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2015-03-02 08:03严文娟孙俊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8期
关键词:预见性内科心血管

严文娟,孙 欣,孙俊娟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江苏 泰兴,225400)

护理风险是指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1]。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根本保证[2]。心血管内科重危患者多、突发事件多,更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故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科自2014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床位60 张,护理人员25 人,其中CCU 床位8 张,护理人员10 人,年龄23~48岁,工作年限2~27年。

1.2 方法

将2013年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4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提出整改干预措施,2014年在全院范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收治16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评估患者安全风险因素

2.1.1 患者及疾病因素:心血管内科重危患者多、突发事件多,有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因长期服药、反复住院,患者遵医行为差,出现擅自停药、减量,住院患者擅自离院,增加了护理安全管理风险。

2.1.2 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心血管内科疾病风险高,如果护士风险意识差、专业知识薄弱,特别是轮转护士、新分配护士、实习护士等对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因素不能及时识别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就容易耽误患者的救治,同时引发医疗纠纷。

2.1.3 仪器设备风险:心血管内科常用的仪器有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等,如设备仪器维修保养不及时致设备仪器不能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或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都可能引发护理风险事件。

2.1.4 用药风险:心血管疾病用药品种多,药品名称、出厂商复杂,加上护理人员繁忙操作,可能出现拿错药的问题[3];剂量、速度要求严格;有些药物副作用明显;注射泵、输液泵、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存在操作安全隐患。如硝酸甘油需要控制滴速,若速度过快易导致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盐酸胺碘酮易导致静脉炎,外渗会引起局部皮肤坏死;注射泵、输液泵泵速的调节等。

2.1.5 关键时段的管理:中班、晚夜班、节假日等护理人员力量薄弱的时段,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4]。

2.2 干预措施

2.2.1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安全文化[5]: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执行无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安全隐患,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与安全分析会,培训护士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能力。

2.2.2 成立科室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由护士长、总责任护士、总带教老师组成科室风险管理小组,定期查找科室安全隐患,对重症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实施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是护士有目标、有预见性地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科学工作方法,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消除护理不良事件隐患[6]。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应及时处理,同时组织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督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多,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7],应给予床边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告知患者和家属起床时或改变体位时速度要慢,执行起床三部曲,加强起床、如厕等重点环节的防护。告知患者如何防止便秘,发生便秘时可使用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健康教育路径表,以确保患者接受规范、全面的健康指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重症患者外出检查,由医护人员携带急救箱陪同,确保患者安全。交接班时,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进行详细交接,而且要交接患者或家属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医护人员或治疗方案的不满情绪,以便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避免纠纷的发生。

2.2.3 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加强护士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特别是急救技术及新分配护士、轮转护士的培训[8]。通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晨会提问等方式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每月进行1 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能力。培养护士应用护理程序及对病情的观察能力,指导护士重点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同时注重应用特殊药物的观察,并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2.4 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9]:各种仪器设备定点放置、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和考核,特别是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急救仪器的使用,要求每位护理人员熟练使用,防止操作不当、仪器故障而延误患者的救治。

2.2.5 加强用药护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身份识别制度,本科自2013年起使用PDA 扫描进行各种治疗、护理的查对,确保准确率达到100%;在使用药物前,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防范;用药过程中,加强巡回,密切观察疗效及患者的不适,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对需严格限制滴速的药液,使用微量注射泵、输液泵或精量输液器控制滴速;对于出院带药者,根据医嘱详细告知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服法、作用、副作用及其防范措施,如地高辛、波立维、华法林等药物,更要做到反复、详尽告知。

2.2.6 加强关键时段的管理[10]:中、晚班、节假日等人力资源薄弱阶段,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11],使各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3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较之前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n(%)]

4 小 结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通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针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查找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执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时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每月进行1 次护理安全教育及分析会议,加强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改善了护士的服务态度;同时加强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科业务能力,从而有效保证了高质量的护理,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P<0.05)。

[1]李兰.强化护理风险管理中的细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研究[C].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论文集,2013:1038.

[2]刘玉静.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116.

[3]包惠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7.

[4]童爱民,王帆.风险管理在住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43.

[5]姚钻霞,刘丽仙.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945.

[6]陈进文,王其燕.预见性护理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23.

[7]闫强,高丽英,马爱兰.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91.

[8]陈芳,高艳.风险管理在提高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与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78.

[9]桑李叶.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0):16.

[10]高昭旭.浅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4):258.

[11]朱锦莲.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728.

猜你喜欢
预见性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