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丽,王华玺,王哲新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封475002)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病程长,易复发,治疗困难。我科于2012 年3 月—2013 年9 月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商品名:罗每乐,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生产,批号H20050364)联合特比萘芬片(商品名:兰美抒,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00251)治疗82 例甲真菌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58 例患者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和(或)培养阳性,均符合甲真菌病的诊断标准[1]。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9~65 岁;无妊娠及哺乳;3 个月内未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无特比萘芬、阿莫罗芬过敏史;无影响甲生长的疾病,如银屑病、慢性湿疹、甲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无肝、肾功能不全;无严重系统性疾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病甲分型:远端侧缘甲下型56 例,近端甲下型13 例,白色浅表型9 例,甲板内型7 例,全甲破坏型73 例。病甲总数438 个,单纯指甲真菌病42 例,共计病甲129 个;单纯趾甲真菌病56 例,共计病甲143 个;两者均受累60 例,共计病甲166 个。158 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32 株,红色毛癣菌82株,须癣毛癣菌12 株,絮状表皮癣菌20 株,念珠菌13 株,曲霉5 株。将158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82 例,男45 例,女37 例;年龄19~65 岁,平均38.3 岁;单纯指甲真菌病22 例,单纯趾甲真菌病29例,两者均受累31 例;病程7 个月~17 年,平均5.2 年。对照组76 例,男40 例,女36 例;年龄20~64 岁,平均36.2 岁;单纯指甲真菌病20 例,单纯趾甲真菌病27 例,两者均受累29 例;病程10 个月~16 年,平均6.3 年。2 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部位及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外用5%阿莫罗芬搽剂,1 次/周,连续治疗3 个月。治疗前先将增厚的病甲以专用甲锉片进行打磨处理,然后用甲擦拭棉将碎屑擦除,再用涂药棒沾取适量药液均匀涂于病甲,自然晾干即可。治疗组同时给予口服特比萘芬片0.25 g/d,指甲真菌病连用8 周,趾甲真菌病连用12 周。指甲合并趾甲感染者,按趾甲真菌病的疗程服药。2 组均于3 个月后随访,评定疗效。
1.3 疗效观察和评定标准[2]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按0~3 分评分:0 分=无,1分=轻,2 分=中,3 分=重;观察指标包括受累甲数、受累甲板长度、甲板分离、甲板增厚、甲沟炎和治疗过程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记录真菌镜检和(或)培养结果;以临床症状最重的病甲为靶甲,依据靶甲的好转情况来判断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积分指数=(治疗前积分-观察结束时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为靶甲全部恢复正常,甲板的积分指数为100%;显效为靶甲明显好转,积分指数>60%;好转为靶甲有好转,积分指数为20%~60%;无效为靶甲积分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靶甲以外的受累甲最后复诊时根据甲板是否完全恢复判定为痊愈或未愈。真菌学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真菌镜检和(或)培养均阴性;未愈为真菌镜检和(或)培养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结果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6,P=0.005)。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有2 例患者(2.4%)出现轻度恶心、腹泻、消化不良,嘱餐后口服,症状消失;1 例(1.2%)趾甲癣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46 U/L),未治疗,停药后恢复正常。2 组患者复诊时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感染甲板、甲床和甲周围组织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达6.5%~13.0%[3]。成功的治疗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外用药治疗适用于感染部位浅、单个甲感染面积<30%以及甲母质未被感染的轻中度患者[4]。对于受累病甲数量较多、累及甲根部以及趾甲生长速度较慢者,联合使用口服抗真菌药,可同时从不同的位点抑制和杀灭真菌,起到增强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5]。本研究中,5%阿莫罗芬搽剂联合特比萘芬片治疗甲真菌病可增强疗效。阿莫罗芬通过干扰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14还原酶和△8—△7异构酶的活性,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合成,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影响真菌代谢过程。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有广谱高效的杀菌、抑菌的双重活性。5%阿莫罗芬搽剂能在甲面停留一个星期,形成一种非水溶性薄膜,促进了药物向甲板层的弥散,膜中高浓度的阿莫罗芬能快速渗透进甲床[6],因而具有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同时,通过打磨处理病甲外涂罗每乐,有助于解决全身和局部用药不能渗透到在甲板和甲床之间生长的由大量皮肤癣菌形成的皮肤癣菌瘤的难题[7]。特比萘芬是一种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角鲨烯在菌体内聚集,抑制角鲨烯环化酶,高浓度可抑制白色念珠菌摄入甲硫氨酸,增加腺苷摄入及内生呼吸节奏致使真菌活力受损。口服特比萘芬吸收快,体外试验表明对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的MIC 非常低,只有0.01~0.001 μg/mL,且其为杀菌性的[8]。本研究中,5%阿莫罗芬搽剂联合特比萘芬片治疗甲真菌病,有效率8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学军,何春涤,郑捷,等.皮肤性病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
[2] 王新华.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83 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8):535-536.
[3] 薄建华.浅谈甲真菌病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85-186.
[4] 邢明媚.阿莫罗芬搽剂治疗70 例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 263-1 264.
[5] 庞晓文,那爱华.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12):817.
[6] 王丹,李若瑜.阿莫罗芬外用治疗甲真菌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5):399-400.
[7] 聂振华,张宇,戴臻,等.阿莫罗芬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3):168-169.
[8] 吴绍熙,郭宁如,廖万清.现代真菌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34:2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