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分析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的解释力

2015-03-07 05:46罗健京刘也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三观语言学主观

罗健京,刘也玲

(1.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作为支撑认知语言学的三大支柱,关于它们之间异同,尤其是它们对汉语言现象的解释力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基于前贤先哲的研究,本文将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认知分析:一方面,重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这三个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另一方面,结合五个实例论证分析三观的解释力。基于此,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生成意义。[1]

1.认知分析三观的异同

对于三观的异同,该部分先简要从普遍意义的角度进行说明;然后,重点从认知的角度进行阐释。

1.1 从普遍意义的角度

通过查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我们得出了experiences,experience,prominence and attention这四个概念的英汉双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1.1 区别

Experiences:An event or activity that affects you in some way(一次)经历,体验。

Experience:The knowledge and skill that you have gained through doing something for a period of time;the process of gaining this(由实践得来的)经验。

Prominence:The state of being important,well known or noticeable重要;突出;卓越;出名。

Attention:The act of listening to,looking at or thinking about sth/sb carefully.注意;专心;留心;注意力。

1.1.2 联系

Experiences,experience,prominence and attention这四个概念具有一致性。经验是从多次经历中经过高度总结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在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才有凸显和注意的问题。

1.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Ungerer和Schmid在《认知语言学入门》中,认为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这四个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有了新的阐释,它们构成表征当今认知语言学的主要三种研究方法:经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2](这里我们把经历归为经验观来讲,只有先经历了,才能总结出经验。)

1.2.1 区别

(一)经验观

经验就是概念知识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一方面,我们语言形式的意义受经验制约。另一方面,我们语言的生成意义受经验制约。基于主客体的互动性体验,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客观世界、社会文化以及认知方式等的影响。因而,语言的意义不是与客观世界直接对应得到的,只是基于体验,具有体验性、可变性、动态性等特征。在人与世界主客体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从而产生意义。如下图:

图1 人类的认知过程

比如基于身体部位的“山头”、“山腰 ”、“树头”、“树腰”等词语,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对人体非常了解,那么在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了解到“山、树”也有不同的空间方位,我们也就获得了经验,进行概念化,进而将人体部位作为标准衡量周围世界。又如“松树”、“桃树”、“梨树”等各种不同的树,在一开始,我们只是将其作为个体看待,但在观察到他们的共性后,便将其统称为“树”。在经验不断丰富之后,有些植物虽然没有树叶或者枝杈,但也被归为“树”一类,可见,经验是概念化,同样也是范畴化的基础。近年网络出现的新词“白富美”,指具备“白、富、美”三个条件的女性,这其实也是源于经验,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了这一类人并想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便有了这一词。与之相反的“恐龙”,意指“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也是我们先从现实经验中得知“恐龙”丑陋,基于此,将其用于生活中的一类人,并决定了其语义是含有贬义的。还有很多其他网络用语,如“潜水”“楼主”等都是我们事先了解获得其特性即相关经验之后才将其隐喻化,用到现实生活中,但若不是基于经验,就很难理解其真实语义。[3]

由于不同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文化和认知方式等的差异,对同一客观事物或客观现象,存在不同的互动方式,因而会有不同的经验,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理解。例如对于“绵羊”这一客观事物及其相应的语言形式,生长在非基督教、农业社会的中国人来说,可能会有以下意义:食草动物、肉可以吃、毛可以卖、性格温顺等等。但是,对于生长在基督教、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欧美国家的人来说,该语言形式可能具有的意义有:食草动物、肉可以吃、毛可以卖、性格温顺、胆小害羞、软弱善良、耶稣及基督教徒等等。[4]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和范畴(prototypes and categories)、范畴化的层次问题levels of categorization和概念隐喻和转喻(conceptual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属于经验观的范畴。

(二)突显观

突显是指,在对事物进行形式表征时,其某一部分被突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上讲,语言的形式结构或概念受制于事物本身或是语言使用者,从而使其中某一部分被突显。也就是说,对事物进行形式表征,有突显也有隐略。语言的形式结构受制于位置突显与否(也就是现象、概念本身突显与否),或是使用者的有意突显与否。因而突显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位置本身的客观突显,另一种是基于使用者的主观突显。

这可以在汉语词汇中表现出来。如“母性动物”(母猪、母狗等),在这些词汇中,元素“母”就被突显出来,而其他特点就被略去了。又如“用脚蹬才能行驶的黄色车子”,可能是“脚踏车”,在这里“脚踏”这一特征被突显,相反,其它的就被隐略。同样,网络用语“月光族”,即“每月工资都用完的一类人”,“月光”就被突显,除此之外,“追随潮流的男男女女”即“潮人”,“潮”就被突出,而其他的属性就被隐略。在汉语这些例子中,我们发现对事体进行形式表征符合经济性的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角和背景(figure/ground)属于突显观的范畴。

(三)注意观

注意观就是指在人们的经历过程中,事物的一些部分容易引起人不由自主的注意,而另一些则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引起注意。因而注意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事物本身的客观注意;另一种是基于个人喜好、强调和熟悉程度的主观注意。注意观制约着语言的形式结构。主观注意和主观突显是一致的,在形式表征中,总是很显著。[5]如以下示例:

(1)我们在沙滩上看见了脚印。

(2)他坐车去超市了。

(3)他有两个女儿。

(4)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

在(1)中,“脚印”就被强调,比“沙滩”显著,因为后者是一个背景,是“脚印”存在的处所条件。在(2)中,“超市”这一动作在客观上就会引起人的注意,因为其是这个动作链中的终点。在(3)中,可能是数量词“两个”,也可能是“女儿”被强调,这就要参照说话者本人的视角。在(4)中,“我们”相对于“时间”要更引人注意,因为“我们”虽然是动态的,但不可能“飞逝”;但是,“时间”也比较显著,因为其是变化的,但在此却将其看做静止的。

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和构式frames and constructions就属于注意观的范畴。

1.2.2 联系

经验观、注意观和突显观在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这三种观点实际上构成了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经验基于经历,是突显和注意的基础;突显决定注意,有了突显就会引人注意。客观突显更容易引起人不由自主的客观注意,主观突显则与主观注意一致。主观突显和主观注意都有很强的语用功能。[6]

认知语言学中经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之间的区别联系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表1。[7]

表1 经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之间的异同

2.三观对汉语的解释力

这部分我们将用三观来解释汉语中具体的五个例子。

例1:“绑了一票小孩”

在这个例子中,语言使用者突显的是动词“绑”和量词“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在事件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主观突显这个事件中的行为动作部分,强调是“绑”,而不是“抓”或“拐”,从而引起语言解读者对这个行为动作的主观注意。另一方面,它又突显了这一事件中所涉及的数量部分。“票”这个量词,意思相当于“批”,形容数量较大。因而,它强调的是绑了一票或一批人,而不是一个或两个。从而引起语言解读者对这个事件中行为对象数量的主观注意。[8]

例2:“毒蛇咬的”

该例中,“毒蛇咬的”实际上转指“伤口”。但由于在整个事件经验中,说话者想要突显的是伤口的来源,也就是这一事件中的施事和动作,想引起听话者对于伤口这一结果的成因的主观注意,因而,说话者突显是“毒蛇咬的”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同时隐藏了事件的结果“伤口”。

例3:“狗东西”

这个例子体现了对“狗”这一概念的认知。基于人的经验发现,狗有一些不好的习性表现,然后语言使用者就运用概念隐喻的思维方式,借助经验中狗的坏习性来描写人的坏品性。其实,狗有很多特性,但由于说话者的目的是责骂,突显的是对象像狗一样的不好表现,因而用隐喻以及将“狗”置于句首的方式来主观突显人的坏作为,引起听话者相应的主观注意。[9]

例4:“笋鸡”

“笋鸡”一词指的是“做食物用的小而嫩的鸡”。“小鸡”在人们的经验中是小而嫩的,这种客观的突显容易引起人的客观注意。为了突显鸡小而嫩的性质,语言使用者则运用了概念隐喻的思维方式。因为“笋”也具有小而嫩这一特性,所以借助于“笋”的嫩来描写、突出“鸡”的嫩。同时,将“笋”字置于词首更显突出,引起语言解读者的注意。而小鸡所具有的其他特性,如身上有淡黄色绒毛等,则被隐藏。这种在形式表征上体现的对概念的突显和隐藏符合经济原则,同时也影响着象似性。

例5:“猪撞树上了,你撞猪上了?”《卖拐》

这句话的隐含意义是“猪蠢得撞树上了,你居然还撞猪上,你比猪还要蠢。”用三观理论对这句话进行分析,首先,在句子的前半部分中,“猪”是客观突显的,因为在整个事件中,“猪”是动物,可以到处活动,而“树”是植物,是静止的,不能活动,所以“猪”很容易就引起客观注意。接着,句子的后半部分中,“你”得到了主观突显,引起主观注意。因为,“猪”在人们经验中有愚蠢和莽撞的特性,而“你”比猪还要蠢,所以在整个句子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你”。

3.结论

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是互相联系、互相映合、具有内在一致性、统一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之中,从不同视角解释了语言背后的深层认知操作。经验之中有突显和注意,而突显和注意又以经验为基础,突显和注意互有重合。通过解释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三观对汉语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三观在汉语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形式的意义和生成意义。

[1]廖光蓉.认知语言学基础及其应用 [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Friedrich Ungerer,Haus.Jorg Scl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3]罗健京,邓云华.从定义和特性两方面探究现代汉语词缀的界定 [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2,115.

[4]王寅.认知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束定芳.中国认知语言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 [J].现代外语,2009(3):248,256-328,329.

[6]束定芳.认知语义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邵军航,余素青,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突显观、注意观及其一致性 [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4,130.

[8]沈家煊.转指和转喻 [J].当代语言学,1999(1):3,15.

[9]廖光蓉.词概念框架元素的语言形式表征研究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三观语言学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五毛钱的“三观”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