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借鉴就是让学生‘读中学‘写,‘写中学‘读。”读中学写,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畅游祖国,欣赏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巧拟题,彰显祖国美丽风光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本中的题目是经过作者三翻五次琢磨、推敲而拟定的。有描写城市夜景美丽的,如《北京亮起来》;有描写山水风景美丽的,如《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草原》《记金华的双龙洞》《黄山奇石》;有描写海岛美丽迷人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写物产丰富的。如《葡萄沟》、《美丽的小兴安岭》;有描绘古代历史遗产的,如《长城》《颐和园》《赵州桥》。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四美”。一是突出天下第一美。文章开头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来赞美桂林山水的美丽是天下第一美,任何景物都比不上桂林山水的美。二是突出独特美。描写漓江的水特色美——静、清、绿和描写桂林的山独特美——奇、秀、险,让读者感到桂林山水实在美。三是突出象征美。写桂林的山真奇啊,用“像老人,像巨人,像骆驼”来比喻桂林的山形态万千,美不胜收;写桂林的山真秀啊,用“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来比喻桂林的山色彩明丽的象征美;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形象的比喻桂林的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象征险峻美。四是突出美如画。文章结尾这样写道“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通过山水的相互映衬,再加上云雾、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像连绵不断的画卷,最后用“画中游”突出桂林山水美如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题析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巧妙拟题和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串文本,突出景物山河壮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往今来,许多诗人、文学家、科学家游览祖国秀丽风光,吟诵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描写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探索一个个大自然的奥秘。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秀美山川,地大物博,景色美丽迷人的文章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串联美景,畅游祖国”的活动,让学生把学过的文章题目和内容串联起来阅读、欣赏,就如同带领学生开展一次畅游祖国大地的旅游活动。1.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旅游。从北到南(美丽的小兴安岭到西沙群岛),从东到西(东海之滨到西部的美丽天山),从草原到西南边疆的顺序,把课文题目归类进行旅游;2.在品读中欣赏课文。可以让学生找出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词句,通过同桌、小组议一议,交流互动进行畅游。如按下面顺序进行“畅游祖国”活动:从北国之滨到南海群岛游。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可爱的草塘》——《黄山奇石》——《富饶的西沙群岛》”。让学生在畅游观看到绿色林海小兴安岭美如画卷;欣赏草塘的“绿”;眺望黄山神奇的怪石;欣赏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富饶。3.在畅游中质疑问难。(1)从东海之滨到西部的美丽天山,你能找出哪些课文进行畅游;(2)从美丽草原到西南边疆,找出课文题目畅游填一填:“《 》——《 》——《 》——《 》”;(3)从课文找出名胜古迹进行游览:“游北京的《 》《 》——河北省赵县的《 》——陕西省西安市的《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欣赏美景,按照一定的顺序归类旅游,进行小练笔,既加深学生对文本作者巧妙拟题和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理解,又让学生畅游祖国秀美山川,对学生进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三、悟奇观,凸显景物神奇有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景观神奇有趣的文章。有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天下奇观”的文章,有描写黄山的怪石多,神奇有趣的文章;有描写桂林山的“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号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章……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开头写了“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观看插图,品读、欣赏课文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1.钱塘江大潮到底“奇”在何处?2.人们是先看见大潮,还是先听到大潮来前的声音?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潮的响声?又是怎么样描写“潮来时——潮来后”的变化?4.找出描绘观潮人之多,热情之高的词句画一画,并完成填空:海塘大堤上早已_____。大家昂首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课堂小练笔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巧妙构思,布局谋篇,灵活运用词语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多角度,描写景观绽放异彩
观察是习作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由此可见,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才能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
1.巧用色彩,描写景物。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作者先用“开满了映山红”“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再用“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来概括描写一路上生机盎然的春色,通过山土美、花美来衬托金华双龙洞外面的景物栩栩如生,美丽如画。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品读、欣赏课文后进行小练笔:“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用色彩词语描写你在旅游中观察到的景物。”既让学生通过练笔提高习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巧用摹声,突出逼真。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一文,人们还没有看见大潮,却首先听到大潮的响声。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这两句话用“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和“响声越来越大”的词语生动地描写了大潮来之前的声音的“响”和“大”,突出大潮的“奇”妙。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结合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写一写在生活中经历过的“雷雨”天,生动地再现自己观察到的好经历过的情景。
3.巧用词语,描写动态。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观潮》一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里用“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和“颤动”的词语说明潮来时的声势浩大,并巧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的比喻突出潮水的动态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品读、欣赏课文的摹声和动态美后,进行小练笔:用“开船喽”“哗啦啦”“波光粼粼”“倒映”“活灵活现”“连绵不断”的词语连起来写乘船游览的日记或作文。让学生通过练笔,既理解课文内容,又学习作者巧用词语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巧用修辞,再现神彩。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一文,用“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来比喻雪峰间的云影美;用“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来比喻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景色美;用“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的三个“像”的排比句来描写溪流两岸五彩缤纷的野花美如画卷,突出了山色柔嫩,山形柔美的景观。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小练笔描写秋天的一处景物或写一篇秋游的短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巧用修辞手法,提高语用能力。
五、重结合,观看美景描写游记
1.学会观察,再现景物。学生在平时或节假日跟随父母、亲友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或是在家乡附近进行春游、秋游,对大自然景观有着亲身的体验,再通过学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的课文,就会对课文有深刻的感受,这是引导学生练笔的好时机。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的要求是: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的4篇课文,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巧妙拟题,布局谋篇,灵活运用词语的写作方法,写好游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旅游中“下马观花”,仔细观察,用慧眼去拍摄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景物,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地写出“美文”。
2.有序观察,条理清楚。学生在习作时,要按照观察景物的先后顺序,或时间的顺序,或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这样才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如《迷人的大海》一文,小作者在厦门鼓浪屿观海,按照“天刚亮——天边出现红霞——太阳露出半个脸——太阳跳出海面——海边的景物”的顺序写,把日出的壮观景象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3.展开想象,巧用修辞。要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除了实地观察景物,还要展开联想,还可以巧用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使景物栩栩如生,光彩夺目。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并让学生憧憬祖国的雄伟壮丽的山河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