛盾的心情,也让观众的情绪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和。
魏德圣用史诗般的写实手法拍出这场气势磅礴的斗争,展现出逾越一切的精神力量。大量战争场面的铺呈,表现了莫那鲁道族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突出了赛德克人坚不可摧的民族信仰。尽管《赛德克巴莱》口碑很好,但票房成绩却远不及《海角七号》理想,有人对影片中赤裸地杀人展现颇有微词,有人认为不够人道过于极端。但笔者看来,就魏德圣导演创作的特性而言,无论是《赛德克巴莱》中的“彩虹信仰”还是《海角七号》中“七色彩虹的相互包容”,都体现了魏德圣作为一名在地导演所呈现出的浪漫气息以及他强烈的本土自豪感,他的这种可贵的电影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电影人学习和深思。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资料:
[1]赛德克辞典:《赛德克巴莱》背后的历史真实.郭明正.撰文
[2]骄傲的赛德克巴莱———魏德圣访谈.【访谈录】总第344期
[3]“信仰的切入”———魏德圣与“赛德克巴莱”的灵魂对话张之薇.【品·评·介】
[4]《赛德克巴莱》:历史题材电影的新高度.颜浩.【影视镜像】
[5]商业旗手与诗性情怀———从宁浩、魏德圣的电影创作看商业与艺术的融合.李建伟,魏晨捷.【影视戏剧】
[6]魏德圣:超越时代的新代表.采访撰文:邵岩
[7]试别人不敢试的———魏德圣访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