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张国鸿
(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吉林省通化市,134002) (九台市土肥站)
孙文艺 南敏伦 赵昱玮 赫玉芳
(吉林大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不同生长阶段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累积量的变化规律1)
刘丽娟 张国鸿
(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吉林省通化市,134002) (九台市土肥站)
孙文艺 南敏伦 赵昱玮 赫玉芳
(吉林大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连续2 a采集白鲜皮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白鲜皮中的黄柏酮和梣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累积量,均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同一种成分的年变化基本相同。黄柏酮与梣酮的年变化规律差异较大,2种成分在一个生育期的不同生长阶段,积累量差异显著;果期的黄柏酮和花期的梣酮累积量最大。白鲜春季或秋季采收均可,3年生以上的适宜采收。
白鲜皮;高效液相色谱法;黄柏酮;梣酮
白鲜(DictamnusdasycarpusTurcz.)又称八股牛,芸香科白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强烈的香气。根皮入药称为白鲜皮,是一种常用中药,为历代本草及中国药典收载。味苦,性寒,具有解毒、祛热、利尿、除湿和杀虫等功效,能治皮肤瘙痒、湿疹、黄水疮、黄疸、肝炎和阴部瘙痒等疾病。白鲜叶可提取芳香油;根茎作农药,可防治多种病虫害[1-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白鲜皮中含有白鲜碱、梣酮、茵芋碱、γ-崖椒碱、黄柏酮等成分[3],其中的梣酮和白鲜碱具有杀菌活性[4],复方乳膏用于治疗急性湿疹、慢性湿疹、荨麻疹[5]。
白鲜皮属于东北道地药材,主产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其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80%左右;因完全依赖野生品供应,随着资源量逐年的减少,价格呈逐年上涨趋势。无度采挖,生存环境逐年破坏,导致产量急剧下降;人工栽培已在部分地区开始。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黄柏酮和梣酮为白鲜质量控制指标成分[6]。为规范栽培,连续2 a定期取样,进行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质量分数的测定,旨在为合理施肥、提供优质原料、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
仪器:日立L-2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V(甲醇)∶V(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6 nm;流速1 mL/min;柱温为室温。理论板数以梣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 000。
试药:黄柏酮和梣酮对照品批号,分别为111923-201102、111700-201002,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皆为分析纯。
样品:试验材料采集于吉林省通化县窟窿杨树白鲜人工栽培基地。2012年(1年生)从4月下旬开始,2013年(2年生)因化冻晚从5月初开始,于月初和中旬各取样1次,连续取样至10月初;分别采集白鲜全株样品(按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次重复,采集样本量10株),地上、地下部分分开,洗净;趁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烘干、粉碎,过筛备用。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柏酮对照品、梣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量,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 mL含黄柏酮0.1 mg、梣酮60 μg的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1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称量质量。加热回流1 h,放冷,再称量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专属性考察: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按色谱条件,进样10 μL,结果见图1。可见,在此条件下,黄柏酮和梣酮分离较好,在各出峰处无干扰。
1为黄柏酮;2为梣酮。
线性试验:分别精密称取黄柏酮和梣酮对照品9.92、11.98 mg,分别置10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分别精密量取黄柏酮对照品储备液1.0 mL、梣酮对照品储备液0.5 mL,置同一1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混合溶液。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2、4、8、12、16、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分别以黄柏酮和梣酮进样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经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分别为y=1 862 386.88x+2 571.70,相关系数r=0.999 6;y=8 914 935.52x-7 887.17,相关系数r=0.999 7;黄柏酮在0.198 4~1.984 0 μg、梣酮在0.119 8~1.198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精密度试验:取白鲜皮2012年10月6日样品,按照上述质量分数测定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连续进行6次测定,测定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黄柏酮相对标准偏差为0.98%、梣酮相对标准偏差为0.9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试验:取上述白鲜皮样品,按上述质量分数测定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0、2、4、6、8、10 h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黄柏酮相对标准偏差为1.29%、梣酮相对标准偏差为0.64%,表明在10 h内供试品稳定性良好。
重复性试验:取上述白鲜皮样品,按上述质量分数测定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独立进行6次测定,计算其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黄柏酮相对标准偏差为1.60%、梣酮相对标准偏差为1.62%,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上述白鲜皮样品6份,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样品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照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平均回收率。黄柏酮相对平均回收率为98.95%,相对标准偏差为1.45%;梣酮相对平均回收率为98.22%,相对标准偏差为1.46%。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符合要求。
样品测定: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对2012年和2013年不同白鲜皮样品中黄柏酮和梣酮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
2.1 不同生长阶段白鲜皮中黄柏酮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由图2可见:2年生(2013年样品)白鲜根皮中黄柏酮的质量分数除个别点外,均高于1年生(2012年样品)的。2012年和2013年,均是7月8日果期黄柏酮的质量分数达最高水平,分别为0.212%和0.294%;其次2012年5月9日和7月23日,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均超过0.203%;2013年是7月23日和6月22日,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均超过0.267%。枯萎期,白鲜皮中黄柏酮的质量分数降至最低点:2012年出现在10月6日,黄柏酮的质量分数为0.156%;2013年则是9月6日,黄柏酮的质量分数为0.168%。在6月初至8月底,黄柏酮的质量分数有一次较明显波动。
从年生育期看,2012年的样品,因为是1年生苗,生长量较小,所以全年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变幅较小,最高与最低相差0.056%。2013年2年生的白鲜,株形大,枝叶茂盛,根系吸收和积蓄的养分量也增加,表现出:一是全年黄柏酮的质量分数波动较大;二是白鲜根皮中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全年基本都高于1年生的;两年的最高点相差0.08%,最低点相差较小,近0.01%。
从全年看,6月初到8月底,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黄柏酮的质量分数有一次波动,2年生苗黄柏酮质量分数的波动幅度大于1年生苗的波动幅度。5月初萌芽后,地上部分展枝抽叶生长量增大,根皮中黄柏酮质量分数随生长的加速,逐渐下降;8月底地上部分停止生长,进入枯萎期,根皮中黄柏酮质量分数缓慢回升。
图2 白鲜皮中黄柏酮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2.2 不同生长阶段白鲜皮中梣酮的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由图3可见:2年生白鲜根皮中梣酮质量分数除5月初外,均高于1年生的。2个年份,均是6月8日花期梣酮质量分数达最高水平,分别为0.072%和0.08%;其次,2012年是5月9日和6月23日,梣酮质量分数均超过0.06%;2013年为6月23日和5月24日,梣酮质量分数均超过0.07%。白鲜皮中梣酮质量分数最低点,1年生(2012年)的出现在10月6日,为0.036%;2年生(2013年)的出现在10月6日,为0.043%。
图3 白鲜皮中梣酮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从年生育期看,2个年份的白鲜皮中梣酮质量分数的年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与黄柏酮不同,2个年份的白鲜皮中梣酮质量分数有2次波动:5月初萌芽至7月初果期,波动较明显,最高与最低点,2012年相差0.018%、2013年相差0.029%;7月初到8月底,营养生长迟缓,有1次小幅波动,最高与最低相差不到0.003%。
从全年看,5月初萌芽后,地上部分生长量增大,根皮中梣酮质量分数随生长的加速,逐渐增加,6月初花期时达到最高点;8月底,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后,根皮中梣酮质量分数缓慢回升,与春季相接近。
在2012年、2013年2个年份中,2013年的样品,因为生长时间长,积累多,所以白鲜皮中梣酮和黄柏酮质量分数均高于2012年的。同一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在不同年份的变化基本相同;梣酮和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年变化规律不同,大体呈相反的趋势,6月5日梣酮质量分数最高,而黄柏酮则近于最低点。2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在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均缓慢回升。
白鲜皮作为一种常用药材,根皮入药,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黄柏酮不得少于0.15%、梣酮不得少于0.05%[6]。1年生和2年生的白鲜根皮中黄柏酮均达到药典标准,1年生的梣酮积累量在秋季略低于药典指标。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生长年限增加,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也在增加,但2年生的白鲜,根皮的产量低,不是合理的采收年限。从采收季节看,虽然梣酮和黄柏酮的质量分数最高是在6月和7月,但药材生产上,一般都是春季或秋季采收,而且春季和秋季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接近;为得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白鲜皮,白鲜的生长年限应在2年以上,根据产地实际情况,春季或秋季采收均可。
[1] 周繇.中国长白山植物资源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325.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草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37.
[3] 杜程芳,杨欣欣,屠鹏飞.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21):1663-1666.
[4] 王麦玲,张继文,钱勇,等.白藓皮杀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农药,2006,45(11):739-741.
[5] 周穗文,陈群雄,岑帼英.复方白鲜皮乳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1):90-91.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102.
Variation Laws of the Content of Obacunone and Fraxinellone in Dictamni Cortex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Liu Lijuan(School of Life Sciences,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Tonghua 134002, P. R. China); Zhang Guohong(Soil Fertilizer Station of Jiutai, Jilin); Sun Wenyi(Jilin University); Nan Minlun, Zhao Yuwei, He Yufang(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of Jilin Province)/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5,43(4):131-133.
We extracted obacunone and fraxinellone in Dictamni Cortex collected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 by the heating reflux method, and determined their content by HPLC. The accumulation of obacunone and fraxinellone in Dictamni Cortex was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growth age, and annual variation of the same component above mentioned is almost the same. Annual change pattern of obacunone and fraxinellone in Dictamni Cortex was more different,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wo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the same growth perio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accumulation of obacunone in fruit and fraxinellone in flowering was the highest. Dictamni Cortex can be harvested in spring or autumn and one of three-year old or more is suitable to harvest.
Dictamni Cortex; HPLC; Obacunone; Fraxinellone
刘丽娟,女,1972年12月生,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E-mail:liulijuan214@163.com。
赫玉芳,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E-mail:hyf_1992@163.com。
2014年11月6日。
Q946; R282.5
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110902)。
责任编辑:张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