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志明
写作,伴着阅读一起走
◎ 郭志明
“读写结合”四个字,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耳熟能详,可教学实际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各行其道,两张皮似乎永远“粘”不到一起。这里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重阅读而轻写作,写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上的弱项。君不见那么多的语文教学改革,涉及的大多是阅读教学改革,那么热闹的语文教学展示活动,几乎清一色是阅读教学展示,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日常写作熏染严重缺失,写作训练严重不足,写作水平难以有效提升。看不出语文教学后作文水平提高的痕迹,作文水平也就成了制约学生语文水平的“瓶颈”。路在何方?
写作,要伴着阅读一起走。怎么走?路径很多,关键是语文老师要抓实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阅读教学,注意从写作的角度理思路、析结构、议手法、悟语言,让学生获得写作的启发。教材中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从阅读的角度自然可以鉴赏、品味,而从写作的角度,亦可多借鉴。教学时,既要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动于衷,也要注意能让学生从作品中走出来,获得写作角度、构思、技巧、语言的借鉴,能形于外。比如朱自清的《春》由景而人、由描写而抒情的结构安排,沈复《幼时记趣》点面结合的描写技法,就可以转化为学生写作的技法。二是阅读教学中,要将写作练笔作为教学训练的有机组成,丰富写作训练的形式。结合课文教学,相机进行口头的、书面的写作训练,形式可以是仿写、续写、改写等,篇幅可以是片段、微型、整篇等等。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就作品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想象性作文片段训练。一些特殊文体,课文学完了要试着让学生模仿着写。比如学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要让学生结合学校、社会发生的新鲜事试着写消息。三是重视课本上的作文训练设计,认真完成课文后的写作训练题,力避脱离教材随心所欲布置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篇文章的陋习。八年级语文(下)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微型小说《窗》,课后“探究·练习”题中有这样一条:“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续写一段情节。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最有创意,而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像这样的作文训练题,老师决不能敷衍应付,而要充分抓住训练机会,让学生认真完成。四是强化学生作为“作者”的意识,让他们换位构思、换位写作:如果让我写,我写什么,怎样写。比如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园》,在让学生明了写作方略以后,就让学生去写“说园”,可以借鉴原作的手法,也可以创新,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原作的精妙,另一方面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刺激和促进。当然,这种写作不一定都要写成书面的,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意写”,完成“写什么”“怎样布局”“表达怎样的题旨”的构思。五是结合阅读教学单元,有序进行作文系列训练,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管是体裁单元还是主题单元,语文教学单元都有自己的读写训练要求,我们要结合这些要求,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让学生有序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熟悉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写作,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写作是需要天赋的,那些写出名篇、吟出名作的才子,确实有着不同一般的奇思妙想和语言功底;写作又是人的一种基本技能,需要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精心培养。怎么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写作,伴着阅读一起走。关键是要让写作与阅读真正结伴,形影不离,以读促写,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郭志明,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著有《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艺术》《语文教学品质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