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菁 梅海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策略设计的现状研究
荆菁梅海
【摘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指出:中学教师应对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中学学科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教育部2011)。《“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强调从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英语教学重难点和英语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部2012)。本研究基于对28节课堂观察和对其相应的28份教学设计的分析,重点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设计。
【关键词】中学英语;提问策略;教学过程;设计策略;组织形式
我国学者鲁子问和康淑敏(2008)认为: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技术四个方面。其中,“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形式策略、教学过程设计策略、提问策略、管理策略、安排教学顺序策略等。
2012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特别强调要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本研究基于对28节课堂观察和对其相应的28份教学设计的分析,从提问策略、教学过程设计策略和教学组织形式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给相关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提供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参考。现知识类的问题占到76%,理解类的问题占18%,而应用类的问题仅占6%,如下表所示(见表1、2):
表1 :提问的问题类型及其分布(N=100)
表2 :低层次问题及其分布(N=84)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1956)提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层次问题框架。基于此,笔者将28份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中预设的课堂提问问题进行了分类统计。依据布鲁姆将知识性、理解性和应用性问题划分为低层次问题,将分析性、综合性和评价性问题划分为高层次问题的观点,笔者先对28份案例中的高层次问题和低层次问题所占的比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达84%的中学英语教师更关注低层次问题的设计,仅有16%的教师在关注高层次问题的设计。然后,笔者进一步对低层次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
上面的数据虽然简单,却一目了然地显示出中学英语教师所提问题的整体趋势是随着层次的提高而减少,他们在设计中较多地关注知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在应用性、分析性和评价性问题设计方面不能够给出足够的关注。该现象遵循了布鲁姆的问题分类法原理,即随着问题层次的提高,教师所设计的相应层次的问题就越少(钟启泉2003)。然而,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已开始关注综合性评价问题的设计,综合性问题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和判断力的思维者。如What influences people’s criteria of beauty? Why is inner beauty more difficult than physical beauty?What is the real beauty of a senior student?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审美的标准,此时,学生脑中有关美的图示被激活。通过思考,学生可以得出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因素。其次,教师启发学生深入讨论,让学生思考哪种美更重要,为何内在美更重要。最后,是对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使学生能在此问题的启发中给自己定位美的行为标准。
表3 :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数据分布
笔者对28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其中初中英语11份,高中英语17份)的教学环节进行了归类统计,结果显示共有11个教学环节:热身、导入、预习、复习、呈现、练习、活动、总结、作业、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见表3)。
热身环节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学生带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机主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表3显示:初中英语教师对热身环节的关注度高于高中英语教师。有效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热身环节相比,导入更加强调对要学习的知识点及其话题地引入。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图片、师生问答、情境、视频、比赛等是中学英语教师较为常用的导入方式。
在呈现环节中,初中英语教师比高中教师更为关注并善于创设较为真实的语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练习环节,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关注练习环节的设计,并能够在练习环节中从语法操练、听力能力操练和口语操练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该现象也反映了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能够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而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练习环节的关注,且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活动环节(本研究中的“活动”主要指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中,初中英语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双人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占有足够的课堂时间和话语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小组活动中的讨论方式,说明初中英语教师比较关注“说”这一技能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话语权的空间给予不够,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性的认识低于初中英语教师。高中英语教师更为关注语言知识目标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意识低于初中英语教师。
在总结环节中,初中英语教师比较注重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由于初中生尚未形成较高的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总结有利于初中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相对于初中生而言,高中生的归纳能力较高,由于高中英语语法知识和学习任务比较多,因而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总结的关注低于初中英语教师。
在作业环节中,初中英语教师对作业的设计类型多样化,并且侧重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设计,说明初中英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任务型作业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分层作业的设计只有1个,但反应出初中英语教师开始在作业设计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高中英语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类型比较单一,且最为关注写的技能,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听、说和读的技能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从课程教学论的角度而言,教学评价设计是指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学习效果和目标达成度等方面进行的评价。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设计环节均不够重视。
笔者在对28份教学设计所采用的组织形式进行量化时,对三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重新界定。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指教师采用讲授等呈示行为向学生传递信息,如教师板书所学语法知识或教师朗诵文章,学生倾听;个体组织形式指在问答和任务活动等环节,学生个体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来介入学习的行为;小组教学组织形式指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组完成任务的活动。笔者经统计发现:教师在28份教学设计中对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均有关注,但是关注程度不一样(见表4)。
表4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比例
表4显示的是笔者的课堂观察数据:中学英语教师能够意识到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存在,并在教学设计中结合使用三种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这说明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授课的形式。小组教学和个人学习共占50%,反映了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的意识有所提高。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依托于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而课程行动研究则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基本策略(钟启泉2003)。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12)。课程行动研究强调教师的参与性和改进性,即要求教师在自然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研究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有效教学与研究相长的方法。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检讨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问题,并在反思与讨论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1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2.《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鲁子问,康淑敏.2008.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钟启泉.2003.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文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JY010】和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2014-JSJYYB-021】的部分成果。
作者信息:荆菁,537000,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328390299@qq.com
梅海,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13470650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