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师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5-03-01 13:19:42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训教研组研讨

● 胡 乐

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优质的教师团队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校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我校现有教师187 人,专业精神、专业意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各不相同,水平参差不齐,给学校的整体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难题。为了加快学校发展,显著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以师为本、因人而异,从规范到特色,从个体到团队,采取“个性化、分层级”的研训模式,推进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基于专题调研,设计规划多种发展路径

(一)准确定位,规划专业,组建专项学习共同体

只有了解了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让研训活动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组织调研人员从不用层面对学部、教研组进行了全面调研,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查阅教案翻看作业,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聚焦难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同时要求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使每位教师对自己定位准确、目标清晰。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形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共同体、研讨共同体,如新教师学习共同体、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等,为后续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打下了基础。

(二)纵横贯通,各有侧重,搭建常态化研训平台

根据学校启音、启智、启明三个学部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语文、数学各学部独立编组。同时基于资源共享、各有侧重的原则,音、体、美学科三部统一编为体艺组、美术组,信息、科学、心理、劳动等学科三部统一编为综合组,智障康复和听障康复统一编为康复组。这样的设置,既充分保证了教研组的专业性,又实现了特殊教育综合大校资源共享的特有优势。各个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细化教研项目,提高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

启智部还根据生活核心单元主题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年级为单位组建年级组,针对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班级共同目标以及学科教学实践,统整进行专题研讨,以确保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扎实开展日常教研,提升教学实效

(一)明确规范,扎实推进常态教研

教研组活动以“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为活动原则,确保每周一组研讨活动有效开展。基于日常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学校组织了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专题调研团队,走进课堂跟踪听课,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日常教研组活动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有效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疑难研讨

根据各学部、各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重点学科、薄弱学科开展专题系列研讨,以点带面,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科学备课组借助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有关教科研项目,邀请学科专家和特教专家,对教学中的疑难问诊把脉,以“做中学”引导课堂改革,以“科学记录本”改变学习方式。教师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一轮轮打磨后,课堂教学不断从“师本”走向“生本”,最终实现质的蜕变。

(三)开放课堂,全面推进草根研讨

学校推行每月第三周的”课堂开放日“活动,将其作为学校的例行工作,既加强了相互交流,又促进了教学行为督导。同时,还对教师提出了“公开教学”的要求:35 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要公开教学2 次,35周岁以上教师每学期公开教学1 次,并安排了相应学科的教师进行主评交流。这个活动无形中帮助教师打破了教室的壁垒,在互相开放课堂的过程中,既促进了教师间的草根研讨,同时也无形中加强了教师对课堂的自我要求。

(四)数字校园,突破研训的时空限制

因为时空的限制,传统的校内研讨活动常常点到即止,流于形式,不够及时与深入。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借助数字化校园创建工程,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平台和教研组博客研训,突破时空界限,使得研训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从现场走向网络,提高了教师的主体意识,确保了研训质量。同时,依托学校数字化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主题教学活动方案等,让教师在分享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享受到更多的成功喜悦。

此外,学校借助“基于关键视频开展教研”这一专题活动,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视频的形式刻录到光盘上,再现课堂关键视频,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问题,研讨对策,提高课堂教学执行力,使每一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更富有实效。

三、关注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研训

怎样让校本培训更加贴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是校本培训工作的重点。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式。

(一)共性主题集中培训

对于所有教师都需要的培训项目,如“课题申报立项培训”、“基于学情的教学研判”、“教学平台的有效使用”、“校本博客的使用技巧”等主题,都是全校教师共同的学习需求,我们就列出集中培训的时间,邀请校内外的专家讲座指导。

(二)个性项目分级推进

针对不同学科或不同障碍类型的个性培训项目,则以学部或教研组层面推进,如“小说研读”、“数学新课标解读”等;学科专业培训,则以学校大教研组培训的方式开展;学科素养提升项目,就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策划和培训。

(三)特定群体专题研训

对于新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特定群体,我们进行专题培训,如“教研组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新教师专业阅读系列活动”等。

入职期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帮助新教师成长,学校为每一位新教师提供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专业指导。从组建专业指导小组,深入课堂跟踪听课,到配备专业导师一对一指导,再到组建新教师学习共同体,自主管理、深度交流,帮助新教师顺利渡过入职期,迈出教学生涯扎实的第一步。

(四)专家团队深度指导

依托教研组外出活动计划和教师跟岗培训计划,学校外派教师到北师大、华师大、重庆师大等高校以及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名校学习,从面到点,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教师学习活动。

同时,还与温州医科大学、温大教育学院心理系及温州当地医院等单位合作,推进学校医教结合工作更加深入细致的开展。

四、搭建展示平台,助推发展内需

(一)借多种赛事,激发教师发展内需

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更有动力。学校从青年教师多、综合素质好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了“教师钢笔字比赛”“专题演讲比赛”“专业阅读现场赛”“教学设计评比”“个别化教育计划撰写评比”“课堂教学评比”“论文课题评比”等各种评比活动,从教学基本功到课堂教学,从专业阅读到科研能力,借助不同类型的比赛,极大地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动力,变“要你发展”为“我要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教师成长氛围。

(二)基地校培训,激发教师职业自豪感

作为温州市教师培训基地校,我校承担了一系列的特殊教育培训任务,如新教师师德培训、智障康复培训、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等,学校的一线骨干教师成为培训项目的实践导师和学科专家,在各种培训活动中承担了培训任务。在得到来自各县市普通学校、特教学校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和认可时,教师自然而然产生了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促动了自主发展、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

猜你喜欢
研训教研组研讨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46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20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东南法学(2016年2期)2016-07-01 16:41:40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