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慧,刘晓丽,董 春,卜 姝
(1.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3.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羽毛球运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初学者在学习高远球时费很大力也打不出高质量的高远球。这是因为大多数练习者躯干没有给予四肢运动发力的支撑,下肢的力量传递不到上肢,导致出手时不能把力量集中在手腕,“鞭打”时缺少爆发力。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1]。所以,练习者想要提高高远球的击球质量,就必须提高行进间的侧身、移动、蹬地以及上肢击球时的稳定性,以及下肢、躯干、上肢的协同配合,从而促进核心区域提供稳定的支点。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索核心力量对羽毛球专项学生高远球击球技术的影响,旨在为羽毛球专项训练提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案例实证。
1.1 研究对象
以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2011级羽毛球专项班的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人,女生6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指标均以(s)表示;具体使用配对样本、独立样本t检验。
1.2.2 实验法
将学生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2人,对照组12人。实验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训练方法,持续12 wk,每周3次,每次30 min。
2.1 实验分组
在实验前对两组学生年龄、身高、体重进行测试,如表1所示,经配对t检验,两组各项基本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2.2实验控制
实验前期,由同一教师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羽毛球技术动作的教学,从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反复纠正,直至实验对象基本形成高远球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实验过程中,教师对课堂进行严格控制,统一教学进度,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严格统一动作标准。
2.3 实验方案
2.3.1 对照组采用传统力量训练的方法进行训练
在实验中期,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练习。发展上肢力量的练习项目有:挥拍练习、转臂练习、稳腕练习等;发展躯干力量的练习项目有:仰卧起坐、仰卧挺身等;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项目有:跳台阶、纵跳、负重半蹲提踵等。
2.3.2 实验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进行训练
目前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有三种:徒手练习法、简单器械练习法 (瑞士球、平衡板、平衡球)、综合器械练习法 (适合中高级水平运动员的练习)[2]。因受场地和器械的限制,本实验采用核心力量最基础的训练方式,即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力量练习,目的在于让训练者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控制身体。每个动作做3组,每组15~20 s或者15~20次。组间间隔30 s。
2.4 实验中测试项目
2.4.1 稳定性测试
测试单足闭眼站立时间。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2.4.2 高远球击球落点测试
由于反手高远球动作难度较大,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动力定型,所以本实验测试指标选择为正手直线、正手斜线、头顶直线、头顶斜线四种方式击高远球。同一发球员连续给受试者发球,每位受试者完成10次正手后场直线、斜线高远球击球,头顶同样,共击球40次。
图1 击球落点有效区
如图1所示,发球员站在5号区发球,受试者在6号区准备接球,球发出后受试者做相应步法至1/2区域击球,击球完回到6号区准备接下一个球。设置落点区,以正手为例,正手高远球打直线有效区为4号区,正手高远球打斜线为3号区。击球落点在有效区内的计为1个,不在有效区内的不计成绩。
3.1 核心力量对机体稳定性的影响
表2显示,经过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对照组单足闭眼站立平均数提高了2.9 s,实验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单足闭眼站立平均数提高了21.8 s,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将两个组实验后的指标进行t检验,单足闭眼站立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成绩稍有提高,说明传统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与关节的稳定性,但锻炼的部位比较单一;实验组实验后的成绩大幅提高,说明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机体稳定性且效果显著。
表2 两组实验前后单足闭眼站立成绩 (s)
研究表明,核心肌群训练能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3]。高远球技术需要迅速的侧身、灵活的步法、全身肌肉的协调,技术的发挥与身体的稳定性有不可分割的关联。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改善核心区的稳定性,充分调动神经肌肉控制系统,提高肌肉群之间的协调水平,使得运动过程中对身体平衡的综合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3.2 核心力量对高远球技术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在经过传统力量训练后高远球四个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力量是运动的基础。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高对其速度、耐力等运动素质水平都有积极影响[4]。运动技能的展示需要大脑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内精确地支配肌肉收缩,而这需要用精确的力量和速度依照一定的次序和时间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传统力量训练能增加练习者大肌肉群的力量,为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基础,同时受训者进行了高远球技术的学习,逐渐形成了动力定型,所以高远球技术也有较大的提高。
表3 两组实验前后高远球技术指标t检验 (个)
实验组在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高远球的四个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原因主要如下:1)核心力量训练通过增强各关节肌肉群的协同作用来提高身体的平衡稳定性和重心控制能力。实验研究发现,核心力量训练能够较好地提高人体的关节稳定性,对羽毛球运动员在技术的稳定性上起到积极作用。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是为了提高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是指核心区的关节肌群有效产生、传递能量和保持身体姿势与重心的能力[5]。而核心稳定性又主要是依靠核心肌肉的力量大小与各肌肉之间的协调,两者在相互制约的同时又相互促进。击头顶高远球时,身体的侧身角度大于正手高远球的角度,且脊柱后仰角度也更大,这时候小肌肉群发挥对脊椎稳定作用,提高机体的控制能力。2)核心力量提高了高远球的发力效率。正手斜线击高远球比正手直线击高远球对力量的要求更高,因而下肢力量向上肢的传递就显得更为重要。核心力量在运动中对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及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6],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提高击打高远球时中下肢力量的传输效率以及击球时上肢的稳定性。核心力量的训练还能够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运动从而提高力量传递的效率,同时深层的核心小肌肉群扮演着稳定肌的角色,整体上提高最后用力效率。但由于受试者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同时还有学习高远球技术,所以还不能得出证明实验组实验后成绩的提高完全是核心力量训练作用的效果。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对高远球技术的掌握都有一定的进步。对羽毛球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中表明,采用一般性力量训练也可以提高羽毛球击球技术,但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比一般性力量训练提高的效果更加明显[7]。从表3数据来看,实验组每一项的平均数都比对照组高,经过t检验,两组正手直线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头顶直线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正手斜线、头顶斜线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有:核心力量可以动员更多深层的小肌肉群参加运动,增加大小肌群协同用力的能力[8]。传统力量训练中俯卧挺身、仰卧起坐、负重转体等练习都能发展腰腹力量,这种负重大、单维度的训练能锻炼浅层大肌肉群的力量,但忽略了深层小肌肉群的锻炼,在行进间击高远球运动中身体的重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大肌肉群的力量难以发挥。核心力量训练中的俯卧平板支撑、单腿蹲、仰卧交叉打腿等动作,在大肌肉群得到锻炼的同时小肌肉群也得到参与,使机体加强了对深层肌肉的控制。可以得出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都能提高高远球技术,且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学生对高远球技术掌握更好。
4.1 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增加动作的协调性并对运动中力量的传导起着关键作用。它能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提高人体上下肢体的连接,促使高远球技术动作发力更加流畅。核心力量训练对正手斜线、头顶直线、头顶斜线击球技术的影响更为显著。
4.2 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人体稳定性,使训练者运动中的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增强,能更好地控制发力方向,提高了高远球的准确性。羽毛球比赛时高远球击球质量高,击球落点深,能牵制对方的速度,从而给自己创造有利条件。
4.3 传统力量训练能锻炼肌肉的最大力量,可以提高高远球击球力量,缺点是击球时关节稳定性不够;核心力量训练在对大肌肉群锻炼的同时也使小肌肉群得到锻炼,由此可见,这两种训练模式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其训练效果要比采用单一训练方法的效果更好。
[1]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 [J].体育科学,2007,27(9):99.
[2]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20.
[3]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 [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2—15.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8.
[5]韩春远,王卫星,成波锦,等.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问题——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117—120.
[6]黎涌明,于洪军,资薇.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19—29.
[7]徐放.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15—19.
[8]冯建军,袁建国.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述评 [J].体育学刊,2009,16(11):58—62.
[9]张志武,贾晓强,刘世军.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网球球速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125—129.
[10]王秋云.青少年业余羽毛球选手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11(3):88—90.
[11]苏浩,曹建民.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与一般力量训练监控的研究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2):72—74.
[12]王金杰,刘平.普通高校健美课开展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J].四川体育科技,2014,33(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