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研究

2015-03-09 06:45李海霞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与度象限问卷

李海霞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3)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研究

李海霞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3)

针对大学英语学生课堂参与消极的问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依据学生参与度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目的。研究认为应该从学习任务和建设课堂环境的角度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切实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生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

一、为什么选择学生参与度的视角

学生参与度是高等教育质量过程性评估的核心概念,大量研究证明学生参与度与理想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可靠的相关性(笔者译。Axelson & Flick, 2011),如哈勃指出研究者发现了学生参与度与认知和智力技能发展的正向关系。显然,提高学生参与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国外学者非常重视学生参与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其中,通过调查学生参与的状况来发现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从而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例如,美国全国大学生参与度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NSSE)就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对教育过程进行动态测量,对大学质量进行评价,其影响力已经超过美国本土,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也开始参与其中。无疑,提高学生参与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引起国内教育界的重视。

二、学生参与度理论

1985年,Mosher和Mcgowan发表的论文中第一次使用参与度(engagement)一词,学生参与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任务时间性(Time on Task)、努力质量(Quality of Effort)、学生涉入(Student Involvement)和学生参与度(Student Engagement)。国外对学生参与度研究最为丰富的是北美和澳洲,在这些国家每年都进行大规模的国家级学生参与度调查(NSSE),在这一领域有影响的人物多与进行NSSE的机构有关,如美国的George Kuh,澳大利亚的Hamish Coates等。

Csikszentmihalyi 1975年提出的沉浸理论(Flow Theory)被认为是学生参与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解释了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景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学生参与度的研究是这一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1.什么是学生参与度

Kuh(2007)把学生参与度定义为“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参与在教育方面有效果的活动,从而产生一系列可衡量的成果。”(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ally effective practic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room, which leads to a range of measurable outcomes)。但是事实上,研究者们对学生参与度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达成共识的是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如Fredericks, Blumenfeld和Paris(2004)把学生参与度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Anderson, Christenson, Sinclair和Lehr (2004)则把学生参与度划分为四类:行为参与、学术参与、认知参与和心理参与;Milton等人(2010)提出学生参与度包括社会参与、机构参与以及智力参与;Finn (1989)以及 Nystrand 和 Gamoran (1991)则认为学生参与度是分等级的,认为一些学生参与的类型比其他类型的参与更重要。

本文采用Fredericks等人对学生参与度三个维度的划分,拟对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并对机构参与和智力参与这两个维度进行测量,来检验重新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2.学生参与度的测量

本文将采用分级量表、直接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活动重新设计之前与之后的学生参与度进行测量,通过对比来分析新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度。

3.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

相对于对学生参与度这一概念的争论,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已经达成共识。Parsons和Taylor(2011)以Windham(2005)提出的“互动性”、“探索性”、“相关性”以及“多媒体和指导”为基础,并参考其他作者的研究(Willm, 2003,2007,2009;Claxton, 2007, Hay, 2000; Barnes, et al, 2007),提出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应该具有5个特点:互动性、探索性、相关性、多媒体和科技的应用以及吸引人且具有挑战性的指导。其中相关性与课程内容有关,其余四个特点与教学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拟以这四个特点为标准,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行动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4.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学生参与大学英语学习的情况进行研究。洪文静(2007)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及其对学生参与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有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任志娟(2005)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对学习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学生参与是影响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但三种参与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强度是不同的。在前一类研究中,研究者视学生参与度为教学活动产生的结果,在后一类研究中,研究者视学生参与度为引起学习结果的方式。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认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以及学习结果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进一步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然而,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对学生参与度理论的验证,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可供参考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拟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为目标,重新设计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三、研究设计

Kuhne 和 Quigley (1997)提出行动研究包含三个步骤:计划、行动以及分析和反思。本文拟参照这三个步骤进行行动研究。

计划阶段包括确定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以及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重新设计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活动是否对学生参与度的三个维度有积极影响?

2.研究对象

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按照高考成绩和入学分级考试的成绩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A班、B班和C班,本次研究的对象是笔者所教授的2012级的两个B班。

3.研究工具

通过借鉴学生参与度理论中关于学生参与度测量的研究,本研究将采用分级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同时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测量数据进行验证和补充。

本研究使用的分级量表为笔者翻译的用以测量课堂学生参与度的调查问卷(CLASSE)(Smallwood & Ouimet, 2009),针对大学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笔者对部分内容作了调整。这一调查问卷分为两个版本,分别以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两个版本的问卷内容基本一致。

4.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使用重新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对所教授的两个班级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并在课程结束一周内,让学生填写课堂学生参与度调查问卷。问卷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用频次分析的方法(frequencies)计算出每个选项的频数(count)和该选项在全部有效问卷中被选中的比例(pct of cases),来测量学生的参与度。对访谈数据运用“主题一致”方法进行归纳。

教师本人完成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后,在开始新学期授课之前填写教师版的课堂参与度调查问卷,并在获得学生版调查问卷数据后,将两份数据进行象限分析(quadrant analysis)(Smallwood,2011)。第一个步骤将教师版调查问卷的数据划分为两类,分别为选择了“很重要”和“重要”的选项(I)和选择了“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选项(II);学生版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也分为两类:高频选项(A)和低频选项(B)。消极选项中如果有超过50%的学生进行选择即为低频选项,积极选项中如果有超过50%的学生进行选择即为高频选项。因此,这两份数据进行交叉即可形成四个象限,分别为象限1(I&A)、象限2(I&B)、象限3(II&A)及象限4(II&B)。这种研究方法的意义在于,研究者可以根据教师想法与学生表现不一致的象限(即象限2和象限3)进行反思,这也是教师可以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的领域。

第二个步骤是行动。在这一阶段将就课堂学习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

第三个步骤包括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编辑和分析,找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

四、重新设计前后对比

笔者依据Parsons和Tayler(2011)提出的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应该具备的4个特点,即互动性、探索性、多媒体和科技的应用以及吸引人且具有挑战性的指导,重新设计了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的教学内容。下面以第六单元Text A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该篇文章在重新设计课堂学习活动之前与之后的情况。

本篇文章主要讲酒驾的危害,文字简短,但是因为使用了大量排比和省略使整篇文章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情感共鸣。教学内容包括:1)对排比和省略的赏析;2)难句的理解;3)新的词汇。

1.重新设计之前

重新设计之前的课程主要按照传统的3P模式,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模式进行。互动性体现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互动;多媒体和科技的应用体现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使用的PPT;其他特点在传统课堂上体现不明显。

2.重新设计之后

重新设计之后的课程主要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小组活动期间要求组员必须合作完成任务,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采取如下方式自行解决:1)向老师或其他组求教;2)通过手机上网查询课文译文;3)通过手机上的词典或网络查询不熟悉的词汇。

本篇文章设计的小组活动包括:1)以4个人的小组为单位,根据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描述以漫画的形式再现车祸现场,并将文章中与交通相关的词汇摘抄出来;接下来参照摘抄的词汇,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对车祸现场进行描述。2)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个人一生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完成后与文章16段到23段提到的社会角色进行对比;以该文章片断为基础,用一句话写出每种社会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各个小组用尽量丰富的语言描述某种社会角色去世后,与之有密切联系的人是怎样的心情;对照文章24段以后的段落,找出文章用怎样的词汇描述这种空荡荡和绝望的心情;3)各小组通过查阅其他资料对酒驾的危害进行论述,形成文字后进行课堂展示。

这些小组活动体现了以上提到的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应该具备的4个特点。互动性体现在小组组员之间的生生互动,以及向教师求助时的师生互动;探索性体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查阅资料;多媒体和科技的应用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使用互联网和有道等电子辞典;吸引人且具有挑战性的指导主要表现在建构主义的指导。

第三册读写教程其他课文基本上按照以上思路设计了小组活动。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在2013年12月中旬,即该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束后一周内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当场收回的方法,共发放问卷68份,收回68份,经检查,全部为有效问卷。

随后对教师版和学生版问卷进行了分析。

1.象限分析

依据上文提到的象限分析法,对教师版和学生版问卷进行对比,发现四个象限的内容如下:

表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象限1中,教师认为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题项与学生高频选项主要体现在行为参与方面和情感参与,这与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保持了一致,在象限4中,学生因为受教师影响,在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方面选择低频选项;象限2主要集中在认知参与方面,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活动或布置的作业没有训练这些认知技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这方面的设计;象限3比较出乎意料,学生喜欢以不太正式的方式讨论课上内容,因此布置作业时应该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结合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在重新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在课堂上,学生不能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学生认识并认可教师的角色转变就更加困难,他们还是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对自己不自信;2)在课下的学习中,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不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基于以下原因:1)传统教学方式的惯性所致,长期形成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解决,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较长时间逐渐适应;2)设计课程时过度关注课堂,忽视了课堂教学对课下学习的影响;3)设计的课堂活动导向性不强,过于强调行为参与,对认知参与的针对性不够;3)学生对学习资料不感兴趣也是导致消极学习的一个原因,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教材的选编工作。4)受我国传统的尊师重教文化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始终存在障碍,在访谈中有很多学生提到他们有问题时,内心“想问却不敢问”。

2.学生课堂参与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问卷对学生各个参与维度进行了测量,其中问卷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对行为参与进行了测量,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对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进行了测量。具体结果如下:

表2 学生对课堂参与调查问卷中关于行为参与的题项的回答

从上表可以看出,重新设计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课堂行为参与的有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提问、参与课堂讨论、使用电子设备讨论或完成作业、课后与同学讨论课上内容、出勤、课上记笔记和预习方面,选择高频选项(3-5次及以上)的频次均超过50%。这说明重新设计的课堂活动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参与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这是因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也更容易形成放松的交流氛围,减轻学生的焦虑,从而更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

表3 学生对课堂参与调查问卷中关于认知参与题项的回答

从表3可以看出,重新设计的课堂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参与影响不大,除了对记忆方面(41%)有所影响外,对其他四个深层次认知能力(分析、重组、评价、应用)的影响非常微小。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思想体现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中,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参与不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参与应该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表4 学生对课堂参与调查问卷中关于情感参与题项的回答

从表4可以看出,62%的学生表示与老师的交流比较顺畅,但是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情感参与显示出负面影响。虽然大部分学生(73%)对教材内容感兴趣,但是有高达77%的学生感觉课程偏难,更有85%的学生表示跟着上课有点困难,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小组活动的喜欢程度,只有29%的学生表示喜欢小组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笔者所在的学校所选用的这一册教材对于中等程度的学习者来说确实偏难,二是重新设计的课堂教学任务偏难,或者学生因为习惯了传统的练习方式,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中大量要求写和说,误认为课程偏难。

六、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依据Parsons和Taylor提出的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应该具备的5个特点,重新设计的以小组活动为载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同传统课堂相比,对学生的行为参与存在积极影响,在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方面影响不显著。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建议应该从学习任务和建设课堂环境的角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

1.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行为参与,教师应该放弃传统的PPP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如何设计课堂小组活动。

2.教师通常对学习内容的设定大包大揽,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但是事实表明,只有学生自己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难易适度的,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

3.教师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设计含有记忆、分析、重组、评价和应用的学习任务,以到达提高学生认知参与的目标。基于以上两点,建议在教学中尝试“基于项目的语言学习”(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PBLL)。

4.学生在课堂上习惯性的依赖教师,这使得教师角色难以真正转变,因此建议在教学中尝试使用翻转课堂。

5.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brainstorm,使学生明白这一教学法的原理,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

[1]郭法奇.“学生参与”:一个历史与现实的话题.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 (03):55-61.

[2]洪文静. 论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及其对学生参与的影响[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刘润清. 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01):7-12.

[4]任志娟. 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肖礼全. 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J]. 外语教学,2004, (01): 67-71.

[6]张烨. 大学英语学生课堂参与模式研究[J]. 外语界,2004,(06): 28-33.

2014-09-19

李海霞(1978-),女,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G64

A

1008—3340(2015)02—0027—05

猜你喜欢
参与度象限问卷
勘 误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