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2015-03-01 13:09程大伟
河北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慢性心力衰竭

程大伟

慢性心衰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程大伟

【摘要】目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探讨其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心功能Ⅱ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150例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异性SSD、DSD( 24 h、白天、夜间),和vWF、GMP-140、Fib、D-D、PAI-1、t-PA等血栓前状态指标行对比性分析,并且对血压变异性和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指标行相关性分析,借此判定慢性心衰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白天、夜间和24 h的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观察组患者vWF、GMP-140、D-D以及PAI-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观察组患者24 h SSD和vWF以及GMP-140这两项血栓前状态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5),24 hDSD和GMP-140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动脉收缩压变异性越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激活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血栓前状态;慢性心力衰竭

作者单位: 274200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造成心室泵血或者充盈功能下降,进一步导致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及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不足。倘若病程发展缓慢,是由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引起或者长期心室负荷过重,逐渐影响心排血功能,就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2]。该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临床危重症,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慢性心衰患者常伴有血栓前状态,而且随着患者的心功能逐渐变差,其血栓前状态也会越来越明显[3]。血栓前状态(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病理过程,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失衡的状态,容易引发血栓性并发症[4]。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激活及凝血系统功能增强、纤溶系统功能减弱等[5,6]。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心功能Ⅱ级的慢性心衰患者以及心功能正常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异性和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判定慢性心衰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间的关系,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

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其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Ⅱ级,其中包括男78例,女42例;年龄60~85岁,平均( 70.72±8.66)岁;另150例心功能正常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包括男97例,女53例;年龄58~87岁,平均( 69.38±10.81)岁。选取患者时的剔除标准为:心脏瓣膜病或先心病、明显心律失常(包括房颤)、近3个月内有急性心脑缺血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脑血管意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贫血、血小板减少)、有活动性出血或者血栓性并发症、正在行激素替代治疗、阿司匹林停药不足1周、正在服用氯吡格雷、华法林或肝素等药物。

1.2血样采集和处理2组患者全员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肘静脉血4 ml分别装入2个塑料试管,分别加入3.2%枸橼酸钠和2% EDTA-Na0.2 ml,抗凝处理后摇匀并且分离血浆(室温3 000 r/min离心10 min),存放于-70℃冰箱。其中2%EDTA-Na处理的血浆用于检测GMP-140、PAI-1和t-PA。使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按照说明采用ELISA法规范操作。使用AUSTRIA酶标仪进行检测。

1.3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于采血后开始采用美国SPACELABS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h动态血压以及血压变异性。白天和夜间每次记录的间隔时间分别为20 min和30 min。24 h有效监测次数需大于全部监测次数的85%为有效。此次研究规定无效监测值范围:收缩压( SBP)<70 mm Hg或>260 mm Hg,舒张压( DBP)<40 mm Hg或>150 mm Hg。

1.4观察指标白天、夜间、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 SSD、DSD) ;血栓前状态指标( vWF、GMP-140、Fib、D-D、PAI-1、t-PA)。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分析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人数的比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TC、TG,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2组患者白天、夜间和24 h平均SSD和DSD比较观察组白天、夜间和24 h的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珋x±s

表2 2组动脉血压变异性的对比分析 珋x±s

2.32组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 vWF、GMP-140、Fib、D-D、PAI-1、t-PA)对比分析,结果示观察组vWF、GMP-140、D-D以及PAI-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表3 2组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 珋x±s

2.4观察组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观察组24 h SSD和vWF以及GMP-140这两项血栓前状态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5),24 h DSD和GMP-140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5)。其他血压变异性和各种血栓前状态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P>0.04)。见表4。

表4 观察组病例动脉血压变异性与vWF、GMP-140的偏相关分析

2.5对照组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照组各时段的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P>0.05)。

3 讨论

血压变异性是指血压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程度。

我们常以动态血压标准差( SD)与变异系数( CV,动态血压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来表示血压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异性,或者是血压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变化的程度[7]。血压变异性是人体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综合调节,进而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血压正常的昼夜节律能够良好的适应机体活动变化,是符合生理节律的,可以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8,9]。血压变异性增大会加重靶器官的损害,进一步引起心血管等器官功能的减退和病情恶化,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可靠预测指标[10]。

慢性心衰( CHF)患者可因血流淤滞、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所致的功能异常、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等因素从而增加血栓形成或者栓塞的风险,同时血栓形成或者栓塞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密切关系着CHF患者的预后情况[11]。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是指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平衡失调,即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等发生改变所引起的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12]。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等是血栓前状态检测常用的有较高特异性的几项指标。其中vWF是内皮损伤的标志物,其水平可反映内皮细胞的功能,内皮细胞损伤越重,vWF水平越高; GMP-140是血小板活化释放的特异性标志之一,血小板因内皮受损而激活时,GMP-140水平升高,该指标能够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以及血栓形成的倾向; Fib是一种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可参与血栓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血栓状态一个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有利于血栓形成; D-D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其水平升高见于继发性纤溶亢进,只要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以及纤溶活动,就会导致D-二聚体升高; t-PA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原)和部分凝血因子,是纤溶系统的关键物质,其水平升高反映纤溶系统亢进,见于原发性及继发性纤溶症;而PAI-1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的快速抑制物,两者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从而进一步维持纤溶系统的稳定性,其水平升高表明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13,14]。

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衰患者白天、夜间和24 h 的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慢性心衰患者vWF、GMP-140、D-D以及PAI-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与此同时,观察组慢性心衰患者24 h SSD和vWF以及GMP-140这两项血栓前状态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24 h DSD和GMP-140具有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慢性心衰患者动脉血压变异性,尤其是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增加,而且随着慢性心衰患者SSD逐渐增大,vWF以及GMP-140的水平也会显著升高,考虑可能因为动脉收缩压变异性增加,组织的血流灌注不稳定,血压的波动对血管壁产生剪切性应力,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激活血小板,导致vWF以及GMP-140的水平升高,整体而言有利于血栓形成。尽管24 hSSD与其他血栓前状态指标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慢性心衰患者D-D以及PAI-1等血栓前状态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慢性心衰患者形成血栓前状态的风险较常人大,且很可能与血压变异性增大有关。

综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通常伴有24 h SSD增大,此时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激活可能性大。因此应针对临床动脉收缩压波动大的慢性心衰患者,及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及药物等稳定其血压,并且予以适量抗血小板药物,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减小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提升慢性心衰患者的整体疗效和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熊慧,饶玲璋,杨许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8: 132-133.

2Voss A,Schroeder R,Truebner S,et al.Multivariate and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ardiovascular oscill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Biomed Tech ( Berl),2006,51: 163-166.

3Yang P,Liu YF,Yang L,et al.Mechanism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othrombotic stat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Clin Cardiol,2010,33: 81-86.

4剑,孙宝玲,谢玉婷,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4: 231-233.

5Remková A,Remko M.The role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 prothrombotic stat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Physiol Res,2010,59: 13-23.

6王萍,黄献平,王丽萍.血栓前状态分子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 141-144.

7张清琼,张新军.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 58-61.

8Chowdhury EK,Owen A,Krum H,et al.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J Hypertens,2014,32: 525-533.

9李剑,孙宝玲,杨光敏,等.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血压波动程度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6: 203-205.

10刘怡希,李为民.血压变异性临床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 133-135.

11匡晓晖.华法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2: 283-285.

12王建安,张瑜.抗凝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衰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1,19: 322-324.

13Eguchi K,Hoshide S,Schwartz JE,et al.Visit-to-visit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s predictors of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Am J Hypertens,2012,25: 962-968.

14杨中良,张彩萍,王乃玲,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关系的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 120-123.

·论著·

收稿日期:( 2014-09-06)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04.011

【中图分类号】R 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 2015) 04-0514-03

猜你喜欢
血压变异性慢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影响的研究进展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情况与昼夜尿钠排泄量的临床观察
叶酸对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