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

2015-03-07 12:52张永锋,党华,吴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下肢骨折老年因素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

张永锋, 党华, 吴刚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 骨科, 陕西 铜川, 727100)

关键词:老年; 下肢骨折; 深静脉栓塞; 因素

下肢深静脉栓塞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因老年患者脏器机能代谢及应激能力衰退,如出现下肢骨折后需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有研究[1]显示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几率为30%~60%,轻度栓塞患者可见肿胀或疼痛,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严重可引发肺栓塞导致死亡。本研究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关键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75例患者均为2012年9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下肢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37例,女38例,年龄25~76岁,平均(35.30±4.86)岁,发病时间15 d内,排除血栓栓塞家族史者、术前DVT者、活动性出血者、自发性颅内出血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肝肾功能障碍者,所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麻醉方式、吸烟、饮酒、糖尿病、输血、激素、VTE家族史及静脉曲张等临床资料,分析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在各指标中的分布情况。

1.3 观察指标

DVT诊断标准满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即静脉管腔无法完全压闭;管腔内低回声或无回声;脉冲多普勒检测显示无血流或频谱不受呼吸影响;血栓段静脉内未见血流信号或极轻微血流信号。

2结果

2.1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65岁以上患者并发DVT几率为65岁以下患者2倍,体质指数超过25 kg/m2以上患者DVT几率明显升高,全麻较硬腰联合麻醉发生DVT几率更高,有饮酒史患者DVT发生率高于无饮酒史患者,另外有VTE家族史、静脉曲张患者发生DVT率明显较高(P<0.05),而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输血、激素对DVT发病无影响(P>0.05)。见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由表2可知,年龄、体质指数为下肢手术后并发DVT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如下肢手术涉及膝关节置换术或全麻为全麻,并发DVT几率风险更高,见表2。

3讨论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有症状性DVT及无症状性DVT[3]。导致DVT发生的因素较多,最早有研究[4]认为静脉栓塞发生机制主要因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导致,长期卧床或组织挫伤为血栓常见诱因,手术对老年患者创伤较大,可诱发血管内膜损伤,使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血途径,并长期卧床导致血液流动不畅,局部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提高DVT发病率。根据大量临床研究可归纳为: ① 手术、麻醉因素; ② 患者自身存在易发因素; ③ 术后康复进程; ④ 预防措施质量[5]。

本研究发现,年龄、体质指数、饮酒史、输血等因素与其发生相关。年龄越高患者全身功能衰退越严重,且通常伴有脏器功能损伤,对手术耐受力较低,手术作为应激源产生作用超过患者机体负荷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如DVT,本研究可见65岁以上患者DVT发生率显著高于65岁以下患者,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6]。本研究尚未发现性别与合并DVT有明显关系,但临床有一定争议,有报道[7]指出女性凝血指标PT及APTT低于男性,而FIB高于男性,凝血指标差异可能导致血栓发生率升高,但性别仍不作为诱发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次研究输血患者发生DVT几率高于未输血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肢手术常因失血较多而输血,但库存血经滤过器等处理后,仍有血块及碎粒难以消除,或可能因为输入血液温度不稳定、运送过程震荡等因素导致红细胞被破坏,输入此类血液可导致DVT发生率提高,对此建议在患者需输血时,尽量通过新鲜成分输血或采取自体血回输技术,从而降低DVT发生率。

表1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n(%)]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另外本次研究显示,体质指数≥25 kg/m2的患者术后并发DVT几率较低体质指数患者明显较高,但有关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部分学者[8]认为肥胖可导致患者血液黏稠度上升的,提高DVT风险。同时老年肥胖患者心血管功能较差,如肥胖者下肢静脉泵功能下降或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等因素均可能成为诱发原因。中国静脉曲张患者较多,有研究[9]建议应完成静脉曲张治疗后再进行手术以避免DVT发生。本次研究中静脉曲张患者发生DVT几率较高,对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同时麻醉方式对患者DVT发生也有一定影响,麻醉可导致患者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以及下肢肌肉麻痹,患者下肢正常收缩功能受到影响,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使血流速度降低,而全麻因应激反应更强,可激活凝血因子,提高纤维蛋白原激活物,其减少下肢血流量可达5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DVT发生影响较大,以往认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率较其他术式患者高与骨水泥发热有关,但有学者经研究发现骨水泥不同热度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因此差异可能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方式、解剖、手术路径影响[10],但仍需深入研究以获得更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乔志, 王义生, 殷力, 等. 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因素[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23(13): 2000.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8, 23(3): 235.

[3]蒋鹏, 刘建龙, 贾伟, 等.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动脉栓塞诱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45): 3224.

[4]陈剑平, 钱锐, 张潼, 等.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21): 5705.

[5]林万里, 丁锐, 万圣云, 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症状性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 2014, 17(5): 864.

[6]阮朝阳, 何永清, 曾强华, 等.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警及多模式预防[J].中国骨伤, 2012, 25(10): 800.

[7]刘杰, 费蕾, 周乐红, 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2013, 21(3): 169.

[8]王开宇, 陈明武, 黄绳跃, 等.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70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 2013, 35(7): 536.

[9]李春会, 李惠玲, 邹叶芳, 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6): 3205.

[10]徐静娟, 王红粉, 何英, 等. 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 101.

收稿日期:2015-03-11

中图分类号:R 6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7-172-02

DOI:10.7619/jcmp.201517064

猜你喜欢
下肢骨折老年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下肢骨折术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