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学、做”合一的职场化教学体系——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例

2015-03-01 07:55李扬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做实训基地教学体系

创建“教、学、做”合一的职场化教学体系——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例

李扬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与纺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例,介绍该专业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力支撑了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建成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并通过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了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做”合一的职场化教学体系,从而提高了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职场化;教学体系;实训基地

一、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做”合一的职场化教学体系

我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基本能力、单项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职业教育规律的要求,校内扩建、完善纺织实训基地,校外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合作关系,建成10个紧密合作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双基地,形成了基本技能培养→单项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1. 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力支撑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

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为指导思想,采取合作共建、引企入校等多种合作模式,吸引企业资金,整合社会资源,自建校内实训基地。这些校内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教学与生产任务紧贴社会需求,已具备承担642人次的生产性实训的教学任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走出校门直接顶岗工作,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很受用人单位欢迎。按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生产实际和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和教学内容,从专项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再到顶岗实习,边讲、边做、边学,实现“学习与工作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做到理论与操作的高度统一。生产性实训占到了实践教学总学时的82%,大大提升了实训水平和质量[1]。工学结合校内实训基地情况见表1。

表1 工学结合校内实训基地情况

2. 建立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

两年来,本专业新增紧密合作的实习、就业双基地10个,省内外松散型实习、就业双基地40多个,顶岗实习岗位满足率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校外紧密合作实习基地见表2。

表2 校外紧密合作实习基地

3. 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我们完成了设备调试与维护、工艺设计、质量控制、运转操作等校内实训项目操作规程的设计,制订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考核标准,编写实训指导教材,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参与修订《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实践教学保障制度,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制度管理、人员保障等方面,确保校内外实践教学的条件[2]。

二、 多渠道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采用校企“1+1”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并利用国内与国外培训相结合、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引进与聘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1. 以提高职业能力为重点,建设专职教师队伍

专任专业带头人通过到企业锻炼学习,加强了工学结合,提升了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通过到国内各地参加示范专业建设等培训,明确了重点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采用培养和引进等方式进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现有骨干教师10人。培养10名骨干教师,他们每年都到企业实践锻炼,学习新型纱线、新型织物的工艺设计和纺织质量控制技术,提高了技术服务和研发能力。先后有6人次到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80人次参加教育部及学院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专家讲座,学习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主持或参与教研课题20项,各级科研立项20项,1人被评为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采取学历进修、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学技能培训和老教师传帮带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6人,有针对性地将他们分期派往纺织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同时开展传帮带活动和“一帮一”教学帮扶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位进修和各种培训班,参加姚穆、姜大源、韩锡斌等专家的讲座和培训共55人次。参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主编和参编教材10部,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并参与科研项目多项。

2. 构建以“纺织名家”“企业高管”“能工巧匠”为骨干的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姚穆院士为特聘教授。聘请金盾纺织(泾阳)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陈秉辉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参与2010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重点专业论证会,以及参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纺织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制订和论证,并承担“纺纱工艺与设备”课程产品开发设计部分的教学。聘请西北一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高级工程师郭梅等能工巧匠,构建兼职教师队伍,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与校内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完成了“纺纱工艺与设备”“机织工艺与设备”“织物结构与设计”等8门专业及专业群课程建设,同时承担校内教学任务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的实训指导任务。

3. “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化工与纺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24人,讲师4人;另有企业兼职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0人;“双师型”教师23人,占比82.1%;2人获全国纺织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师资团队建设以培育名师、教学能手和提升教学水平为核心,通过培养和实践锻炼打造教学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团队。通过3年多的建设,教学团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10名教师获硕士学位,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三、 “教、赛、证”三结合

通过将认证考核标准与教学内容相衔接,完善了课程教学的评价标准,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积极参与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纺织品性能检测大赛、纺织产品设计大赛、染整拼色打样大赛等),通过竞赛项目快速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并以竞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近年来,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检测大赛”和“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大赛”,共获得4个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和4个优秀奖[3];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染整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上获得1个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和6个优秀奖,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兄弟院校的好评。

通过在实训中心的职场化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普遍提高。由于教学与职业认证相结合,学生的获证率较教学改革前大大提高,纺织专业98%以上的学生取得了纺织纤维检验工、织物结构与性能分析工、纺织操作工、染整拼色打样等职业证书,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8-22.

[2] 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12-15.

[3] 严瑛.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J].纺织科技进展,2012(2):94-96.

新书介绍

书名: 《服装跟单》

作者: 吴俊 定价: 39.00元 书号: 9787566905659

开本: 16开

简介: 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该书从大纺织行业产业链环节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论述服装产业环节的跟单原理及操作方法。从项目管理领域结合企业市场运作流程,详细阐述跟单管理工作职责,跟单管理模式,企业运营流程,服装面料织造跟单,服装面料染色、印花跟单,服装生产过程跟单,服装产品质量跟单,服装成品包装、出货、运输跟单,服装外贸跟单,商业书信,跟单与客户管理,跟单管理策略与应用,跟单与沟通等内容。

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跟单管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服装行业管理人员的参考材料。

书名: 《时装画技法: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时装画优秀作品精选》

作者: 陈彬 定价: 45.00元 书号: 9787566906007

开本: 16开

简介: 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该书精选了历届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优秀时装画作品近150幅,充分体现了学院的教学成果与整体水平。其中包括了部分“东华时尚周”和“中华杯”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作品表现手法和形式多样、创意性强,每幅作品附有教师点评,对作品采用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手法和整体风格做出评析,有利于读者学习与借鉴。不管是对考生、其他院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还是时装画业余爱好者,该书都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2015-04-1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5)02-0122-04

作者简介:李扬(1984—),女,陕西铜川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纺织生产技术与功能性纺织品。E-mail:254842202@qq.com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1J34)

猜你喜欢
教、学、做实训基地教学体系
项目引导及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
浅谈综合实践中的“教、学、做”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