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海南省人民医院 儿科,海南 海口,570100)
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新生儿科十分常见,此病主要因胎儿发生宫内窘迫而导致,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疾病。随着患儿病情进展及缺氧缺血时间延长,其体内代偿机制产生障碍,产生失代偿性血压降低,进而导致血流速度减缓,患儿心、脑等器官中的血液及氧供降低,致使脑细胞膜结构被破坏,脑代谢异常,最终导致脑细胞呈现出不可逆性损害[1]。国外报道[2]指出,以往临床对于此病患儿多侧重于抢救治疗,忽视了早期护理干预的重要作用。本文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缺氧缺血脑病的新生儿患儿治疗过程中,探讨此种措施对患儿的智力、运动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6例,女40例。胎龄35~40 周,平均胎龄(37.1±2.1)周。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满足WHO 关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胎儿有宫内窘迫病史;经过头部CT 等影像学手段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有颅内出血者或先天性心肺类疾病抑或是遗传性疾病者;有宫内感染亦或是其他的先天疾病导致的脑损伤者;随访资料不全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18例;胎龄35~38 周,平均胎龄(36.9±2.3)周;平均体重(3.3±0.4)kg,平均Apgar 评分(3.2±0.5)分;疾病程度为轻度者27例,中度者14例,重度者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胎龄36~40 周,平均胎龄(36.7±2.0)周;平均体重(3.4±0.8)kg,平均Apgar 评分(3.4±0.2)分;疾病程度为轻度者29例,中度者13例,重度者6例。2组患者在性别和胎龄,体重和Apgar 评分以及疾病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吸氧和降低颅内压,以及维持其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案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含体征监测和用药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1岁以下患儿,主要实施感知训练及动作训练,为患儿提供色彩鲜艳的玩具以训练其视觉功能,为患儿播放优美及悠扬的歌曲并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以训练其听觉功能,为患儿进行全身性皮肤按摩和触摸等以训练其触觉功能。1~2岁患儿,主要通过训练语言协调及动作协调达到护理干预的目的,积极训练患儿对于语言反馈的理解能力,由说做并行及模仿口型鼓励患儿进行自我表达,积极培养其看与听的兴趣,努力发展其口和眼及手的协调能力。
随访6 个月,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期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水平,2组患儿随访6个月的发育商水平,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以及患儿的预后情况。
使用婴幼儿的智能发育量表(CDCC)对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进行判定[4-5]。选择Gesell 发育量表检测患儿的发育商水平,主要包含适应能力和大运动能力,及精细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预后不良主要指智力低下和脑瘫,及癫痫和共济失调等相关中枢神经性疾病。使用医院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为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实施评定,此量表共20 个条目,每个5 分,总分100 分。分值超过90 分为非常满意,80~90 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40~60 分为不满意,低于40 分为非常不满意。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实施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干预前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 个月及干预后6 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时期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水平对比()
表1 2组不同时期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水平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观察组随访6 个月的发育商各指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随访6 个月的发育商水平对比()
表2 2组患儿随访6 个月的发育商水平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对比[n(%)]
观察组预后良好者占比为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的预后情况对比[n(%)]
在临床上,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新生儿群体中较为常见,其多由新生儿在围生期的窒息而导致的脑部损害,易引发脑瘫或智力低下,抑或是癫痫等症状。此病致残率或致死率均较高,患儿预后较差,单纯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Merril 等[6-7]报道,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改善其预后。鉴于国内在此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旨在为更好地促进患儿获得积极预后而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本文研究发现,2组干预前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观察组干预后1 个月及干预后6 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随访6个月的发育商各指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对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帮助其更好地获得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满足国外Selway 等[8]的报道结果。同时,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预后良好者占比为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而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提示为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其改善预后,并利于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度,还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医患纠纷及护患纠纷。究其原因,本文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以往对于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主要重视为其抢救生命,抢救成功者由于未接受早期的康复锻炼,产生的致残率及神经系统性后遗症仍占较大比例[9]。而国外Verklan 等[10]报道指出,2岁以下的婴幼儿其脑细胞仍处在快速发育的时期,其可塑性和代偿功能相对较强,在此时给予其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儿脑部部分神经元再生及修复,对脑细胞结构及代偿功能重组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还可降低脑损伤带来的后期智能及运动功能的发育障碍。因此,本文观察组实施的早期护理干预基于此背景,针对1岁以下的患儿实施感知及动作训练,对1 至2岁的患儿实施语言及动作协调性训练,提升其口、眼和手相互协调能力,加速部分神经元再生及修复,较好地促进了患儿脑组织相关结构的进一步发育,利于脑细胞相关功能代偿,促进患儿体格发育,改善其受损神经可支配的运动功能,进而促进其智力发育,二者产生良性循环,最终增加了患儿运动及智力潜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产生率,提升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11]。此外,国外Niklasch 等[12]亦有类似的报道结果可加以佐证。
[1]张金梅.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3):2611.
[2]Merrill L.Therapeutic hypothermia to treat hypoxic ischemicencephalopathy in newborns:implications for nurses[J].Nurs Womens Health,2012,16(2):126.
[3]段秀珍,潘迎洁,刘建珍,等.系统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2):1370.
[4]Cooper D J.Induced hypothermia for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pathophysiology,current treatment,and nursing considerations[J].Neonatal Netw,2011,30(1):29.
[5]颜芳.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神经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4):35.
[6]Merrill L.Therapeutic hypothermia to treat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newborns:implications for nurses[J].Nurs Womens Health,2012,16(2):126.
[7]马卯亲.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12):1603.
[8]Selway L D.State of the science: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nd hypothermic intervention for neonates[J].Adv Neonatal Care,2010,10(2):60.
[9]黄霞娟,胡文辉.早期康复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11):1605.
[10]Verklan M T.The chilling details: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10,23(1):59.
[11]欧阳晓红,丘惠娴,陈秀琼,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13):145.
[12]Niklasch D M.Induced mild hypothermia and the prevention of neurological injury[J].J Infus Nurs,2010,3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