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

2015-03-10 13:27高竞男张鹏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35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传统文化

高竞男 张鹏

摘 要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符合时代发展的积极因素,改革传统文化课程及评价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 传统文化;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5-0050-03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鉴于此,作为高职院校要还原教育本质,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还要培养出具有崇高精神境界、良好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高职学生思维活跃,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大;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缺少了解,较容易被非主流的价值观所误导,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被认为是“大节”,正是这种情操培养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做到关心自身的发展,热爱祖国,也存在着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如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个别学生甚至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缺乏应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校园中考试作弊现象存在;大学生违法案件也时有发生等。

目前,在校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基本是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缺少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缺少团队合作意识,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大量事实证明,人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在职业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前提,人文素质是成人之关键,成才之基础。因此,寻求积极有效的教育途径,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系统地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甚至缺乏基本的课程安排。部分教师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单一强调职业技能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尚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境地,其根源在于没有从宏观角度去思考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没有正确认识崇尚科学真理、提升劳动技能与弘扬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很多学校不能正确把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以思想政治、法律道德教育代替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的培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三个层面24个字本身就是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人文课程,但由于学制、体制等诸多原因,人文课程比重很小,课时不多,内容单一,加之人文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薄弱,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人文素质教育很难取得实效。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也是当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文知识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树立,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整个体系之中。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能简单机械化,不应试图以人文课程设置来充当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需要。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有利于大学生开拓创新和协调人际关系。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能够经久不衰。高职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性格、地域、文化的差异,会产生误会、矛盾等,要做到宽容大度,以礼待人,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核心,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提供了良好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精忠报国”,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可以成为引导当代高职学生爱国的生动教材,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更能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加深高职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崇高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仁”字共出现104次,可见在孔子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仁”的基本精神就是“仁者爱人”。一方面,中国人强调孝顺父母,对长辈尊重;另一方面,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也应想到他人,包括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帮助大学生形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即尝试搭建以《中国文化纲要》《大学语文》为纲,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为辅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高职院校应领会文件精神、把握政策机遇,建立1~2门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课,考试方式可以列为考查课,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掌握程度、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通过专门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培育学生的人文理念,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创新意识。

(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课程、专业教学相融合

“两课”是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多年来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两课”教研教学中。在“两课”教学设计中要进一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高职院校学制短、顶岗实习时间长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专业课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高职学生深入社会、深入行业,在实习实践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文素质教育更切实、更深刻、更持久、更有说服力。

(三)以合理的评价体系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层层推进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应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校内表现进行评价,企业应对学生实习的行为进行评价,学生则对自己做出综合自评,构建“三位一体”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层层推进。

(四)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者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法比赛、诗词朗诵大赛,推荐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著,开展学习传统文化经验交流会,开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师讲座等[3],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月、文化周活动。努力营造适合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升华精神。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依托学校网络文化、大学生文化工作室等,拓宽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鼓励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设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蓉.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9):76-78.

[2]朱耀廷.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8.

[3]刘科.全球化视角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4):75-7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ully tap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found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line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factors, course and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strongly promot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and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guarantee.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传统文化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