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华
摘要:学生社团是职校生自发形成的群众性团体,是职业学校的第二课堂,也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每一个社团主题都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和把握好学生社团的教育价值与建设路径,是提升社团建设质量的前提和关键,是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社团;价值取向;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67-04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经验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本质上是大众化教育。我们必须认识到,全国三千多万的职校学生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将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主力军。鉴于职校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如何理解和把握好职校学生社团的价值取向与建设路径,是提升社团建设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一、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逻辑起点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变革,使人类社会生活向更高层次发展。教育作为最深刻地关联社会与个人之间的文化活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校园内外的学习、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太多的变化,学校不再是象牙塔,校园高墙难以阻断青年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态势。即便职校学生,面对学习、就业以及人生发展等多方面的困惑时,也在急切地寻求答案。教育的对象是人,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特别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南京市职业学校来看,一方面,职校新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缺少学习热情、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失落感和自卑感较重等问题。据2012年一项针对中职新生文化课学习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9.7%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数学水平,72.2%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英语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者应看到,尽管由于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成长经历等多种原因使得职校学生更显自卑、迷茫,但绝大多数职校学生热爱生活,与同龄学生一样,他们有着自己的青春梦想,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他们渴望被关注、被尊重,渴望重塑自我,渴望更好地发展,对职业学校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的就业有着强烈的渴求,不过这种热情和渴求需要教育者用心启发点拨,帮助他们厘清努力方向,明确奋斗目标,维持学习热情和动力。
我们期待着建设怎样一个社会,取决于我们给未来培养怎样的人。十五六岁的职校新生,结束了“苦行僧”般的初中学习,突然失去了学习压力,就像脱缰野马,他们的注意力、兴奋点如何转移?他们的精力、热情如何释放?急需专业人士的教育引导。
教育者要正视职校生源特点,职校学生对课堂的厌倦和恐惧,归根到底,是对应试教育的厌倦和恐惧。有效化解这些消极心理状态,真正解决学生的学习困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的性质与作用。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特殊的认识活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只有当教育所培养出的人具有现实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时,它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可以说,教育既不是适应社会的工具、社会变化的应声虫,也不是把人培养为“鲁滨逊式”的远离社会的抽象的人的活动。教育培养的人是具有把人类文化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并具有现实主体性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因此,教育生活绝不仅仅是由解出一道数学题、背诵一段课文串联起来的碎片化生活,而应该是完整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热爱生活,更有远见,更有力量。
一般地说,课堂教学只能给学生提供某些方面、某种程度需求的满足和发展,学生在综合能力、人文素养、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还要通过第二课堂、隐性课程才可能得到更好地满足。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而隐性课程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正式课程更有影响力的课程。
在职业学校的第二课堂中,学生社团是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形式。学生自发成立、自愿参加、自主建设的社团组织具有群众性、活动性、趣味性特征,符合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基本要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认真钻研专业技能,更有利于锻炼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塑造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内心世界和人生历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因此,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主题多样、特色各异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体验一种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富含时代精神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方式,既是职校生重塑自我和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有力抓手。
二、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问题是教育领域中最核心的价值问题。叶澜教授认为:“价值取向是人对客观事物及自己需求和利益的认识水平的反映,也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如果从教育的本来面目出发,教育的本质也只能是价值性或精神性的实践活动。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其价值取向的确立不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关,而且,同教育主体对教育价值的理解和选择有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同及价值取向不同,就会在教育目的上作出不同的选择,教育所呈现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同。
学校教育本质上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一项社会事业的教育,二是作为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后者基本上属于价值引导活动。价值引导必然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预设。例如,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是美好的人生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价值引导体现着社会的意志,体现着教育的性质,体现着教育者的人生追求和教育意向。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联系着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岗位群、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一种跨界教育,承担着把学校人培养为社会人、职业人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职业学校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全都直接指向就业,为就业做准备;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是联接教育与社会、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贯彻教育方针、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
职业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便具有职业性和教育性两个基本价值属性,二者在不断背离与趋近的过程中,实现着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解构与重构。
当前,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也存在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功利性与公益性、合理性与合目的性、职业性与教育性、生存需要与发展需要等现实与理想的失衡与冲突。学生社团作为职业教育中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教育者理应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价值选择。正确把握当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不仅是社团建设目的的前提,也是对社团建设本身评价的前提。社团建设价值取向的具体指向是社团建设的设计实施以及评价的整体,它所直接面对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价值的学生社团?我们需要社团建设向什么方向发展、实现什么价值?
三、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探索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大纲》提出,学校要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如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提出,职业学校就是要通过职业价值感、个人效能感的提高去改进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质量以及面对社会的自信与自尊。前者需要有效的职业道德建设、劳动价值观念的培育,后者则需要通过扎实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育去实现。基于这样的思考,南京市职教德工委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个核心,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在全市职业学校大力开展了学生社团建设活动。我们有三点深刻体会:
一是学生社团在本质上没有党团组织、班级等学生组织的强制性约束力,其真正的吸引力来自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根本在于社团文化价值取向。可以说,社团文化价值取向是社团建设质量的源头活水,社团成员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与管理、社团建设与发展中凝结而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汇聚着社团成员的精气神,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是在学校系统管理和教师精心指导下,学生社团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正确情感态度引导、交流合作意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培养等许多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学生社团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优秀社团文化也正逐步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
三是学生社团不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校园生活体验方式,更成为了一个对比参照平台,那些坚持长期参加活动的社团成员与非社团成员在交流话题、沟通合作、生活轨迹等许多方面逐渐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最终在学习生活状态上拉开了差距。据2013年社团建设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以体育运动类、文学修养类、艺术表演类、社会服务类为主的学生社团,吸引了全市职业学校超过六成以上的在校学生。62.7%的学生充分肯定了社团活动的积极意义,其中57.3%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中有效地释放了不良情绪,逐渐摈弃了自卑与迷茫,收获了成熟与自信,真正实现了在体验中感悟,在合作中分享。在社团沙龙上有学生这样说,在那些自主设计实施的社团活动中,我们笑过,也哭过,经历了这样的社团生活才真正体验了青春与成长的真谛。
四、学生社团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路径思考
可以肯定的是,在职业教育各项工作中,学生社团作为一项专门的主体教育活动,正在逐步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应有作用,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社团建设的局限性及其背后的问题。
从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各校社团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突出问题包括注重社团管理的规范性,轻视社团发展的自主性;注重社团发展的多元化,轻视社团活动的特色;注重社团的规模和种类,轻视社团格局合理分布,文体类较多,理论科技类较少;注重社团的校内活动,轻视校外实践。总之,在社团管理、教育指导、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还有较多亟待改进之处。探究社团建设的局限性,我们发现,一些教育者对学生社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少深入研究,其根本在于对学生社团价值属性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有限。在教育行为中具体表现为:一是将社团建设工作等同于班级管理,因而将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简单化、命令化;二是将自主性社团活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集体活动,背离主体性教育思想,在社团活动的设计实施过程中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一步步走入教育误区。
教育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是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如何改进社团建设工作,我们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教育关注现象,更关注本质,回归教育原点。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其根本任务。帮助职校学生重塑自我、努力实现青春梦想是职教工作者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第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温柔的征服。学校占据着时间、空间以及专业人员等比较优势,其任务就是有计划地施加积极影响。学生社团是“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的组织,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社团的教育价值所在,把加强和改进社团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并纳入学校德育计划。
第三,教育艺术的真谛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把学生不自主的道德成长转变为自主的道德成长。因此,社团建设应坚持以道德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不断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以多样化、高品质的社团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第四,要引导学生社团大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化解学生对集体活动的逆反心理,培养责任意识,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服务中升华。
第五,学校应加强社团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研究,对每次活动及时评价反思,使社团建设既保持一定模式,又能适度突破创新,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和指导,确保社团建设工作规范有序,确保社团活动与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确保社团值得学生信赖。
总之,一所优秀的学校引以为自豪的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博学的名师,还要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学校应积极完善社团品质,打造品牌特色社团,从而整体推进社团建设,不断增强学生社团的吸引力,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R].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老士翠.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3(5):66-67.
[3]王军红.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理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J].职教论坛,2012(12):11-14.
[4]黄崴.教育的超越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43-44.
(责任编辑:王璐)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he students' association, formed spontaneously by students and known a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lays a particular role in vocational schools. Each student association has its own value orient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remise for u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up accurate value orientation and select appropriate ways of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association. These are the significant guarantee of our ultimate ai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s well a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associations.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association;value orientation;ways of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