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学,李 妍,孙 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病例资料:男,25岁。因骶尾部皮肤反复破溃流脓2个月余就诊。于半年前发现骶尾部局限性疼痛,皮肤红肿,触之有波动感;随之局部疼痛加重,位置固定,无放射,并出现间断性跳痛;局部皮肤破溃,有脓液流出,之后破溃口封闭。一段时间后局部疼痛加重,皮肤破溃流脓;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半年。身体其他部位无不适。既往无糖尿病及各种传染病病史。体检:肛门外观无畸形,无黏液性分泌物,骶尾部见一隆起肿物,质软,无活动,边界清晰,局部有波动感,触痛,表面皮肤红肿,未破溃。指诊:直肠内未触及肿物及瘘口,退指无血染及脓染。
高频超声检查:骶尾部见一混合性肿块,大小约7.3 mm×8.2 mm,边界清晰;肿块内见液性无回声与不规则实质回声混合分布,实质部分可见彩色血流回声。超声诊断:骶尾部皮下混合性肿块,可疑藏毛窦(图1)。临床诊断:藏毛窦。拟行藏毛窦切除术。
手术记录:麻醉后于肿物中心处皮肤做一小切口,经切口向肿物内探查,发现肿物内有一窦腔,内见脓汁及毛发。以病变区域为中心做梭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骶骨骨膜,确保切缘距肿块病灶0.5 cm以上,沿骨膜分离,将病变区域整块切除。可吸收线分层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手术结束。术后病理:切除肿块,窦腔内见表面鳞状上皮增生,窦腔周边部分组织内见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增生(图2),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
讨论: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内藏毛发是其特征,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为少见病,多见于中等肥胖、多毛、20~30岁的男性[1],白种人相对多见于黑种人和黄种人。Doll等[2]认为该病发病因素至少有3个:有毛发生长在皮肤中;具有皱褶的皮肤;可能与激素水平或个人卫生有关。随着国内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加深,对其报道明显增多[3-5],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先天性说和后天发病说,先天性说认为藏毛囊里的毛发为内陷的上皮存在毛囊的缘故,藏毛疾病是先天性上皮的残留或先天性皮肤凹陷所致;后天发病说认为藏毛疾病是多毛的男性因走路时臀部的扭动和摩擦,使臀中裂之间的毛发直接刺入或通过扩张的毛孔进入附近的皮肤,毛干从表皮进入真皮形成短管道,而毛发仍然与其根部相连,短管道皮化,当毛发脱落后,被皮化的短管道产生的引力吸入,引发异物肉芽肿反应。近年来,后天发病说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人们发现虽然藏毛窦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但藏毛窦仍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藏毛窦是后天获得性疾病的说法。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早期可无症状,仅表现为局部轻微胀痛不适,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骶尾部皮肤红肿,中线出现急性脓肿,反复感染,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可有多个窦道;窦道的走行少向下朝向肛管,多向头颅侧蔓延,最深可达数厘米;窦道可以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反复发作;感染的脓肿可蔓延至肛周或臀部,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超声表现为骶尾部皮肤窦口可见一不规则低回声、低近无回声或内部回声高低不等的混合性包块,向下通到骶尾部皮下,包块边界不清,横径明显大于前后径,少部分包块内部可见液性暗区,暗区内部可见条状强回声,探头加压后可移动,CDFI很少探及血流信号[6-7]。
藏毛窦的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因病程长短、有无合并反复感染而呈多样性变化,因而诊断较为困难,与普通的肛瘘很难鉴别,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鉴别[5]。高频超声诊断藏毛窦应结合病变部位为骶尾部臀间裂,窦口多在臀沟,窦道的走行多向头侧、很少向下朝向肛管这一特点,与肛瘘的外口离肛门近,瘘管行向肛门,肛管内有瘘口相鉴别,如在病变内探及纤细条状强回声的毛发则更易确诊。
总之,高频超声诊断藏毛窦无创、可重复、费用低,可多切面、多角度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有无血流信号及与周边组织的毗邻关系,是藏毛窦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图1 距体表3.6 mm处见一实质性肿物,大小约7.3 mm×8.2 mm,周边可见血流回声 图2 病理图片示窦腔内衬鳞装上皮,腔内可见毛根残留(HE×40)
[1] Hull TL,Wu J.Pilonidal disease[J].Surg Clin North Am,2002,82:1169-1185.
[2] Doll D,Pctersen S.Trauma is not a common origin of pihnidal sinus[J].Dermatol Surg,2008,34:283-284.
[3]赖荣斌,李春雨.骶尾部藏毛窦84例诊治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2):183-186.
[4] Tekin A.A simple modification with the Limberg flap for chronic pilonidal disease[J].Surgery,2005,138:951-953.
[5]鲍秀杰,张燕.尾部藏毛窦囊肿超声表现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9):699.
[6]仲从兵,张亦哲,胡智亮,等.高频超声对藏毛窦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6):550-551.
[7] Bolandparvaz S,Moghadam Dizaj P,Salahi R,et al.Evaluation of the risk factors of pilonidal sinus: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Turk J Gastroenterol,2012,23:53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