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刘志鹏,张 义,张鹭鹭
·医院应急保障·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需求与设计
王博文,刘志鹏,张 义,张鹭鹭*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4):351-353.
由于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可避免的需要多种卫勤保障力量高效紧密地协作,做到伤员信息、救治信息、医疗资源的共享,组织协调的互联互通。这些都要求卫勤保障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为跟上现代作战卫勤保障要求,我军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日渐提高。我军相关单位研制的电子伤票系统在连营等战术层面使用,实现单兵快速分类伤员的功能,有效地保证了战场伤病员的急救效率[1],但是作为重要战役支援力量的机动卫勤分队缺少很好的信息化分类工具。野战传染病医疗所作为野战机动卫勤分队的一支特殊的救援力量,在分类作业信息系统的研究方面相对较少。随着近年来实战化卫勤保障任务的迫切需求,开展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
课题组聚焦信息化条件下传染病伤病员分类作业需求,分析战场传染病救治特点及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模式,设计并研制了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该系统与指挥作业系统等其他分系统组成了“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卫勤决策支持平台”,建立了野战传染病医疗所从“伤病员分类-医疗救护-医技保障-物资管理-伤员后送-卫勤指挥”的全程作业模式。
2.1 战场传染病传播迅速易暴发 要求分类快速准确 战场传染病传播迅速,易暴发,包括以下特点:①传播更加迅速,容易出现大规模暴发。战时生存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战士身体素质下降,人员流动频繁,人群大多易感,缺乏及时隔离救治的手段及条件,极易造成传染病大规模暴发[2-3];②当地疾病易形成暴发。由于军队部署需求,作战人员短时间内大范围移动,无法适应作战区域环境,同时缺乏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自然抗性,形成相对易感人群,容易由当地蚊虫、微生物传播致病菌,导致传染病暴发,如钩端螺旋体病、乙脑等[4];③生化武器造成少见病暴发。战场条件下部队可能受到敌方生物武器袭击,例如炭疽、霍乱、鼠疫、登革热等特殊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往往致病性强,传染性大,传播途径多,致死率高,对作战人员生理心理形成巨大威胁,一旦形成暴发趋势,将严重损害部队作战能力。
战场传染病传播迅速、易暴发、致病性强等特点导致战场条件下极易产生大量传染病伤病员,要求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具有短时间内处置大量传染病伤病员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分类大批量伤病员,将他们分配到相应组室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进展恶化。
2.2 传统分类作业无法满足传染病分类高速准确的要求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现行使用的分类作业流程中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纸质伤票填写复杂,耗时长,不易修改,容易出现人工错误,降低分类速度及准确性;其次,纸张容易污毁,造成伤员信息缺少丢失;再次,纸质伤票不易快速复制及快速传递,无法进行伤病员信息大范围即时共享;最后,纸质伤票可能受到致病生物污染,进入医疗所内再次引起传染病。同时,由于采用纸质伤票,分类工作流程受到制约。例如在大批量传染病伤员到来时,由于纸质伤票的分类速度缓慢,限制分类人员能力发挥,无法实现工作能力最大化,不能保证分类效率,只能通过抽调后续医疗组室人员加强的做法来维持分类速度。由于并非专业分类人员,这种做法效果有限,而且存在诸多缺陷,如导致医疗组室人员缺乏,救治工作难以维持;分类场人员过多,管理困难等现象。野战传染病医疗所现行使用的分类作业流程的这些不足势必导致其无法满足战场传染病分类作业快速高效准确的要求,需要新型的分类工具来代替。
2.3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专业性强 要求高速准确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作为战役层面的支援力量在战场部署,主要任务为快速判断传染病类型并上报,对留在所内的传染病伤病员进行治疗,后送传染病伤病员[5]。传染病伤病员进入传染病医疗所内后,通过分类组检伤分类,进入不同医疗组进行治疗,最后伤病员或治愈归建,或进行后送[6](图1)。分类组是伤员流入传染病医疗所的入口,与医疗所的其他治疗工作息息相关,分类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后期救治工作的效果。由于传染病的爆发性及易传播性,为避免疫情扩散,尽快展开治疗,短时间内对大量伤病员进行分类形成巨大的工作压力,要求分类组能够高效分类,迅速将伤病员信息传递至相关医疗组室。由于传染病种类繁多,传播方式多样,易感性强弱不一,医疗所内伤病员本身体质较弱,即为易感人群,需要注意所内隔离,因此分类时要力求准确,杜绝不同传染病类型患者混杂,避免交叉传播造成所内大暴发。传染病伤病员无论在战场是否接受过处置,均需进入传染病医疗所接受分类、治疗(图1)。部分伤病员在前方战场接受处置,完成伤票填写,由于前方医务人员不具备相关传染病分类知识,为保证分类正确,医疗所分类组医师需再次分类,重点关注传染病病情等。
图1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伤病员流
为提高战场传染病伤病的分类速度效率,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在设计时应注重简化步骤,抓住重点。传统野战伤票内容复杂,与传染病救治工作要求不完全相符,在甄选伤票录入内容时应抓住关键点、重点,针对性地保留重要项目,进行精简优化,删除次要选项,简化不必要的填写工作。为降低分类错误率,应在系统设计时建立合理有效的分类监督机制,对重点疑似高度烈性传染病伤病员分类进行监管复核,在分类组内部发现分类错误,避免因此造成医疗所内部疫病暴发,从源头上避免后续传播机会。为避免战场分类不当的影响,有效利用前方伤病员分类信息,系统设计时根据在战场是否接受处置对伤病员进行不同作业。对于在战场未接受过处置的伤病员,分类组进行一次分类,系统完整地录入伤票;对于接受过处置的伤病员,进行二次分类,重点关注传染病病情,保证分类正确率,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提高分类速度。
通过对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需求分析,聚焦野战传染病分类作业专业性强,高效、快速、准确的特点,课题组设计并研制了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该系统用于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组,包括移动分类系统、分类管理系统(图2),共6个软件模块、4类硬件装备,实现了伤病员信息录入、保存及修改,后送管理,伤病员信息查看及修改,RFID腕带式伤票制作等功能。
图2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组成
3.1 移动分类系统 分类组医护人员使用,软件包括3个功能模块,通过对RFID腕带式伤票的读写,实现一次分类、二次分类、伤员后送等功能。硬件为手持式移动分类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组室连接,实现伤病员数据实时共享。伤病员到达分类组后,医护人员运用手持式移动分类终端扫描伤病员腕带式RFID伤票,同时医师进行问诊,测量生命体征,判断治疗分组,护士用手持机终端扫描RFID伤票后,记录信息,将伤病员信息即时传递至相应治疗组。
3.1.1 一次分类模块 对在战场未接受处置分类的伤病员,为其佩戴腕带式伤票并运用手持式移动分类终端进行RFID伤票信息的首次录入。医护人员将基本信息、负伤地点时间、生命体征、伤部、伤类、伤型、并发症、复合伤情、传播方式、传染病类型、病情严重度、前期病情资料等内容进行录入,最后形成初步诊断,据此判断伤病员进一步处置措施,将其分配到相应医疗组进行救治。
3.1.2 二次分类模块 对于战场接受分类处置的伤病员,分类组医护人员进行二次分类,运用手持式移动分类终端扫描腕带式RFID伤票,查看已录入的伤票信息,重点关注内容为伤员生命体征、并发症情况、传播途径、传染病等级、传染病类型、前期病情资料、病情严重度等相关传染病病情并完善内容,根据病情对伤病员进行治疗分组。
3.1.3 后送作业模块 医疗组治疗后对于需要后送伤病员经指挥组同意后送后,分类组医师用移动分类终端扫描腕带式RFID伤票,确认后送伤病员、所在组室、后送方式、陪同人员、目的地等后,执行后送。
3.2 分类管理系统 分类组组长(或负责监控的高年资医师)使用,软件包括3个功能模块,实现了伤病员信息查看及修改,腕带式RFID伤票制作,即时通讯等功能。硬件包括分类管理终端、RFID腕带制卡器、RFID腕带式伤票,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组室连接。
3.2.1 伤员信息管理 医师可以对已分类伤病员的基本情况、伤情描述、传染方式、传染类型、复合伤情、病情判断、初步诊断、治疗分组信息,以及现已进行的救治信息(如医嘱、病情记录、诊疗记录等)进行查看监督。发现分类分组错误时,可及时进行修改,将伤病员分到正确治疗组室。
3.2.2 伤票制作模块 该伤票制作功能由分类作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功能与RFID腕带制卡器共同实现。由于目前分队救治数据缺乏规范标准,提前购置的RFID腕带需要通过与作业系统内部数据库频段格式同步化,之后才能够使用手持机进行信息录入。
3.2.3 即时通讯模块 通过医疗所内部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实现文字、语言、图片、视频等信息的即时传递功能,并通过文字缓存、影像资料自动保存等方式,实现历史信息查询功能,直接显示登录用户的基本信息,自动将所有用户分组,显示在线用户,方便沟通。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与医疗作业系统、指挥作业系统、药房作业系统、医技作业系统有机结合组成“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卫勤决策支持平台”,建立野战传染病医疗所从“伤病员分类-医疗救护-医技保障-物资管理-伤员后送-卫勤指挥”的全程作业模式,提高了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大批量伤病员救治、智能物资管理、与科学指挥管理的能力。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实现了在战场条件下对突发传染病伤病员高效准确快速分类的功能。通过在某实兵演练中的应用发现,与传统分类作业模式相比,尤其是大量传染病伤病员通过时,该系统能够在保证分类信息内容完整、填写规范、利于进一步诊疗的基础上,大幅度缩短分类时间,减少无效等待,提高伤病员的通过速度[7]。分类作业系统将伤病员电子数据准确传递至医疗组,避免人工传抄的错误,简化诊疗作业程序,降低了诊疗差错率,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效率;而分类信息的即时共享,为伤病员的后续治疗提供准备时间,提高救治的针对性、准确性。课题组将根据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的流程进行拓展分析,完善系统功能模块,研制出更加适合野战传染病医疗所的分类作业系统。
[1] 何 建,张 玲,王美堂,等.电子伤票在战伤分类后送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7):676-677.
[2] 张习坦,韩光红,马 静,等.试论军队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15(3):157-159.
[3] 李若慧,杨顺秋.亚热带地区战时环境特点及医学防护策略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2):1-2.
[4] 蒋明森,赵 琴.生物武器的历史与现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1):1-5.
[5] 孟立珊,吕宏宇,张凯博.野战传染病医院救治流程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7):671-672.
[6] 张 义,张鹭鹭,刘 源,等.野战医疗救护分队卫勤指挥装备需求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1):1033-1034.
[7] 孙 丽,张海婷,杨 琳,等.电子伤票系统在分类场对成批伤员勤务作业模式的探讨[J].沈阳部队医药,2010,23(2):97-98.
(2014-12-10收稿 2015-03-20修回)
(本文编辑 戴志鑫)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上海 200433)
归纳总结战场传染病救治特点及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模式,分析信息化条件下传染病伤病员分类作业需求,设计并研制“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包括移动分类系统、分类管理系统两个分系统,共6个软件模块和4类硬件设备,并在实兵演习中得以运用,实现野战环境下准确高效分类大批量传染病伤病员的功能。
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分类作业;系统研制
Demand of Category System in Field Infectious Disease Clinic and Design
WANG Bo-wen, LIU Zhi-peng,ZHANG Yi, ZHANG Lu-lu*
(Institute of Military Health Management,Faculty of Health Service,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The author concluded the battle field infectious diseases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 classification progr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atients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s under the information condition. Then the field infectious disease clinic patient category system was developed, which included mobile classification station and its management system, composed by 6 software modules and 4 hardware equipments. In the field exercises, this system was used, and the goal of accurate and efficient classification of numerous infectious disease patients had been achieved.
field infectious disease clinic; medical care 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system
“十二五”重大专项(AWS12J002);“十二五”全军医学科研计划创新专项重点项目(13CXZ003)
王博文,女,硕士在读;电话:021-81871426
张鹭鹭,E-mail:zllrmit@aliyun.com
R 197.32
A
1008-9985(2015)04-03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