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豪,郝玉玲,杨 旭,赵丹丹
(滨州医学院 护理学院,山东 滨州256603)
职业倦怠又称“心身耗竭综合征”,是对工作中长期遭受到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的延迟反应,具体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等3个方面[1]。已有研究[2]表明,职业倦怠是人和工作环境相互作用功能失调的一种结果,会严重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由于医疗服务的高风险和特殊性决定了护理工作高负荷和高责任[3],使得护理人员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高发人群。为研究滨州地区护士职业倦怠与压力源、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笔者对滨州地区2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于2013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滨州市2所三级综合性医院8个临床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ICU、老年医学科)的在职护士262人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在被调查病区工作1年及以上,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护士。其中女性253人(96.56%),男性9人(3.44%);年龄20~50岁,平均(29.80±6.53)岁;工作职务:护士长26名(9.93%),带教老师19名(7.25%),临床护士217名(82.82%);技术职称:副主任护师9名(3.44%),主管护师47名(17.94%),护师134名(51.14%),护士72名(27.48%);教育水平:本科197名(75.19%),大专65名(24.81%);任职方式:正式在编护士52名(19.85%),人事代理护士39名(14.88%),合同护士171名(65.27%)。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等[4]于1986年制成,主要用于评价工作压力造成的工作倦怠感。该量表由22道题组成,采用的是7等级计分,最低分为0,最高分为6,中等水平为3,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问卷中的相关表述进行选择,用0~6分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其中情绪衰竭分量表9道题目,总分54分,得分10~18分为低度,19~26为中度,26分以上为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分量表5道题目,总分30分,得分2~5分为低度,6~9分为中度,9分以上为高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分量表8道题目,总分48分,为反向计分,得分39~45分为低度,34~38分为中度,34分以下为高度倦怠。(2)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本研究选用李小妹等[5]编制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共有35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包括5个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患者护理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采用1~5级评分法,总分175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所承受的压力越大。(3)护士职业认同量表:采用刘玲等[6]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调查护士的职业认同情况。此量表包括30个条目,分为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交技能、职业挫折应对和职业自我反思5个因子。该量表采用Likert 5级计分,总分为15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越高。总分30~60分为职业认同低水平,61~90分为职业认同水平偏低,91~120分为职业认同水平中等,121~150分为职业认同水平高。
1.2.2 预调查 本次调查所用量表先行预调查,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及可操作性进行测试。压力源量表、职业认同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分别为0.89、0.94、0.85,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83。
1.2.3 调查方法 本调查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课题负责人及其他成员经统一培训,统一调查语后,进行调查。调查时向被调查者简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施测要求、答题方法以及对被试回答内容的保密性等,取得知情同意,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90份,三级乙等医院90份。回收有效问卷262份,有效回收率为93.5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士的月收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 本组护士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19人(占7.25%),2000~3000元94人(占35.88%),3001~4000元93 人 (占 35.50%),4000 元 以 上 56 人 (占21.37%)。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中,接受入职教育240人(占91.60%),未接受22人(占8.40%);单位和科室进行表彰激励教育活动的次数:每年2次以上52人(占19.85%),每年2次11人(占4.20%),每年1次143人(占54.58%),无表彰教育活动56人(占21.37%)。对于专业思想教育,认为效果 较好 81 人 (占 30.92%),一般 102 人 (占38.93%),较差79人(30.15%)。
2.2 护士职业倦怠的情况 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得分情况为:情绪衰竭(22.85±10.26)分,去人格化(5.97±5.37)分,个人成就感(29.66±9.42)分。各维度的因子平均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因子得分情况(N=262)
2.3 护士职业认同的状况 职业认同量表的总分为(99.03±15.86)分;职业社会支持因子得分(3.56±0.56)分,职业挫折应对因子得分(3.49±0.56)分,职业自我反思因子得分(3.46±0.67)分,职业社交技能因子得分(3.11±0.56)分,职业认知评价因子得分(3.07±0.69)分。职业社会支持维度中“同事的理解与支持可使我获得幸福感”条目的得分位居所有条目得分的首位。
2.4 护士压力源各因子得分情况 压力源量表的总分为(92.48±18.47)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的因子得分(3.00±0.73)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的因子得分为(2.75±0.54)分,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的因子得分为(2.75±0.54)分,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的因子得分为(2.47±0.78)分,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的因子得分为(2.19±0.60)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维度中“工作量太大”条目的得分位居所有条目得分的首位。
2.5 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与压力源、职业认同的Pearson相关分析 见表2。结果表明,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中的维度“管理及人际关系”呈中度正相关(r=0.49,P<0.01),与职业认同中的维度“职业认知评价”、“职业挫折应对”呈中度负相关(r=-0.55,-0.55,P<0.01)。
表2 护士职业倦怠与压力源、职业认同的Pearson相关分析(n=262)
2.6 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研究以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因变量,将与护士职业倦怠相关的人口学变量、工作压力源、职业认同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探讨各个因素变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预测性。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6个影响因素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0.00%,见表3。
表3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n=262)
3.1 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程度较为严重 本研究显示: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处于中度水平倦怠,个人成就感处于高度水平倦怠;其中情感衰竭≥3分的检出率为32.81%、个人成就感≤3分的检出率为27.48%。由此可见,滨州地区的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以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的程度较为严重。此研究结果与金钰梅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1)自身方面。护理工作琐碎而辛苦,护士由于加班多,夜班多,照顾家庭等原因,容易出现自我调适能力较差、身心健康状况欠佳等状况,不能自如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挫折;调查显示对于专业思想教育方面近70%的护士认为效果一般和较差,说明对当前的工作业绩认可度低,对护理专业意义认识不足。(2)患者方面。部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甚至出现对护士的不满与不配合,从而影响了护士的专业进取心和成就感。(3)社会方面。近年来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影响了日常的医疗工作秩序,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感,加之媒体报道患者及其家属侮辱、甚至殴打医护人员的事件多,使护士的情感受到重创,进而增加了护士对本行业的排斥。建议:(1)护士加强学习,促进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2)医院加强患者的医学知识健康教育,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患者对护士的信赖;(3)社会媒体加强宣传护理专业的真、善、美,提高护士工作热情;(4)护理管理者指导护士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护士对护理专业的认可。
3.2 护士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表明,护士职业认同总分处于中等水平,与王玲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其中职业认知评价因子得分最低,职业社会支持因子得分最高,此排序与龚满英[9]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1)可能由于医学院校对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医院护理管理者对临床护士专业思想教育效果不佳(本调查显示仅有30.91%护士主观认为教育效果较好),使得护士的职业认知评价的得分较低;(2)本研究表明同事之间的温馨关怀、理解支持增添了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无形中提升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情;78.63%的护士在医院接受不同频次表彰激励教育,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护士获得的职业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建议:(1)医学院教师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开展,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水平[10];(2)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临床护士的专业思想教育,指导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护龄的护士建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完成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
3.3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为护士的主要压力源 本研究表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因子得分最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因子得分最低,此排序与刘玲等[11]的研究一致。分析原因:(1)前者可能与三级医院患者多,病房床位周转率高、加床现象突出,而护士人力资源配备相对不足等因素有关;(2)后者可能与不同职务的护理工作者之间相处融洽,护理管理者给予的支持和理解水平较高有关。建议医院对不同科室护士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保持适度的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3.4 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3可知,工作压力源与护士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与王少敏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职业认同与护士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与刘玲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压力源的“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职业认同的“职业认知评价”、“职业挫折应对”,“护士的工作职务”和“月收入”对护士的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建议各科室开展专业知识交流座谈会、娱乐活动,促进护士与护理管理者、医生以及其他护士之间的沟通交流;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护理工作,切实解决临床一线护士缺编问题,对护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为护士提供不同程度的生活补助、夜班补贴以及精神上支持,增加护士对本行业的热爱,提高以医院为代表的社会层面上对护士的关心和爱护,进而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医院增加护士收入、护士进修深造的机会,加强高质量护士的培养、促进护士晋升,进而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此外,要确定护士职业倦怠与压力源和职业认同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纵向研究。
[1]席明霞,黄冬枚,李丹,等.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A):26-29.
[2]王晓春,甘怡.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3]孙雅博,王金玲,徐金梅,等.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护理,2011,49(34):108-109.
[4] Maslach C,Jackson S E.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Califoni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1986:215.
[5]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6]刘玲,郝玉芳,刘晓虹.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A):3-4.
[7]金钰梅,胡雁,钱建萍,等.护理人员职业疲惫和离职意愿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B):242-243.
[8]王玲,贾雪飞,岳鹏.护士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55-856.
[9]龚满英,黄远泉,李先荣.深圳市社区护士职业认同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2.
[10]张春梅,高红霞,朱慧芬,等.国外护士职业认同研究评述与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79-80.
[11]刘玲,张雅丽,刘晓虹.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与其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1-2.
[12]王少敏,吴继云.护士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源、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